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篇|2023级MBA新生叶胜丹:不等待,就现在
01
好事多磨终成事
与浙工大MBA项目的缘分始于5年前。当时身边有几位同事正在该校攻读此专业,因此我对该校MBA专业也产生了兴趣。
前两天听说“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了,浙江工业大学位列“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345位、内地第58位,进入全球排名前400位!选工大,有底气!
2022年开始,我的工作岗位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新的岗位工作中,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和事情。在拓展眼界的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并感受到了无形的焦虑和压力。但是与其焦虑未来,不如付诸于行动,努力提升自己。国庆长假前,我联系上了浙工大MBA教育中心的陈老师,赶上了23届学员提前批的末班车。
感谢家人对我的全力支持。好饭不怕晚,良缘不怕迟。有些机遇或许不是来得越早越好,而是在我们人生节点里恰好出现。
02
时间播种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
决定报考已是9月底,所以我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当我拿到厚厚一沓复习资料时,实话说,还是有点犯怵的。原来除了英语外,另外一门综合学科里面不仅有数学,还有从来没接触过的逻辑、论述有效性分析作文和论述文。
幸运的是,我报名参加了面授培训班。首先,这可以让我快速进入备考状态,并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其次,辅导老师可以系统地解读考纲,拎出复习重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调整备考安排。
以下是基于我自己的备考经历总结出的重点:
1
选择和放弃
对于我们这些离开学校很多年的在职备考生来说,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如何最大化地挤出备考时间至关重要。但科目的选择和放弃也是成败之关键:“选择聚焦于我们擅长或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的科目,集中火力提升”+“适当放弃或减少对弱势科目的投入”。我的优势科目是英语,所以一开始我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上,包括准备大小作文万能句型、背诵高频单词等。在数学方面,经过几次刷题后,我基本放弃了条件充分判定题——既花费时间又产出不稳定。逻辑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可以稳步提升,这对于管综分数的提升日竿见影。因此,在后期我也倾注了不少精力研究逻辑题套路。
2
真题是法宝
无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都是我们“上岸”的不二法宝。真题能够最准确地反映出考试方向和难度,虽然每年都会有变化,但往年的重点和难点仍会不断出现。通过做历年真题,我们可以逐渐熟悉常考知识点、参透命题老师的的出题玄机,并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真题试卷至少要刷2遍,我是安排在晚上22:00以后的时间来做,这样既不会受到外界干扰,也有足够时间模拟考试时间。另外,在做完真题后,需要将发现的薄弱知识点和错题记在错题本上,并反复回顾和记忆。
3
模考很重要
模考不仅可以让我们体验考试的感觉,感受做题的节奏,还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做题策略。11月上旬我参加了第1次模考,当时刚把主要考点学完一遍。因此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时间不够写不完。在第2次模考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做题顺序和策略:先做比较需要费脑的数学基础题,完成2篇作文,接着做逻辑题,最后几分钟快速“填”完被我基本舍弃的数学条件充分判断题。
03
不等待,就现在!
我们这届考研生很特殊,有许多人在考前转阳,也有许多人顶着高烧在“阳性考场”奋斗。我也是其中之一:千防万防,我在阴性考场的上午场开始发高烧,提前倒下了,咬着牙坚持做完了英语试卷。但是我还是幸运的,凭借前期备考期的全力投入,最终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总成绩。正所谓:“时间播种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目标却还在犹豫不决,请勇敢行动吧!因为永远没有最好的时机,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