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花家事又副册】001郑国权臣祭仲的身世与其名字英译之间的关系

2022-10-02 19:54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郑国上卿祭仲的身世与其名字英译之间的关系

0、绪论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业余阿卜祝山嵓。今天开始更新种花家事又副册。又副册中的内容主要是我在整理种花家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有意思的问题,感觉制成视频记录下来会有些意义,因此就又开了这个系列。好了,闲话少说,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1、祭仲之名

今天翻阅左传时,忽然起念,这些文字如果翻译成英语会是什么样的。于是就想看一下左传的英译版。在图书馆查了一下,找到两个英译本。一个是罗志野先生翻译的版本,一个是胡志挥先生翻译的版本。当时我就随手翻了一下,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华点。

就是我发现胡、罗两位先生都将“祭仲”音译为“Ji Zhong”。起初我以为是译错了,两位先生是将祭这个多音字误发音成Ji(姓和地名中祭念zhai4)。但又转念一想,感觉不太可能,首先祭这个姓氏还是比较常见的,若是一位译错还有可能,但两位专家同时译错,那概率就太小了,很可能另有隐情了。

我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这个音的古音只念ji,于是我就又查阅了多本字词典,没有这种说法;然后我又想会不会是最新考古发现,于是就上知网查询,也没有发现。

2、灵光一现

正在我摸不着头脑时,忽然留意到在胡志挥先生这一版中,其特意在译名Jizhong后面强调是“by name”。

然后,一个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闪现,这是以前查这个音时,偶然扫到的一行字,当时没太在意,故此时只有模糊记忆。就赶紧按照残存的记忆去查证,果然!这个音译成Ji Zhong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译者最好注释一下,因为这里面绕了几个大弯,若不是我当初查这个字的发音时,用得是辞源,此时我还真未必能反应过来。

【罗译版:Ji Zhong [official of State Zheng] said to Duke Zhuang……】

【胡译版:But when the duke sought the advice of his counsellors,one of them,Ji Zhong by name,hastened to oppose the suggestion。】

首先需明确,祭仲这里的确念zhai4。但是两位专家将祭仲的称谓音译成Ji Zhong也没有问题,因为这里面还藏着几个弯。

首先,辞源对祭的注释中引用了《通志》上的说法,即祭仲应为周公旦之子祭伯的后裔;其次,周公旦乃是周文王之子,姬姓,也就是说祭伯也是姬姓,那其后裔祭仲也必是姬姓。所以这里的Ji Zhong音译的不是“祭仲”而是“姬仲”。

【辞源对祭zhai4的注解:

①春秋郑地名……其地在今河南郑州市金水区;②姓。周公子祭伯之后。春秋郑有祭仲足。见《通志》二十七氏族三以邑为氏】

【《通志卷二十七·氏族略第三·以邑为氏·周邑·祭氏》:姬姓。周公第七子所封其地,今郑州管城东北祭城是也。周畿内之邑,故祭氏世为周卿士。子孙以邑为氏,又郑有祭仲足,以其地近于郑,故亦为郑所并。】

【辞海对祭zhai4的注解:

①亦作“祭+阝”。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原为畿内之国,后东迁,在今河南郑州东北。②姓。东汉有祭彤、祭遵。】

而我当初之所以会迷惑,是因为很巧合,祭在这里正好有一个Ji的发音,与姬相同,这才起了误会。若是周公旦、召公奭这些人名音译成Jidan和Jishi,我就能反应过来。

3、祭仲祭公

嗯,对了,按照《通志》上的这个说法推演,那这位郑国上卿祭仲的长辈,应该就是我上个视频中提到的幽王三宠中的祭公敦,并且按照时间推断,辈分还比较近,可能还是祖父辈的关系。当然史书上并没有祭仲与祭公嫡系之间具体关系的记载,但祭仲当为初代祭公的后裔,这一点当没有问题。

这个译名绕的还真是山路十八弯,若非我当时查的是辞源,当时根本就想不到这一条。另外,查证时,的确发现在网上有人注音为Jizhong,但它自己就前后矛盾,当是误写,故这个说法不予采纳。

4、山话嵓语

好了,就暂时说到这里吧!昨天十一放假,闲来无事,就随手翻阅了这两本译书,产生了点想法,就打算水两个小视频,争取一下本周满勤打卡。另外,本节文案稍后将放到视频对应笔记区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查阅。最后祝小伙伴们国庆快乐!

【种花家事又副册】001郑国权臣祭仲的身世与其名字英译之间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