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著名书法家、画家杨秀和: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

2023-08-23 18:16 作者:文博会掌门人  | 我要投稿

杨秀和,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建党一百周年选出的百位中国功勋书画艺术家之一。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还被授予“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国百强书画家”、“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名片”等荣誉称号。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国家一级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原文】

其地,上者生烂石①,中者生栎壤②,下者生黄土③。凡艺④而不实⑤,植而罕茂⑥。法如种瓜⑦。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⑧阴林⑨:紫者上,绿者次⑩;笋者上,芽者次⑪;叶卷上,叶舒次⑫。阴山坡谷⑬者,不堪⑭采掇⑮,性凝滞,结瘕⑯疾。

【注释】

①烂石:杂有碎石的土壤。

②栎壤:含没有风化或半风化的小石粒、砂砾的土壤。

③黄土: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黄色土壤,富含铁氧化物。

④艺:栽种茶树的技艺。

⑤实:扎实,牢靠。

⑥植而罕茂:种植后极少能够生长旺盛。

⑦法如种瓜: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其中有对种瓜的详细描述,陆羽认为种茶与种瓜的方法一致。这种方法的要点是精心锄耧土地,挖一尺来深、一尺来宽的坑,在坑底施肥,播撒种子。

⑧阳崖:朝向太阳的山崖。

⑨阴林:枝叶繁茂、多浓荫的树林。

⑩紫者上,绿者次:评判茶叶时以紫色为佳品,绿色次一等,这和现今对茶叶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⑪笋者上,芽者次:笋者指茶树的嫩芽,芽头长而肥硕,形如竹笋,用这样的原料制茶品质最好;芽者指茶树生机不足,夹叶较多,芽头短而瘦小,这种原料制作的茶品质不好。

⑫叶卷上,叶舒次:茶树嫩叶刚长出,叶子会从两边反卷的就是上品的茶原料。如果嫩叶从开始生长就平展开,则为次品。这也是识别良种茶的特征之一,至今沿用。

⑬阴山坡谷:山中不向阳的斜坡地,或指地势深凹的地方。

⑭不堪:不可以,不能够。

⑮采掇:采摘。

⑯瘕:腹内结块的病症。

【翻译】

茶树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如果是山间碎石堆积的土壤,就会出产上等好茶;如果是砂壤土质,就会出产中等茶;而黄土中只能产下等茶。种茶的时候,凡是种植技术不扎实的,种出来的茶树极少会有生长茂盛的。应该采用种瓜的方法来种茶。通常种植三年即可采摘茶叶。一般来说,野生茶叶的质量最好,园圃里种植的差一些。生长在向阳山坡上有林木遮蔽的茶树:紫色的茶叶品质好,绿色的差一些;芽叶肥硕像竹笋形状的质量好,而新芽展开像牙板形状的差一些;芽叶的周边会反卷的质量好,边缘平展的差一些。生长在背阴山坡或谷地上的茶树,不宜采摘,这样的茶叶性质凝滞,饮用会导致腹胀。

【延伸阅读】

茶的好与劣,与茶树生长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壤、气候、光照条件等,都影响着茶叶的质量。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最基本条件,茶树成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来于此。如果土壤里含的石砾多,不仅能保证土层的通透性,还能提供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生长在这里的茶树,就会非常健壮,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也丰富。从气候方面说,茶树比较适应温润的气候条件,雨量多、云雾多、日照少的地方,都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茶树成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充足的水可以保证茶树叶在长时间内鲜嫩不老。茶树在生长中需要阳光,但以弱光为宜,漫射光更有利于它的生长。自古就有高山产好茶的说法,很多传统的名茶,浙江华顶云雾茶、江西庐山云雾茶、江苏花果山云雾茶等,多出自高山,因此这些茶多以高山来命名了。

【名家杂论】

在中国各个民族,各种各样的彩礼中,茶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明代郎瑛编撰的《七修类稿》中,对于茶作为彩礼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茶树有认定一个地方绝不挪移的忠贞特性,所以它代表了婚姻“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人们以茶为礼,大抵由此而来。

