世界上的各种文明和特点
在人类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的文明,有些默默无闻,有些辉煌,有些消亡,有些长久,有些昙花一现。影响文明的因素是什么?文明的发生、发展、消亡、再生,又有哪些规律?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学者讨论相关问题,局部或单一国家的文明讨论较多,而整体性、归纳性的探讨较少。当前中华文明的复兴正面临着其他文明的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本文梳理的文明知识也许能为“中国梦”提供一点启发和借鉴。本文综述了世界各主要文明、中华历代文明的特征和类型,讨论了文明发生、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球形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描述。由于涉及知识范围很广,难免疏漏,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1 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特征和类型
1.1 波斯文明:
几千年来,波斯民族经历了文明的一次次崩溃,又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了自己的文明。公元前559年,居鲁士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然后先后征服了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巴比伦王国,所向披靡,建立了庞大的波斯帝国。波斯的勇敢和宽容,容许民族自治和宗教、成就了帝国的和平和繁荣。
1.2 亚历山大文明
公元前336年,古希腊城邦之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被波斯刺客刺死在女儿的婚礼上,作为国王的儿子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天才学生亚历山大,仅20岁就即位了,面对数倍于己的广大的波斯帝国,军事才能出众,其马其顿方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灭亡了比自己强大的多的波斯帝国。
1.3 罗马文明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从台伯河边的小村庄,发展为横跨亚非欧5400万人口的大帝国,占据地中海霸主的位置达上千年之久。罗马强悍的人民勇敢的不断征服周边的民族,同时也不断限制自己的统治者,实行强民共和。
1.4 拜占庭文明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攻灭,拜占庭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统治了长达1000多年之久。但和萨珊波斯帝国先后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大规模战争达5次,最后被阿拉伯帝国所灭。拜占庭持续千年是由于其相对周边民族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如单一中央政府、军队受文官节制,皇帝受东正教会支持,文官和教会协同管理地方事务等,类似于中国文官制度和罗马共和的结合体,具有强大的内部治理能力。
1.5 阿拉伯文明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以真主的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了商路和土地,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100多年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废三洲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帝国是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明综合基础上的文明,扩张势头强盛。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勇敢作战,不怕死亡,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民族。
1.6 蒙古文明
从公元1206年开始,蒙古帝国通过三次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领衔,灭西辽、花刺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越过高加索山。第二次西征,在窝阔台汗时期,以拔都为主帅,征服保加利亚、基辅罗斯,击溃波兰军队、条顿骑士、欧洲联军,前锋直逼维也纳。第三次西征,在蒙哥汗时期,由主帅旭烈兀,灭亡了阿拉伯帝国。至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中已经吞并了40多个国家,屠杀人口近两亿,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即使在军事领袖死亡,政治统一分解之后,帝国各汗国也以邦联形式维持了统一的局面,是因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军事征服,而是商业征服。
1.7 奥斯曼文明
公元1299年到1918年帝国解体,由突厥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了620年,对于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强敌环绕,统治民族占人口少数的帝国来说,实在是一个奇迹。在经历了蒙古帝国的重创后,奥斯曼帝国痛定思痛,实现了由游牧民族到帝国制度的华丽转身,在苏莱曼大帝的领导下再次崛起,攻陷了贝尔格莱德,征服了匈牙利,打垮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锋芒直插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此后还在海战中击败西班牙、威尼斯和教皇国等国的联军,称霸欧洲和地中海。奥斯曼帝国实行一国多制,统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帝国的核心体制是中央集权的政教合一体制,地区由总督和地方贵族共同治理,采用行省制和采邑制。苏莱曼大帝通过细致而严格的立法确立了一国多制的统治局面,使得这个宗教和政治上相对宽容的帝国成为长命的帝国之一。
1.8 帖木儿文明
