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borino]《以撒的结合》剧情解读(二):重生
原地址:https://www.reddit.com/r/bindingofisaac/comments/2m33ys/i_am_the_author_of_the_isaac_endings_explained
原标题:I am the author of the Isaac Endings Explained article that Ed said was "mind blowingly accurate". Here is my Rebirth followup! (SPOILERS!)
本人翻译,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Jayborino。

我的上篇文章主要是说《以撒》这部游戏整体是一个围绕玩具箱和以撒进入箱子过程的隐喻。这与 E 胖的另两部游戏《Time Fcuk》和《Aether》关联紧密,两部游戏的主角都被困在想象出的“盒子”里。E 胖谈过《Time Fcuk》中的“盒子”是个人在需要逃离伤害他的现实世界时创造出的幻想世界。我不会再讨论那两部游戏的细节,你可以在上篇文章深入了解。
首先《以撒》整部游戏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现实”,即游戏中以撒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这在我看远不如游戏传递的信息重要(虽然你们好像都沉迷于圆满这部分设定);另一层则是游戏表达的象征含义。现在我要抛出自己争议最大的观点:在游戏的现实中,不管你怎么选择剧情走向,以撒最后都会在玩具箱里,不是快死就是已经死了。我发现人们都期望一个好结局,比如打败小蓝人是破除自己寻死的愿望,如此这般;但你不能在这样想的同时装作游戏里的所有敌人都是现实的反映。通过击杀敌人、进入地下室深处,以撒是在否认自己的命运和现实。我不喜欢煞风景,但就算以撒走大教堂路线,他最后一样会死,起码是把自己困在玩具箱里。这点后面会细说。
在象征层面,以撒的濒死状态则是表现一个孩子为了逃避冰冷、费解、压抑的现实而“进入盒中”并创造自己怪奇世界的过程。以撒的死象征一个人丧失其可能有过的一切稳固的现实观念。如果想看好结局那就去玩《Time Fcuk》;你可以切换画面维度让史蒂文逃出盒子,然后装作这是《以撒》的精神前作。整部《以撒》的主导情节或含义是说一个孩子理解一个费解、无法共鸣的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感到自己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世界不接纳他,他也根本不属于这里。为了脱离这种状态,他走进自己内心的盒子,在盒中可以合理化身边对他来说太复杂难懂的事。这个盒子会在成长过程中局限世界观并将他进一步套牢。跳脱盒子的希望还是有的,而这就需要获取看待事物的全新视角(比如在《Time Fcuk》中切换维度)。
现在正式讨论《重生》。近似于故事的新增内容还是跟以前一样让人云里雾里,但它印证了我先前的观点。通过拾取底片或全家福进入黑暗层或宝箱层的二分路线被定义得更加明确,我们来看看二者的不同。在上篇文章我说过全家福提示了现实——照片中以撒和父母在一起,残酷地提醒着以撒因爸爸离开产生的深刻罪恶感,而这种罪恶感是他创造盒子的动机。这一受到强烈凸显的现实令他回头向上、向盒子表层移动而非继续深入。他和自己对决(天使以撒战败升天),然后进入宝箱层。宝箱层是他能到达的最接近现实的地方,因为他物理上就在玩具箱里、行将死去。喔,你在宝箱层把死去的以撒(小蓝人)也给杀了;这一终极否认行为允许以撒同时在精神和(可惜)物理上留在箱中。
底片这一道具的加入有趣地强化了这个故事。它是一张比较晦暗、看不清楚的全家福;因为没有洗成照片,它不提醒以撒的罪恶感,因此不会妨碍他走进盒子深处。物理上以撒依然在玩具箱里;新结局中的寻人启事暗示他还在里面,可能已经窒息死亡。这里的重点在于他为了留在盒中而战,而且胜利了。显而易见的象征关联是以撒在现实世界失踪,因为他已经彻底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观里。我不会在资料片刚发布就大谈“最终”boss 和隐藏角色,但想想这件事:最终 boss(超级撒旦)的大门在宝箱层和黑暗层都有。即使战斗在宝箱层而非黑暗层发生,这一最后结局中以撒照样留在玩具箱里。
以撒变身恶魔的情节我们在原作结局也见过,而《重生》中这段情节在打败半隐藏的最终 boss 后又在最后结局被强调一次。总体回顾其它结局、各项线索以及游戏本身,我们能体会到以撒的罪恶感:他相信自己是不洁的,活该遭受惩罚(这点我在上篇文章谈过很多)。他的罪恶感可能基于爸爸的离开以及(或者)妹妹的死;这两点在打通宝箱层后结局的照片里都有暗示。这些费解、难以应付、超出一个孩子理解能力的事件,加上极端基督教教义和妈妈的虐待长期强化的罪恶感,导致以撒认定自己有不可宽恕的原罪。他读经并在镜中把自己看成恶魔,随后出于羞耻进入玩具箱,一并走进内心的盒子——而这是玩家游戏的起点。今后无论是走向更深处还是在宝箱层对决死去的自己,他都会卸掉罪恶感并干脆接受自己就是恶魔,因为此时他真就能那么脱离现实。也因此,他会在真正、最后的结局中在玩具箱内回归一体。在他奋力与现实的象征(天使以撒、小蓝人)和自己的罪恶感(撒旦、羔羊)作战时,我们看见他在正常和恶魔形态之间来回变换。一旦打败所有这些,他就彻底沉浸在自己的盒中;此时他仍然是恶魔,但他已经让身为恶魔一事不再有任何错误。

