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心理学基础-学习笔记(3)潜意识、自由意志与自我
防御机制
潜意识
(无意识): 人类的动物本性都藏在潜意识中, 而人类心理的防御机制帮我们压制住这些兽性的本能, 表现出文明. 动机与欲望、冲突与困扰,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性。
为什么, 如何解决本我和超我之间,兽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
防御机制
: 最基本的方式是压制, 然后是五种疏导方式
怎么做: 潜意识是由基因, 生理, 社会等因素造成的, 我们看不到, 需要通过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和心理学知识来分析他, 分析人行为的根本原因。
防御机制
压制
: 解决冲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本我压制住。把那些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观点或者糟糕的想法,都深深地关起来,不让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不让它们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当中。
在压制这个防御机制不能解决冲突的时候,我们发展出了五种疏导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取代
, 用可接受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
用啃手指头可能取代对母乳的依恋
升华
, 把不好的行为转化为大家尊重的行为
把暴力倾向转化为商业竞赛行为, 被社会接受和赞赏
把恋母情结升华到艺术创作之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反向形成
, 当发现自己的某些特质不被社会接受, 不愿被看出来, 走到另一个极端
心理学家对反同性恋人士的调查发现,那些极端反同性恋的,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性恋。
投射
, 将自己具有的, 不被认可的特质, 投射到别人身上, 认为是别人有这种特质
一个小气的人,通常会认为别人小气;一个挑剔的人,会认为别人挑剔。
合理化
, 为自己的错误的行为群钊合理的解释.
父亲殴打小孩时会说, 说这是为了孩子好, 可能是父亲有暴力倾向所做的合理化
在一些时候,当冲突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导致人出现各类精神疾病。所以,弗洛伊德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和技术,叫做
精神分析法
。
自由意志
是什么,
自由意志的假象
: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心理和意识认识的深化,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认为我们的自由意志只是只是无意识的副现象, 和我们的当下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导致我们当下行为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无意识, 而由此产生的行为和自由意志都是结果。
证据---【准备电位】的发现:将参与者送进 fMRI 扫描仪后,海恩斯让他们在随便什么时候用左手或右手食指按下一个按钮,同时要求他们必须记住自己打算做这个动作的那一刻屏幕上显示的字母。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出现意识知觉前整整7秒,脑皮层就会出现一个“准备电位”(科学家称其为“BP”),这一时差有时候甚至会多达10秒。
海恩斯指出,认知延迟可能是高级控制区域的网络运行造成的。在进入意识知觉状态前,这些区域就得把即将做出的决策预备好。从根本上说,大脑首先开始无意识运转,以酝酿出一个决策。只有全套条件成熟时,意识才会参与进来,然后才产生运动。
怎么做: 要不断反思, 我们的自由意志才能掌控我们的行为. 注意, 自由意志只是结果, 而不是原因, 这个原因才是我们要分析的重点, 心理学知识也是帮我们理解背后的原因的
自我认识
理由1: (自恋) 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肯定比对别人的关注程度要多
反驳: 但这种聚光灯效应, 往往会导致聚焦偏差, 从而缺少宏观的视角, 夸大自己的感受等, 从而导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理由2: (历史) 只有我知道我自己完整的历史
理由3: (自省) 我能够随时随地洞悉自己的内心, 分析自己行动的动机理由;
当我们去观察我们内心状态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只是在观察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表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生理状态,从而来理解自己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推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偏差。(具身认知)
总结: 难以捉摸的潜意识与意识,使得我们并不能清晰、准确无误地洞悉我们的内心,我们只能依靠观察我们此时的情绪与行为,此时的生理状况等,来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更不幸的是,我们因为聚焦行动、聚焦场景和聚焦自我,还在认识自我上有很大的偏差。
具身认知
: 人的心理状态会被人的生理体验塑造, 二者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而这往往会导致错误归因, 造成自我认识的错觉, 例子如下
当你的面部做出微笑表情时, 你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开心的, 心情会有所提升(卡通图片实验)
你一般最终会挑选桌子右侧的那双丝袜, 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理性或品味, 而是因为你是右撇子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 通过锻炼, 唱歌, 大吃一顿等等, 都能尽快改善自己的心理感觉
聚焦偏差
: 由于关注自己的行为细节, 关注某一具体场景或社会群体标签, 关注自我, 而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
聚焦行动导致的偏差: 当你专注于你所做的事情的时候,你通常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见的是细节而不是宏观的大局, 而越宏观、越大局的解读,可能会越接近事情的真相。
例子1: 比如, 问别人现在在干嘛, 别人回答在看淘宝买衣服, 而旁观的人则会说再看手机, 再休息等更高层次的解读.
例子2: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聚焦场景导致的偏差: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喜欢用自己省事的群体标签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用不同的标签,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也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例子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子2: 调查大学生专业选择原因的心理学试验
聚焦自我导致的偏差: 因为人天人的更关注自己,所以会使得我们不仅夸大我们的贡献,也会夸大我们的感受。
心理学试验: 夫妻把各自估算付出的比例加起来,你会发现,这个数字一定会超过百分之百
[3 自我认知](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8f7e90a6cb902ef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