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博复习经验【几深教育】

2021-05-27 15:20 作者:大喜考研  | 我要投稿

普通招考初试科目:

①1001英语

②2026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

③3029广播电视实务

招生导师组:

曹培鑫博导组

☛研究领域

视觉传播,国际传播,传播史论,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研究方法,话语研究,国际广播电视

曾祥敏博导组

☛研究领域

广播电视新媒体、国际传播与舆情传播,聚焦媒体融合、现代传播体系与公共舆论

崔林博导组

☛研究领域

视听传播,媒介融合,互联网史论

高晓虹博导组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研究、当代新闻传播教育、视听传播、全媒体传播系统研究

郭艳民博导组

☛研究领域

纪录片理论与创作,影视摄影,视觉传播

何苏六博导组

☛研究领域

纪录片,视听传播,国际传播,科学传播,媒介与政治

李智博导组

☛研究领域

纪录片,影像修辞,媒介批评

庞亮博导组

☛研究领域

中外广播电视史,媒介融合,媒介素养教育

秦瑜明博导组

☛研究领域

广播电视学领域中的视听传播,融媒体传播及纪实影像应用研究

田维钢博导组

☛研究领域

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 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 新媒体视频制作与传播 媒体融合

张龙博导组

☛研究领域

融合新闻报道、国际新闻传播、纪录片、播音主持艺术


报考条件:

1.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

应届硕士毕业生是指在毕业时(2020年7月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

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只有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

⑴进修过相关专业八门以上的硕士学位课程,能够提交盖有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公章的课程成绩单;

⑵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过4000字以上相关专业学术论文至少三篇,或公开出版过1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

3.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4.双学士按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双学士所修课程为本科段课程,不能记为硕士学位课程。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复试现场报到时需要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承诺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其中,在职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在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

6.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相应专项计划管理文件中的规定。复试现场报到时需要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考生须承诺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对口支援高校就业。

7.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

解析:

1.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学考博往年平均报录比约在8:1左右,竞争非常激烈,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从往年数据来看,初试当中,外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较大。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导师更看重的,也是你的专业能力。而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当中,了解招生院校的考博“信息”和“方向”要远比单纯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更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博推荐阅读书目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 李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胡正荣、段鹏、张磊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

《新闻历史与理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宫承波

《新闻学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E·M·罗杰斯 2012.8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袁军、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保军

《网络传播学》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 巴兰、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 童兵 新华出版社

《新闻媒介通论》 袁军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与社会》 库兰 华夏出版社

《电视收视率解析》 刘燕南 北京广播学院

《受众分析》 刘燕南等译 中国广播电视

《电视传播研究方法》 刘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 凌昊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媒介经营管理》 凌昊莹 复旦大学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刘利群 中国传媒大学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 (荷)祖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 (美)朱丽亚•T.伍德 暨南大学出版社

《全球传播的起源》 [法]阿芒·马特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媒介学引论》 [法]雷吉斯·德布雷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的观念》 陈卫星 人民出版社

《政治的常识》 [英]海伍德编,李智译 中国人民大学

《媒介素养教育论》 袁军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媒介素养概论》 张开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理解媒介素养:起源、范式与路劲》 张艳秋 人民出版社

《受众分析》 丹尼斯·麦奎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媒介与社会》 詹姆斯·库兰 华夏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 (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 华夏出版社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 柯惠新等 北京广播学院

《大众传播心理学》(修订本) 刘京林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刘京林等编著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 赵淑萍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何苏六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心理学概论》(第五版) 刘京林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心理学》 余小梅 北京广播学院

推荐阅读期刊: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

  3.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4.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5. 《当代传播》 新疆日报社、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6. 《新闻界》 四川报业集团

  7.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社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博复习经验【几深教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