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如何在现象学思考中安宁地抵达彼岸:媒介性的客观主义(3-1-2...

2023-01-21 22:1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1-2-1 媒介性的客观主义 Mediative Objectivism如何在现象学思考中安宁地抵达彼岸

代表人物:施特拉瑟

把列维纳斯、梅洛庞蒂现象学引入德国,反对萨特对现象学的误解

托马斯阿奎那主义者2321,想要帮助 啊奎拿animaionalis 灵魂不朽(等待最终审判)隐含的身心平衡的问题(笛卡尔:松果腺(被诟病))所以导向了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得到【意识中的身体性的结构(定位、刺激、反应、生成)】,使得身体意识和心智意识(认识论意识)得到统一(胡塞尔的现象学暗含了【灵魂不朽】,【先验现象学主体】是不死的,在一维时间连续统中不会消亡、不会被给予可死性(哲学立场、信仰))

●和舍勒一样,出于超越性的目的,把现象学看做对实证科学理性共同体的反击,重新打开一种绝对性

场域论 3

现象学(人的科学,而不是A的科学(实证科学)) 调和 形而下(共同体、客观性(生活世界)) VS 形而上(彼岸)

本体论 1

连续的——人的意识和外部的客体性是连续的,可以由现象学揭示,身体意识、精神性结构和主体心智意识结构是同一个内在意识

认识论 2

感觉 Perceptural(理性、逻辑,认识论意义上) VS 非感觉(情绪、冲动,生存论、人类学意义上(与A关联))——反击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目的论 1

【客观性=A的安排,一个目的论整体 Teleological Totality】实证科学所建基的“超越”的客观性本身没有超越性,只有当它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生活的场景、主体间性媒介才有意义

所有实证科学追求的客观性归根结底是一个主体间性的【媒介】,是一种A的安排,用来维系主体间性

通过【现象学还原】,世界有一个连续的谱系,内在体验也有一套谱系(感觉、理论化姿态)


❤️❤️❤️

讲主义主义的3-1-2-1

那么他代表人物就是斯蒂芬·斯特拉瑟

这个东西把他叫做媒介性的客观主义(mediative objectivism)

斯蒂芬·斯特拉瑟等于说是胡塞尔文集的一个编撰者

然后他好像是拿到了美国的教职还是什么

然后他后来……好像没有拿到美国教职

就是他对于现象学的推广和文本的集结

然后还有一个向美国推广现象学

比如说把法国的现象学家比如列维纳斯给他引入到德国

然后还把梅洛庞帝的现象学引入到德国

然后包括他反对萨特对于现象学的误解和曲解

这个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但是他本人在哲学上的建树其实不是……

你在中文世界找不到几篇论文讲他的

好像是找到一篇论文讲他的

然后他的著作一开始……他为什么会就会接受现象学?

是因为他是个托马斯阿奎纳主义者

托马斯阿奎纳主义是2-3-2-1

那么为什么他要用现象学?

因为他要帮托马斯阿奎纳解决他的里面的anima的问题、灵魂的问题

Anima rationalist

你们自己回过头去看2-3-2-1

就是说托马斯阿奎纳那边有一个……

他就是用亚里士多德主义想要去解决灵魂不朽

就是灵魂不朽

为什么不朽?

要等待 final judgment

所以灵魂不能腐朽

灵魂不朽的话,灵魂是一种什么存在状态

他就说人死了之后

灵魂就是一个没有感觉的状态

但是他还有思维、还有理性、还有这些官能继续存在

他是飘在形而上学空间里面等待着 final judgment

在final judgment的时候、最后倒计时那几秒钟的时候、算账的时候、结算的时候会再让他有个身体

然后再让他用新的身体去承受苦难,或者说升到天上去

那么斯托拉特要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rational

其实就是一个心物二元的问题

就是身心平行论

就是他要解决就是托马斯阿奎纳主义里面就隐含了一个身心平行的问题

那么笛卡尔的解决方式是广受诟病的,要靠什么松果腺

那么斯斯拉特他自然而然就找到了胡塞尔

因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可以帮他通过现象学还原得到一些……就得到整个身体性的建构