茶礼从何时开始,尚难定论,不过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这一礼仪形式却很常见。《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里有这么一段文字:“衙内道:‘既然好,已是见过,不必再相,命阴阳择吉日良时,行茶礼过去就是了。’”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凤姐因为林黛玉向她要茶吃,便用宝黛的婚事来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从这些反映古时真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茶礼在那个时候已经非常普及。

茶礼不仅在汉族中盛行,很多少数民族婚礼中也有这一环节。南宋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湘西一带,少数民族的未婚青年男女,会举行一些集会,其间载歌载舞寻找意中人。其中有首歌,正展现了喝茶定亲的一种风俗。歌中唱道:“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原文】

茶之为用,味至寒①,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②,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③烦④、百节不舒,聊⑤四五啜⑥,与醍醐⑦、甘露⑧抗衡也。

【注释】

①茶之为用,味至寒:中医理论把药性分为五类,分别是寒、凉、温、热、平,而历代的医家普遍认为茶为寒物,不过对茶寒性轻重的说法不尽相同。有些医家认为它只是轻寒,陆羽则认为茶的寒性极重,为“至寒”之物。

②精行俭德之人:为人精诚有节操、并且具有俭朴美德。

③四支:支同“肢”,即四肢。

④烦:身体疲乏。

⑤聊:稍微,略微。

⑥啜:饮,喝。

⑦醍醐:一种经过反复炼制的奶制品,味道甘美。《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⑧甘露:甜美的雨露。出自《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古人常用甘露指代想象中味道最佳的饮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中引《瑞应图》文:“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翻译】

茶性寒凉,作为饮品,最适合那些为人精诚、节操高尚而有俭朴美德的人。如果有人燥热口渴,或者胸闷、头疼、眼睛干涩,或者关节不舒展,稍稍喝上四五口茶水,那效果就如饮用醍醐、甘露一般。

【延伸阅读】

茶叶作为我国的特有饮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本草”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都说茶叶的功效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烦去腻、驱困轻身、消炎解毒等功效。茶的其他功效不成系统者,尚有如下数条:《格物粗谈》称:“烧烟可辟蚊:建兰生丸斑,冷茶和香油洒叶上。”《救生苦海》称:“口烂,茶根代茶煎饮。”《本草纲目》则说,治“痘疮作痒,房中宜烧茶烟恒熏之”。

中国古人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还具有消脂作用,我国古代许多医书中提到,饮茶具有解油消食作用。如《本草备安》中说,“茶有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肪,去油”。所以,古人都把茶叶作为消食饮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茶帮助消化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的代谢以及提高胃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量,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名家杂论】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说法,可说是中国古代“茶德”的滥觞,它标志着饮茶这件生活小事,被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中国的茶文化精神,从此得以确立。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描述中,最俗的要算柴米油盐酱醋茶,比较文雅的是琴棋书画烟酒茶,无论雅俗,中国人的生活似乎都无法缺少茶。以茶比人,古之已有,苏东坡曾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谓贴切之极。其香袅袅,韵味无穷,非佳人而无可比拟。

《红楼梦》谓“千红一窟”为茶中上品,暗示了世上女子千娇百媚,但真能欣赏品味者却寥寥无几。而好茶也需好水配,更需会欣赏的人来品,正如才子爱佳人一般,真正的雅士都喜欢品味世间好茶。参透茶味,也参透了人生。《叶嘉传》《晚甘侯传》洋洋洒洒,把人生的得失放于杯中,一饮而尽的甘苦滋味,唯有自知。

茶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直至被饮入腹中,可谓经历万般磨砺;茶叶经沸水冲泡,身上尘嚣荡涤一清,可谓洗净铅华;茶之香味由浓转淡,正如繁华散尽万事皆空的人生真味。

佛教有云,茶可“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故而佛门弟子多喝茶,以助修行。而凡夫俗子亦可如此,等那五蕴之火上来之时,且饮一清茗,火气便悄然降灭于未燃了。