作为追加思考,我再解读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点:
游戏的前情提要是用以撒的画表述的,也就是说这是以撒的叙事,而未必是实际情况。妈妈在失去孩子及丈夫离开后的虐待被以撒合理化为上帝在启示妈妈去惩罚他,因为他无力理解妈妈为什么会伤害他。这是优秀的宗教评论,因为很多人遇到自己解释不了的情况就会向宗教寻求答案。
我们在尾声看到以撒写完一个打败妈妈、自己很快乐的故事,接着妈妈却在现实中回来继续伤害他。这次为了让以撒的内心逃进更深的地方,玩家你又会启动新一局游戏。唉。
新道具撕碎的照片明显是以撒的家庭照;被撕掉的至少有爸爸,可能还有妹妹。相比其它和虐待有关的道具,以撒捡起撕碎的照片后显得伤心得多。
爸爸的钥匙允许玩家在房间清空前打开所有房门以便逃脱,就像一个父亲逃离家庭那样。
E 胖把装着奖杯的金箱子举过头顶。金箱子里有帮助以撒在精神(情感)上逃避的道具,而进入箱子逃离现实成了游戏的最终目标。这并不是很有价值……
解锁史蒂文 boss 的成就是“来自未来的东西!”(“Something from the future!”)。这既是说未来的史蒂文是《Time Fcuk》的主要角色之一,也是说史蒂文象征着成年的以撒(假如他真能活下来)。
《重生》如果游戏失败,在遗嘱出现的同时会传出一阵嘎吱声。这声音可能是玩具箱(盒子)打开,让以撒的身心都能摆脱束缚。也许游戏失败才是真正的好结局:以撒离开盒子、重返真实,而你自己也可以关掉游戏回到现实生活(#newmeta)。不过现实有时确实显得有点残酷,让人不想回去;那何不启动新一局游戏,再给你自己和以撒一次逃离的机会呢?

更新 1:我承认以撒不一定真的死了;但无论怎么选择剧情路线,他都会被锁在玩具箱里。也许通气的钥匙孔能防止他窒息,但他肯定不会出去。这是呼应内心盒子的隐喻:就算以撒在现实中被人救出玩具箱,他也已经成功遁入内心的盒子,而且会带着极度狭隘的世界观长大成人,只因他在童年受尽折磨。盒子是他应对内心痛苦的唯一办法。玩具箱和以撒身处箱中这一状况的总体象征意义比游戏中实际在发生什么重要得多。
更新 2:进一步说,我认为游戏结局和自杀毫无关系。以撒进入玩具箱(内心盒子)的动机是逃离一个他感觉自己不该处于其中的现实。他力图合理化经受的一切并远离任何让自己感到威胁的事物。一个核心原则是以撒是个孩子,理解不了诸如为何妈妈会虐待他的复杂问题,所以会在圣经里寻找答案。“用自杀的方法逃避现实”这一概念总体上是以撒无力领会的,就算他闷死在箱子里也是意外事故。重点在于玩具箱的主要作用是象征内心的盒子。我觉得人们在游戏中的现实事件上费了太多心思,他们应该批判地看待所有剧情。
更新 3:阴间路线的 bosses 象征什么的问题获得大量讨论,我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以撒前往阴间是想洗脱自己的罪恶感,这样他才能在地下室(盒子)深处感到安全。另一方面,向上方走则是以撒试图否认全家福呈现给他的现实。圣经认为撒旦是世上邪恶的根源,所以以撒会在盒子里杀掉他。羔羊则进一步地是死去的恶魔以撒(呼应小蓝人,即宝箱层死去的以撒)的化身。羔羊一般指耶稣(即基督教)用来赎清世上罪恶的替罪羊。游戏中的羔羊是以撒罪恶感的化身,你也可以说它是替罪羊:以撒把自己的羞耻、罪恶感和原罪都归到它,换言之也就是恶魔形态的自己头上。击杀撒旦和羔羊之后,他终于能从爸爸离开(很多孩子觉得父母离异是因为自己)、妹妹死亡、妈妈在他身上撒气的罪恶感中解脱出来。不要以为这是好事——以撒为自己创造出了完美的盒子,他会为了躲避自己恐惧的事物永远待在里面;这很悲哀也很讽刺,因为那些事本来又不是他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