身体性的一些环节、一些结构

就是意识里面的身体性结构,我再说了

意识中的身体性结构和意识当中的整个身体性的他定位、还有他的一些刺激、反应

还有一些生成

还有一些发生学的这些机制

这些东西他就可以得到统一了

我们用中文的话,身体意识和心灵意识、身体中的意向性、意识结构和心智的那种智性的意识,就是我的自由意识、我的认识论意识就得到了一个统一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是暗含了灵魂不朽的

就暗含了……就是先验现象学的主体性、先验现象学主体、先验主体是不死的

他的可死性就是不会被给予的

就是归根结底先验主体是不会结束的

他是永远会他在二维连续统时间里面、一维连续统时间里面

他是不会消泯掉的、他是不会死的、It won't end

这是一个哲学信仰

就是说因为他会不停的被给予

我知道我的记忆会消失

我的一些先验心理学里面的结构、我的一些什么回忆,这东西会完全丧失掉

但是我思本身会不停的延续下去

他会不停的他会……

他不会断裂,他会连续下去的

他不会有断裂的

死亡可能对胡塞尔来说就是睡着了,然后再醒过来那种感觉类似的

会有一些本真性的

比如说一些破镜或者一些恐惧

但这些东西通通是可以被现象学直观给消解掉的

他不具有真正的一个断裂的

他就不会死的

所以斯特拉瑟就直接就拥抱了胡塞尔现象学

并且在获得稳定教职之后

他甚至说停了他的自己的学术工作

主要时间就是用来去整理胡塞尔的著作、大量去整理胡塞尔的著作

包括他还把柏林……就是笛卡尔沉思……就是本来还要准备拉着芬克的第6沉思一块出版

好像也是他编的

然后这个体系他主要是搞心理学、主要是做心理学

然后研究人的

就是我把他放到3-1-2里面

也很明显他有他的宗教背景

他和……很像,和舍勒

舍勒也是有他的宗教背景的

他们都是出于某种超越性的目的、某种超越世俗的

他们都把现象学运动看成是一种对于科学理性共同体的一个反击

看成对物理主义、对于科学还原论或者说物理还原论

对他们的一个反击

重新张扬这么一种绝对性的这种意识

但他们认为绝对本身精神不来自于精神、先验我思、不来自于现象学主体

来自于某种本能性的东西、某种超越性的东西、某种意志性的东西

所以他也是3-1-2的

就是他也是着眼也是心理学、也是心灵现象、也是灵魂内在体验的这东西

三字头的话他也是一个……

在场域论上也是一个形而下versus形而上

只不过他这里的形而下主要就是……

他的形而下秩序就是共同体和客观性

客观性使得……客观的一个维度造就自然界、生活世界

他形而下就是生活世界,简单来说就是生活世界

形而上的场域则是他的超越性的维度、彼岸

……

因为你知道,信仰这个的他有信仰的

然后他这两个是被谁调和的?

还是被现象学、是被现象学方法调和的

通过现象学方法调和了

通过一种人的科学、通过一种所谓的人的科学、一个现象学

为什么把叫人的科学?

人的科学相对于是大他者的科学

他就是不认为……他认为那些自称是大他者的科学的那些物理学、自然科学

比如说那些爱因斯坦、普朗克他们搞的

他是大他者科学

他要追求一种人的科学

并且他就认为是要去设立一种形而上学

有必要设立……

所以他是要用通过这种人类科学

就是说大他者的科学不能直接建基在一种形而下学、不能直接建基在一种比如说实证主义科学的那种范式上

而应当以一种人的科学奠基在一个彼岸学

奠基在一个共同体的彼岸、共同体所一同朝向的一个超越的彼岸

他通过人的科学、通过一种心理结构、还有通过一种……

所以他在本体论上是一

他也是通过现象学的方法

他不认为客观性和体验是对立的

他认为他是个连续的

你看他就认为我们的身体意识、我们的身体的这些精神性的这些结构和我们的自主的意识、自由的认识论的主体的这些心智的这结构是同一个内在意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在本体上还是连续的