蒙古帝国在统治后期,被征服的土地改变了,蒙古统治者更加寻求融入当地文化,改变了民族传统,许多中亚和西亚的蒙古人还信奉了伊斯兰教,帖木儿就是这样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公元1369年,帖木儿开始建立了帖木儿帝国,30多年间就先后夺取了波斯、阿富汗、占领两河流域,攻占印度北部、叙利亚,然后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俘虏其苏丹。最后帖木儿进攻明帝国时,突然死亡,大帝国分崩离析。
1.9 神圣罗马文明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建立的德意志第一帝国,也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从15世纪起就长期占据皇位,国土占1/3欧洲面积,所用的策略是通过联姻政治开疆辟土。
1.10 法兰西文明
自1789年开始,法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革命,拿破仑保护了革命的成果,用对外战争的胜利,保证了共和国的安全,颁布了各类法典,确认了民事权力平等、财产所有权、契约保障等现代公民的权力。在民族国家的号召下,法国所向披靡,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后因持续战争、大陆封锁、经济受损、战争失败等,导致了帝国的灭亡。拿破仑帝国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遗产,改变了欧洲历史的新型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皇权专制、民主法治、民族国家、帝国主义融为一体的帝国,并且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下,还是攀上了欧洲的权力巅峰。
1.11 西班牙文明
公元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上建立了西班牙帝国,随后在16世纪和17世纪开始了航海大发现,控制大部分美洲、菲律宾等殖民地,最后和葡萄牙以教皇子午线瓜分了世界。随着和葡萄牙联姻,后来葡萄牙王室绝嗣,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让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经济上有殖民地的财富和自身的农业、商业,在欧洲具有巨大优势;军事上拥有欧洲最善战的步兵;政治上和神圣罗马帝国属于同一家族。但是由于国势过于强盛,西班牙难于克服权力的诱惑,迫不及待的卷入了欧洲大陆的争斗中,同时和葡萄牙、海上强国英国、荷兰展开战斗,还出兵干涉欧陆强国法国的内部王位继承乱局,西班牙帝国在这几次战斗中均告失败。就这样,短短几十年时间,西班牙丧失了除美洲外几乎所有海外殖民地,沦为欧洲二流国家。
1.12 沙皇俄国文明
公元1453年,土耳其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1469年,莫斯科大公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公主,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标志双头鹰,同时将拜占庭帝国的国教东正教奉为国教,俄罗斯帝国沙皇的“沙”就是凯撒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罗马帝国。俄罗斯贵族和蒙古帝国通婚频繁,俄语中也有大量蒙古语,俄罗斯的军政、法制等均学自蒙古,从本质上说,沙皇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是拜占庭和蒙古帝国的集合体。沙皇俄罗斯帝国对土地有狂热的追求,几百年间持续扩张,成为了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但是俄罗斯帝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普及度、各个产业的均衡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如同时代的西欧国家,难以成为伟大的帝国。
1.13 莫卧儿帝国
公元1494年,巴布尔继位。巴布尔作为帖木儿和成吉思汗的后裔,后占领阿富汗,推翻了印度德里苏丹国,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完成了自己的帝国梦,于1858年被东印度公司灭亡。
1.14 德国文明
19世纪,普鲁士是一个新教、自由主义、单一民族、军人传统主导的国家,在权谋大师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努力下实现了统一,但大贵族们并不想受到皇帝制约。德意志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成为了权谋捭阖的国家。此后,随着集权统治者水平不高,德国被整个欧洲孤立,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15 日本文明
公元1868年开始,日本在民治维新后,国内进行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改革,对外则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政治体制上逐渐形成了天皇——军部——内阁的铁三角格局,军部处于优先的地位。天皇的复位来自地方军人的还政,另一方面政府内的文官根本控制不了军部,例如内阁中两个重要职位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就不是由首相任命,而是由军部来决定,形成了军部可以要挟内阁的局面。
1.16 英国文明
1837年,年仅18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在此后的60多年中,大英帝国成为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极盛时期控制的领土有3400万平方公里,连面积3000公里的蒙古帝国也要退居第二。大英帝国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展而出现的全球殖民帝国,英国通过控制海权,主宰世界贸易,掠夺殖民地资源和人力,成为世界霸权。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开始,英国动力不足,被德国和美国等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越。
1.17 美国文明