【原文】

采不时①,造不精,杂以卉莽②,饮之成疾。茶为累③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④,中者生百济、新罗⑤,下者生高丽⑥。有生泽州⑦、易州⑧、幽州⑨、檀州⑩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⑪,使六疾⑫不瘳⑬。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注释】

①不时:不适时,不合时。文中指在不合适的时节采摘茶叶。

②卉莽:野草。

③累:麻烦,祸害。

④上党:唐朝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长子、潞城一带。

⑤百济、新罗: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小国家,百济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汉江流域一带,新罗在朝鲜半岛东南部。

⑥高丽:古时也称高句丽国,位于今天朝鲜的北部地区。

⑦泽州:唐时为河东道高平郡,即为今天山西晋城。

⑧易州:唐时为河北道上谷郡,位于今河北易县一带。

⑨幽州:唐时为河北道范阳郡,位于今北京周边地区。

⑩檀州:唐时为河北道密云郡,位于今北京密云县一带。

⑪荠苨:一种类似人参的野果。味甘,性微寒。可入药,有清热化痰、解毒功能。

⑫六疾:指人遇阴、阳、风、雨、晦、明等天气所得的六种疾病。即为寒疾、热疾、末疾、腹疾、惑疾、心疾。后来人们也用“六疾”来代指各种疾病。

⑬瘳:病症被治愈。

【翻译】

假如采摘茶叶不按时节,制作茶叶的工艺不够精细,茶里充斥着杂草枯叶,这样的茶喝完后会让人生病。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和人参是一样的。最好的人参产自上党,中等的产自百济、新罗,最次的产自高丽。而产自泽州、易洲、幽州、檀州等地的人参,根本没有任何药用效果,更何况那些还不如它们的人参。如果误把和人参类似的荠苨吃下去,就会延误病情。知道劣质人参或假人参对身体的危害,也就明白了劣茶对人的危害。

【延伸阅读】

对于茶的优劣,判别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观、闻、尝、摸。

观。每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点,可以通过看叶的形状,看干茶的色泽来判别茶叶的好坏。一般来说,好茶叶都是造型优美、表面光滑。另外,还可以看茶汤颜色,茶渣嫩度、色泽来辨别。茶汤清澈透亮为优,浑浊暗淡为劣。茶渣叶片表面光滑细腻,质嫩且呈现嫩绿色或绿色的为上;叶片上脉络清晰、有锯齿边缘,颜色为褐黄色或褐绿色的为劣。

闻。香气优雅浓郁,令人身心舒畅的,属于好茶;味道香浓,但冲泡后没有清新天然的茶香,属于中等茶;劣质茶味道粗老,冲泡后也干涩无清香。

尝。尝茶的时候,应该让茶汤充满舌头的每个部位,这样才能充分感受茶的味道。上等茶茶汤浓厚、醇爽,先苦而后味甘甜;劣质茶味道寡淡,有粗涩滞钝感。

摸。从手的触觉来说,好茶冲泡的茶渣叶片肥厚柔软;劣质茶的叶质粗老,冲泡后摸起来硬而薄。

【名家杂论】

茶,无酒之烈,无糖之甘,无药之苦。

它安然平和,香气或甜润馥郁,或清幽淡雅,或弥久高爽,不一而足。或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品类繁盛。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述茶之香时写道:“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则形容:“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诗人笔下,茶的香气余味无穷,让人飘然若仙。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则认为,茶不仅能让人肌骨生香,它本身就是一个通体生香的美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古人认为兰花的香气具有王者气质,因此很多文人也用兰香来形容茶香。王禹偁称赞茶香为“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赞美茶之香为“斗茶香兮薄兰芷”。

奇妙的是,茶中含有七百多种香气化合物,这些香气的成分含量在不同类型的茶中也有所不同。有些在高温度中发散,有些在低温度中发散,有些则在冷水中就能香气四溢。可见,享受茶香时,在不同温度下品味,也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中国十大名茶甄别

