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
愚人食盐
愚人食盐
南北朝 · 僧伽斯那《百喻经》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今译】
从前有一个蠢人,到了别人家里作客。
主人请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了,就为他在菜里加了一点盐。
他这回再吃,觉得菜肴变得十分美味,饭菜一下子就好吃起来,于是这人便自以为是地以为盐味很美,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心里想:“这些饭菜的味道所以鲜美,这么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加了少许的盐就这样,何况量多呢?”
这个蠢人没有脑筋,回去便空口吃起盐来,不吃饭菜只吃盐,吃后口味败坏,味觉失灵了,反成了他的祸害。
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适度适量为宜,过度过量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赏析】
本则寓言原意是讽刺“外道”(佛教外的修行者)的修行方法。
它说明办事应分清主次,注意适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好事也会弄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往往就会变成了谬误。
《百喻经》
本书原名《痴花鬘》,即“痴人的故事集”,汉译改名为《百句譬喻经》,简称《百喻经》,是古天竺(印度)僧伽斯那撰。
由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翻译。
《百喻经》全书或作四卷,或作上下两卷,包括譬喻寓言故事九十八个。
为宣扬佛教,用故事来阐述佛理,本书每则故事末尾都点明所譬喻的道理,但常有牵强附会之处。
由于本书所讲故事短小隽永、生动有趣,所以,其中大部分寓言和故事早已脱掉佛教宣传的外壳,变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