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读书笔记 Chapter.2(3)

2023-07-16 21:24 作者:哈斯哒  | 我要投稿

老书重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边复习边做点小笔记。

从阿维农到现代世界:

在奥卡姆与教宗在阿维农展开中世纪最后一场争论的同时,彼得拉克也在阿维农活动,作为人文主义之父,他也认为教会陷入了堕落和腐败,但是他和奥卡姆不同的是,他不期望一种新的圣经神学来恢复教会的腐败,而是寄希望于古代道德和对美德的实践,为此,他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转而设想出了一个全新的人观,在这种观念下,人的身份不再首先是某个城邦的公民,而首先是一个个体的人,他不需要别的事务来使他完整,他自己就是完整的,这种观念最终带来现代文明和人文主义的基石,也即“个体性”(individuality)

个体性是人文主义者的首要标准,他们相信一种退化的时间观,也即人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自我创造的,希腊人和其他基督徒往往相信人是被创造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自然目的,最完美的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而所有人都要去模仿那个最完美者,而彼得拉克认为,人是自我创造的,并不存在什么自然目的和形式,人自身的形式由其自我创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创造者。由此我们可以说,人文主义的首要特征是肯定自我创造,同时其目的和形式也由其自由意志赋予。

有趣的是,这种退化的时间观也带来了一种悲观情绪,人虽然是自我创造的,但是并非全能的,衰老会夺走人自我创造的能力,最后命运(这种希腊和罗马人所钟爱的观念)会摧垮一切,不论其人的自我创造多么宏伟。而这种时间观也反应在他们对时代的认知里,他们相信那个宏伟的古代黄金岁月已经消失,而黑暗的中世纪取代了他,因此他们会激烈的批判这个衰老的时代,并渴望创造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除了人文主义之外,宗教改革也是唯名论革命的一个分支,不同的是人文主义呼吁用人来取代理性,而宗教改革呼吁用神来取代理性,很大程度上,宗教改革者就是以唯名论为理由来反对旧教的,这一点的最佳例子就是马丁路德,他在年轻时就是一个忠诚的奥卡姆主义者,而奥卡姆所描述的那个不确定的神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他眼中,教会的腐败和事功教义(doctrine of works)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神是绝对意志的,神不欠人的债,因此人的任何行为都无法得到赦免,赦免仅仅只会发生于神的意志的行动,这最终的产物就是因信称义。

面对唯名论的问题,路德选择了彻底转向神的位置,根据他的看法,信仰只有通过圣经才能来自于神,因为信仰是神直接的话语,圣经在这里不仅仅只是个神圣文本,更是神的话语本身,因此,神在路德的信仰里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存在,转而变成了一种直接作用于人之中的力量,最终,基督徒和神互为一体,依靠圣经,不用再担忧信仰的不稳定。

在唯名论问题前,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面,宗教改革转向了神,通过将圣经抬升为神的话语本身,他们相信人成为了神的话语的居所,也即“愿意神之所愿”,圣经弥合了基督徒和神之间的裂痕,也即路德所说的“良心”。而人文主义者则走向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路径,他们相信人本身具备一种内在创造的力量,即便世界是不确定的,但是人依然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而即便黄金时代会崩溃(黑暗中世纪),他们也可以继续重建那个黄金时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双方互相都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思路,但是双方也都陷入了一种深重的矛盾之中,宗教改革相信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但是如果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那罪恶之源就必然是神本身,而人也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的道德义务,同时,具有伯拉纠主义特征的人文主义也无法维持神的全能,而如果没有神的全能,那就无法看出人类这一物种为什么具备这种超然地位。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明显的表现在伊拉斯谟和马丁路德就自由和束缚而展开的争论,也表现在欧洲长达百年的混乱宗教战争之中。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读书笔记 Chapter.2(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