西湖龙井

产自浙江杭州的西湖一带。叶片细嫩,色泽绿黄,手感光滑,芽叶匀称,没有夹蒂和碎片,形态小巧玲珑。龙井茶以色泽黄嫩、高香持久的狮峰龙井为上品。假冒的龙井茶不具清香味,一般是青草味,而且夹蒂多,手感涩滞。

碧螺春

产自江苏吴县洞庭山。纯正的碧螺春外观上银芽显露,一芽一叶,长度约一点五厘米,叶纤细,像蜜蜂腿或铜丝条。它卷曲成螺状且披白毫,就是所谓的银白隐翠。冲泡时投入杯中即沉到底部,细芽会逐渐舒展,茶汤碧绿清澈,叶底则嫩绿明亮,茶香浓郁清新。茶水第一道鲜爽,第二道甘醇,第三道微甜。有些在果树间生长的碧螺春茶,还会有淡淡花果香。假碧螺春一般是一芽二叶,芽叶的长度不一,呈黄色。

信阳毛尖

产自河南信阳车云山。真正的信阳毛尖干茶呈鱼钩状或针状,突出圆紧,冲泡时遇水即沉,味道浓郁清香,有独特的竹枝杂质,能泡四到五遍,饮后喉部有回甘。假信阳毛尖通常是卷曲形,叶片发黄,茶叶无竹枝杂质,只能冲泡两到三遍,且没有回甘。君山银针产自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外观挺直、均匀,遍布茸毛,色泽金黄光亮,茶香清鲜,茶汤浅黄,味道甜爽。最大的特点是冲泡时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再慢慢沉入杯底,如同竹笋出土。假银针一般是青草味,泡入水中后银针无法竖立。

黄山毛峰

产自安徽歙县黄山。其外观细嫩稍卷曲,芽肥硕均匀,有锋毫,形状类似“雀舌”,叶为金黄色,色泽油润,香气清鲜。茶汤清澈,为明亮的杏黄色,味道醇厚,有回甘。叶底的芽叶成朵,嫩厚鲜艳。假毛峰呈土黄色,味道涩苦,叶底不成朵。

武夷岩茶

产自福建崇安县。外观条索肥壮、紧实匀称,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片背部有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其内质香气馥郁绵长,味道醇厚回苦,润滑爽口。茶汤呈橙黄色,清澈明丽,叶底光亮,叶边朱红色或有红点,中部叶肉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可冲泡六到八次以上。假茶第一道味道就很寡淡,没有韵味,干茶或茶汤的色泽亦枯暗。

祁门红茶

产自安徽祁门县。茶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半厘米左右小片,茶味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祁门红茶一般是人工色素染成,味道苦涩寡淡,条叶形状也不整齐。

都匀毛尖

产自贵州都匀县。茶叶外观嫩绿均匀,叶片细小短薄,一芽一叶,状如雀舌,长两厘米左右。干茶条索紧细、卷曲,上有毫毛,色泽绿润。其内质香气清嫩新鲜,有回甘。茶汤清澈,叶底鲜嫩翠绿,且很均匀。假都匀毛尖茶叶底不匀,茶味苦涩。

铁观音

产自福建安溪县。其叶体非常沉重,像金属中的铁,形状美如观音,通常是螺旋状。叶面呈砂绿色而润泽,有绿蒂,茶香为天然兰花香。茶汤金黄而清澈,味道醇厚甜美,始入口稍苦,立即转甘甜。茶叶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叶片肥厚明亮。假铁观音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没有青翠红边,茶叶泡三遍以后就寡淡无味了。

六安瓜片

产自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茶叶外形平展,所有叶片都没有芽和茎梗,叶有光润且为绿色,稍稍向上重叠,状如瓜子。它的内质香气清高,茶汤碧绿,味道回甜。叶底嫩厚明亮。假六安瓜片的味道较苦,颜色也比较黄。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严格的敬茶礼节,奇特的饮茶风俗。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客来敬茶,是中国汉族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21世纪,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中国汉族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有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张源《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




著名书法家、画家杨秀和: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