就是我的人的体验、人的内在意识、人的意识最终和外部的客观性、客体性

我翻译成客体性

外部的客体性objectivity和外部的这些……包括身体经验这些东西

他是一个连续的、他们是连续关系

这种连续关系是通过现象学来揭示的

他们是一个连续关系

 

然后在认识论上

那么他和舍勒一样是二:情感

他以情感作为优先

因为他是要……他是他用现象学就是为了去唤起一种religional意识

就是要去反击实证主义、经验主义这种

就人类中心主义的

就是人类太过于中心主义

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一个谱系里面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他是种情感或者说某种无意识的和某种有意识的

无意识和意识这两极是对立起来的

精神的情感的维度

应该不用意识

我这里用意识的话就不恰当

应该叫做感觉和非感觉

感觉versus非感觉

后面就是……感觉是perceptual

感觉这些是实证科学所利用的

而非感觉这边则是情绪冲动这些东西、情绪性的冲动性的这些东西

感觉的话可能一些logical的逻辑化的一些智性活动也算在这一边

所以这里理性和感觉放在一块

认识论性的

这边是认识

就是科学性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认识论性质的

这边则是一个我们说生存论意义上的,或者人类学意义上的

叫他人类学意义上是因为他是在像……

这个东西都是朝向大他者的、相对于大他者的

但是不是要一个大他者

相对于大他者的

情绪和冲动他都是会和一个超越者关联起来的

 

最后在目的论上一

目的论上一就告诉你

他就是通过这个现象学还原告诉你:所有实证科学所追求的那种objectivism那种客观性、那种客观主义归根结底是用来维系主体间性的

他是一个主体间性的媒介

他是某种安排,他是某种大他者的安排

就是说我们通过现象学还原

我们能够把握到整个世界有这么一个连续的谱系

然后我的内在体验也有个连续的谱系

一直到最内在的冲动、底层冲动

一直到对外面的这种认识论的这种感觉,或者说一种理论化的姿态

他们是个连续的谱系

然后在这里面objectivism客观性可以看成是……

他也是连续谱系里面的一轴

所以我把他叫做媒介性的客观主义

客观性只是其中的一环

那么客观性他有这个环目的是干什么?

