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北京动物实验外包】
内毒素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北京动物实验外包】
【造模机制】内毒素性坏死模型内毒素反应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通过血管内凝血导致骨坏死的发生,其中还有内皮细胞黏附因子和致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释放参与微循环损害过程,另外,在诱发施瓦兹曼反应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增加骨坏死的发生率。
【造模方法】选用体重为 3kg 以上,线片显示骨骺愈合的新西兰兔。取大肠杆菌内毒素(血清型0111:B4),首次按剂量为 50μg/kg,耳缘静脉注射,24小时后按剂量 30μg/(kg·d)再给药一次,四周后取材。骨坏死部位主要分布于股骨、肱骨近侧1/3,股骨、肱骨髁部也可发生。
【模型特点】造模4周后,大体标本切面内颜色不均匀,点状、片状的色泽增白区域为坏死区域。脱钙切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骨坏死区域,小梁骨内可见到片状分布的空骨陷窝、核固缩、核溶解的骨陷窝,骨髓内可见坏死的细胞碎片、髓内出血。坏死组织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此外,内毒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与内毒素单独应用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诱导出骨坏死,骨坏死分布部位也相同,但是骨坏死程度更为显著。
【应用范围】本模型用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相关研究。
【注意事项】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含糖和脂质的化合物,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在水中不是均一分布并可缓慢分解,半衰期约2周。在使用前应充分的旋涡震荡(30~45分钟),低温贮藏,现配制现使用更好。
【模型评价】本模型造模简单,成功率高,也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常用模型。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