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丰盈精神,拒绝内耗

2022-08-22 15:17 作者:每一个路过都是悲伤  | 我要投稿

一、何为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摘自百度百科

当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生病了:精神上的病症既体现在精神严重危及身体,如严重心理疾病造成的伤亡;也体现在人们精神状态的亚健康上,例如普通的抑郁情绪以及本文主要讨论的“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成为网络热词后其词义不断丰富扩张,逐渐与“无聊、焦虑”混同使用,不管精神内耗后来拓展了多少新意,它的核心内涵是自我控制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亚健康。

精神内耗的广泛传播透露当下人们的生存焦虑:内耗就会影响效率,而在当今,效率几乎就是生命。生活中既有个人眼中才能与现实的不匹配造成的精神内耗,(已经处于实践与社会关系之中)也有对于未来生存选择的迷茫时的精神内耗。(还在象牙塔里眺望)

从精神内耗的定义入手不难看出,造成内耗的原因是人的精神资源(心理资源)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的精神资源不足呢?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全球变暖造成的烦躁情绪、新冠疫情造成的出行不便与经济凋敝、学习和就业的激烈竞争、以及隐形的人们精神消费方式的悄然转变都会导致人们过早地透支精神资源,从而造成心理疲惫。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快餐式的短视频平台极易使人养成拖延的习惯,耗费本就不充裕的精神资源;还会使人细琐地去理解世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致于难以预见发展趋势,混乱了自己的定位。一天短视频刷下来什么都看了,却好像什么都没看,剩下的只有空虚,甚至是懊悔;这可能是一部分人的感受。在主观的精神不富足和客观的严峻形势之间来回奔跑,就导致了精神内耗。

明白了精神内耗的主观和客观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呢?明显地,客观的因素难以一时间全部改变:全球变暖需要全球共同重视、治理;社会转型也需要一定的周期;现在的精神消费方式业已固定,退回到铁犁牛耕般虽然稳定但是落后的精神状态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只有先从主观的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平衡好个人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精神资源、拒绝内耗。

下文二舅的故事就是尝试从主观方面入手,从而解决精神内耗的一个例子。

 

二、二舅能否治好“我的”精神内耗?

B站up主“衣戈猜想”于2022年7月25日发布作品《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截止8月18日该仅在B站一个平台播放量已经突破4200万次。

该视频的概要是:作者的二舅小时候全市成绩名列前茅,一次发烧因打针导致一条腿残疾,后辍学自学木工,在村子里、小镇上以木工作为谋生手段,二舅的技术和人格在邻居街坊中有良好的口碑;为女儿付了十几万的首付,66岁 的二舅终身未婚,还照顾着88岁的母亲。二舅在作者的口吻中是一个从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

在二舅面对自己的和女儿的人生困境时,作者说:“二舅总有办法。”在解释二舅人生的缺憾时,作者道:“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他在挣扎和困顿中表现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这支视频爆火绝非偶然:首先,“精神内耗”问题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存在,且在没有得到解决;其次,先前的自我调侃、娱乐式的“躺平论调”似乎只是一种暂时的娱乐消费,并不能解决问题。(表情包:卷成卷心菜、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心灵鸡汤: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

一个困惑众人已久的问题,因为一个自媒体正面尝试解决而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这支视频给出的答案是:即使如二舅这般虽然人生遭遇了不幸,但他不自暴自弃,仍然用力地活着、平凡地伟大着;更何况我们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呢?

暂且不论这个答案能否为所有人满足,它的爆火为人们讨论解决精神内耗答案做了尝试,并打开了局面。

 

三、人生的意义

人类是有精神、能够进行精神活动的动物,也是唯一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动物;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无所谓“精神内耗”。精神内耗追问到底其实是人生的意义问题:因为认为人生无意义的人自然不会精神内耗。做不到如此决绝的庸俗的我们,只能是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迷茫,进而精神内耗的。

那么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有哲学家曾言: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中国古代常言人生几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儒家的传统是注重此世而轻视来世,对于彼岸世界采取沉默的态度。佛教徒的理想是涅槃摆脱轮回,基督教徒的理想则是上天堂。可见,对于人生意义的答案是要分类讨论的,僵死地把其中任意一种答案强加给所有人就是独断论式的荒谬。

精神内耗往往出现在没有精神家园的人心中。看看那些宗教信仰者,在对于宗教的热忱足以填满他的俗世生活,也就是说他们生活是有目的的,不是盲目的、被动的;掌握精神世界的主动权自然没有精神内耗。除了宗教信仰者,对于俗世的热忱也能填满我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我们的广大青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人生观,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地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先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我们还需要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筑起理想信念的长城。

暑假期间,我们的文化宣传小组围绕着“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在各自小组成员的家乡进行文化宣传活动;既有传统文化的“花洲书院”,又有革命气息的“二七纪念塔”,以及洋溢着红色文化的党建公园、雷锋纪念馆等地。

在邓州市的花洲书院里,范仲淹写下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新政失败后审时度势的豁达;二七大罢工中的林祥谦施洋不屈服于反动军阀毅然牺牲,这是反抗压迫的正义与无畏;心怀天下,不会因为自己的困顿处境而精神内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精神内耗也无从谈起。

最可怕的并不是精神内耗,而是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无法跨越的屏障,把它当作放纵自己的借口,将自己隐藏在诸如“精神内耗”的热词背后无动于衷去潦草地度过一生,这才是最可怕的。

诸如“轮回”、“天堂”的存在既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证伪;因此先给自己设立个人生目标,然后动起来,这就是解决精神内耗的办法,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也是最现实的办法。

《牛津通识:人生的意义》一书指出:“大致来说,你个人的人生意义就在于你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中发挥的作用。”套用到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身上,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绽放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而努力。

 

 


丰盈精神,拒绝内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