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臧克家: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1949.5.8)

2021-05-19 10:55 作者:文明路215号  | 我要投稿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臧克家


本诗作者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是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又是编辑家。他的作品曾列入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我想写篇诗


我想写篇诗

歌颂南下“动员令”;

百万兵马已渡过长江,

等不及我的诗句完成。



我想写篇诗

歌颂解放贵池和铜陵;

江阴下了,南京下了,杭州又下了……

我的诗句跟不上大军的行动。



我想写篇诗

表达心里的高兴,

拾起笔来又放下,

心,象大海上起了暴风!


干部

吃小米,

穿粗衣,

千锤百炼,

钢一般结实!


工作起来,

忘掉了自己,

象一条牛,

哞哞的替老百姓“拉犁!”


我们的报纸


我们的报纸

给人民服务;

不给资产阶级的“趣味”服务。




号召生产,

号召支前,

好的表扬,坏的批判!


每一条消息,

我们都负责——

白的纸,黑的字!

爆炸女英雄

年纪不过二十岁,

说着一口山东话,

埋地雷时你那么大胆,

众人面前却有点羞答:


“只作了这么一饤点,

算不了什么。”


身子一歪,你笑了,

笑得多么天真呀!


听英雄们报告

你,战斗英雄,

你,劳动英雄,

你,爆炸英雄!



过去,她是童养媳,

你是农民,

他是木匠出身。


你们报告自己的身世,

象述说一段古代史;

你们描写战争的经历,

有声有色象“传奇”!




本来是一个大字也不识,

现在,蚂蚁般爬满一本子;

本来人面前张不开口,

今天,涛浪似的满嘴的文化名词。



有什么比这更丰富?

有什么比这更生动?

它使教授们抱愧,

它使作家脸上有羞色。


“不是共产党来了,

我们怎么能到得这样的地方?

不是毛主席领导,

我们怎么能对诸位先生演讲?”


一个个话讲完,

大家巴掌拍得响,

一个个走下来,

胸前排着“毛泽东勋章”。


电影“北平入城式”

使我两眼热泪横流,

“天津解放战”

使我直瞪着眼,气也不敢抽!


我心里得到了一个保证:

解放军,有摧毁一切敌人的英勇!


我看了

“民主东北”,

我看了

“安东工业林业生产”

繁荣新中国的一幅小影,

慢慢的慢慢的在眼前扩展……



臧克家: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1949.5.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