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正式成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年冷战,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军事、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
2 历代中华主要文明的特征和类型
2.1 秦文明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秦国初期,秦国论疆域和人口,比不过楚国;论财富积累,比不过齐国;论士卒勇猛,比不了魏国。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弱民强国,国力大增,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
2.2 汉文明
公元前202年,汉朝给民众更多权力和自由,在皇权专制的框架下,尽量于民生息,实施仁政,通过富民来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减税,从秦朝的一半,减到文帝的三十税一,再到全部免除农业税。通过减徭役,从秦朝的每年几个月徭役,到汉朝,成年男子的徭役是每三年才一次。汉文帝还推行了“国退民进”的让利于民的政策,商人地位提升,商业中心纷纷形成。汉文帝六年,山林川泽等资源全部向民众开放,准许私人开采矿产、渔业、盐业资源,使得汉朝民间资本活跃,不但农业、连手工业、矿业、贸易、流通行业等也都空前繁荣。文帝十二年,取消出入关的关卡和传书,降低了商业运输成本,丝绸之路成了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这样富足的国家,当然带来了人口激增和军事崛起,汉朝对当时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封狼居胥,还完全控制了西域。汉朝统治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动员部队百万以上。汉帝国的人民有尊严的生活,得到了国家的尊严,迄今为止,汉人这个称谓仍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称。
2.3 唐文明
公元618年,唐帝国作为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完美融合,帝国的疆域稳定而持续的超出了农耕民族传统的领地,向着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的势力拓展,这是单纯的农耕文明做不到的。唐帝国的学者治国、均田制使人民得到了公平,唐帝国的私人商业和对外贸易,使得经济、科技、文化突飞猛进的增长,这些都带来了向外扩张的理由和动力。科技先进、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军事发达,形成了对其他民族的综合优势。帝国在综合优势的条件下,攻灭了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后突厥、突骑施等一些列草原汗国,唐天子被尊为“天可汗”。帝国土地面积达124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同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相比,虽然领土130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3000多万,仅是唐帝国的一半。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
公元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解决人民、国家甚至世界遇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过了艰苦风斗,新中国从二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一穷二白的废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农业自足,工业齐全,经济发达,军事优良的现代化强国。在文化上,秉承了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3 文明的类型、演化和影响因素
文明的类型根据地理环境可分为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根据社会形态要素可分为商业(贸易)文明、科技文明、政治文明、军事文明、宗教文明。一些文明还存在很多过渡和混合的类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混合的趋势和程度在递增。
文明的发展和演化有什么规律呢?应该说任何文明要发展壮大,其基本构成要素之间,需遵守木桶短板理论,也就是说,各个参数如经济、文化等参数(见表1),就像木桶的各个木板,由最短的板决定文明的整体发展水平。文明要发展和持续而不是缩小甚至灭亡,各参数都必须要达标或及格,其达标具体数值应该是当时其他主要文明发展的平均水平。
文明的影响因素是指影响文明发展、演化的重要参数,比如经济、科技、外交、军事、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普世价值等,还和个人思维有关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等。思辨力和创造力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维力量,一般可根据描述对象分为个人思辨力和创造力和社会(集体)思辨力和创造力。思辨力具体是指思考和辨别能力,例如思考事物的视角、整体性或局部性、换位思考、思维精细度、宽容性、理性或感性、忧患意识等。创造力是指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干能力)。普世价值是指某个文明提倡和信仰的口号,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仁爱、侠义、道德等。为了更具体的表现文明的发展程度,参数一般可设置为A(良, 80——100分)、B(中,60——79分)、C(差,0——59)三档表示,对应满分100分,具体估计分值见表1。
4 文明的球形模型
为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描述文明的发展程度,本文建立了表1所列的具体参数球形模型,见图1,并以罗马文明举例。下半球为个人层次,主要包括个人思辨力、个人创造力、情商、智商。上半球为社会或集体层次,主要包括社会思辨力、社会创造力、经济、科技、外交、政治、军事、文化。
图 1 文明参数模型(左)和文明参数举例——罗马(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