他是为了维持为主体间性提供一个媒介、作为一种媒介

我还是感觉就重写了,就是主体间性媒介,就是写到这边已经重新写过了

为主体间性提供一个媒介

使得共同体……

也就是说只有在主体间性,反过来说,只有在主体间性当中客观性作为一种媒介才是有意义的、他是有意义的

客观性本身是没有超越性的、客观性本身无超越性、客观性本身是不具有超越性的、不具有一种非法的超越性的

就不具有那种他好像……

就他的意义是需要在一种伦理学,或者一种彼岸学、需要在一种人类学的体系下、宗教人类学的一种体系下被界定的客观性

他是一个……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说

他是一个目的论的总体、teleology的一个整体、目的论整体teleological totality

他是目的论整体

这种超越性的客观性objective

就是科学所奠基于其上的超越性的科学关系

比如这个东西就是真的

但是他就会告诉你:这些东西只有他作为主体间性的媒介他才有意义、只有作为共同体社群的一个媒介

就是说事物只有作为场景、作为我们共同体生存的场景他才有意义

那个砖头本身没意义

就是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砖头

他向我们所有人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平等的方式向所有人的显现

他仅此而已

他只有一个向大家显现的、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显现的一个主体间性的意义

他本身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他本身超越性意义不重要

所以在这样你会看到这里面好像有一种teleological totality

这个东西是这些家伙他们在胡塞尔体系里面所要得到的目的论

他们就要得到这个东西They want it

所以他们一般都会拒斥胡塞尔那个笛卡尔主义、过于笛卡尔主义的先验我思的先验还原、先验直观

而只保留他的这么一个本质连续统,我甚至可以说是这么一个等级制

所以他这有点托马斯阿奎纳主义

但斯特拉瑟的书在国内可能只有德文版

英文版的话我可能可以找一找

但是我没有兴趣读

你们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读一读……没搜到

但是客观性本身要用

他可以帮你获得其一

每个人可以从他的个体的生活世界里面脱离出来

大家都可以获得一种理论性的姿态去探讨同一个东西、同一个他在时空连续体里面的位置

他作为一个复多体在这里面不同的属性,你才能这样去讨论

所以需要客观性本身作为一个超越性的 reference,Referencal或者说refersal

他需要这个机制

他有主体间性的一个用途

这些都是个大他者安排,或者他是一个目的论的、是一个整体的目的论

他这是一个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性的假设、这是一种信仰性的假设

这种信仰性假设如同我们相信我们的思维可以控制我们的身体一样那样自然、那样自如

相信这个世界当中的客观性

比如说这个手机就是真的

旁边另外换一个阿三或者换了……

我这个阿三不是指的特定国籍或者民族的

我指的就是某个就是……

没有歧视,阿猫阿狗张三李四

我只是把他搞混了说出来了,脱口而出

随便找个小朋友过来看

他也会看到我相信这一点

那是因为我们大家就有共同的基准一个参照

他也可以使得主体间性他可以在主体间性的意义上作为一个媒介

他有他的作用

他可以让我们大家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获得一种普遍的一个哲学的姿态,或者普遍的确定的一个姿态

然后去讨论这个东西

那么这种可靠性在……可能在……施特拉瑟我没有看过他文本

我猜,如果我建构这个体系的话

我就会把做的和我的精神可以控制我的身体一样真实

我就会把这两种关系给他……

相当于是同样一种超验性,或者说超越性,或者同样一种可靠性

我把他做成这个样子

然后使得他一整个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然后使得托马斯阿奎纳主义得到一个现象学上的完成、rounding

我觉得这个体系比较美妙

但是他是一个三字头,他只是个哲学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最后要插一下

所以你就可以……

为什么你会看到这个老人家他一发现……因为他是托马斯阿奎纳主义者

所以他知道他肉体消亡的时候

他的灵魂他还会在那边

但是他没有感性的、没有感性维度

所以他只有一个理性观能继续思考

所以他这么拥抱现象学你可以理解说:

他的思想、哲学思考就是他认为他:到时候我变成灵魂了

我就在那种智性状态不停的思考现象学

所以他要编纂现象学、要熟悉天才胡塞尔的那些,或者说芬克,或者舍勒这些人的那些论域

开始广为……他比如说好几个都给他打了就打过交道什么

列维纳斯、梅洛庞蒂这些人还有海德格尔

他都去他饱含着一种智慧的收集癖的感觉,这个老哥

然后因为他是个托马斯阿奎那主义者

所以他可能在他早年的时候这么热情的投入这个东西

他就想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这些现象学思考的一些智慧

这样他可以……

因为他认为他的意识是不朽的、不会隔屁的

只不过不停的

只不过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可能失去肉体性

只作为一个思维、纯粹我思在里面

但是他还要继续思考、他要继续的反思

所以我觉得3-1-2-1这个东西很适合用来……

他是可以用来克服死亡的恐惧的

他是真正的哲学、现象学

所以晚年搞现象学就可以去看这个人的几本书

学一学他怎么搞的

当然他这个人他也是去看这些更聪明的天才的书了

但是说他包括编撰胡塞尔的书

他是可以……这种现象学、这种思辨在晚年的时候是可以有点用处的

如果你年纪比较大了、生命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完成了,想要去过上一种智性的生活的话

你可以去多去……

但你至少可以去了解他

我就说这个家伙他反正胡塞尔的书都看了

那么芬克、梅洛庞帝、列维纳斯,还有海德格尔

但是他看不起萨特

我猜他觉得人道主义没用、蛇皮

因为很明显他是看不上人道主义、看不上那种就是过分抬高人的地位的一种……

他希望就是说比较安稳的为人在等级制,或者这么一个连续的谱系当中获得一个位置

仅此而已

老哥就是求稳

他的思辨3-1-2

他应该可以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在那

求稳,最后这个1,就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如何在现象学思考中安宁地抵达彼岸:媒介性的客观主义(3-1-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