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美好的生活

(全文约21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这个标题,颇像之前我《元气囝仔》的长评的题目。虽然两部动画的主要制作人员不尽相同,也出自两家不同的制作公司,但是它们的大体题材是相同的——都是日常番;最重要的是,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相同的——都是描写成年人的美好生活,向观众们表达“享受并拥抱美好生活”的思想。

这部番的主角是今年27岁的高中数学老师犬塚公平在半年前妻子离世后和自己5岁的女儿犬塚紬希(顺带一提,紬希和CV和《元气囝仔》中久保田阳菜的CV是同一人,不过我并不是因为这个声优追这部番的)相依为命,但是他又不会料理,所以在遇到自己的家里经营家庭餐厅的学生饭田小鸟之前,他们父女一直吃着难吃的便当,直到一天犬塚老师意外遇到了独自吃着母亲的便当的小鸟(话说一开始老师居然认不出自己的学生……),由此,一个围绕着三个人之间展开的日常美食故事,就此开幕。

这部番要说有多惊艳,倒也没有,无非就是在讲述老师、女儿和学生之间的美食日常,大多是每天一道菜,当然也少不了在暗地里教观众们怎么做菜、怎么下佐料等。而犬塚老师也慢慢在和小鸟一起做饭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了做菜的技巧,他的厨艺也在不断进步,女儿紬希的“真好吃”也在不断肯定着他的努力成果;另一方面,学生小鸟也逐渐提升了下厨的熟练度,对“厨神”母亲的依赖也越来越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如果这就是剧情的全部设定,那么这部作品必定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因此,在人设方面,这部作品是相当有考究的。
男主犬塚老师育有一个女儿,而恩爱的妻子在半年前意外离世;女主饭田小鸟在十年前就遭遇了家庭变故,父母离婚,自己跟着母亲生活。但是,尽管在背景上男女主都很不幸,但是最后却通过一系列温馨的日常故事,捡拾到了属于他们的美好。而小鸟的母亲虽然很多情况下都不在,但是正是这样,才给了小鸟和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相处的机会。当然,最后一集,母亲也终于是出现了,也给了老师见上小鸟的母亲的一面的机会。两个原本在家庭上遭遇不幸的主人公都能如此收获美好,换做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是更是如此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吐槽:
“哎,接下来怎么又是考试啊,学不进去了!”
“这星期之前就得完成科目A论文了,我只写到一半,还有科目B论文还没动呢……”
“今晚又要加班,项目马上就截止了,都这么努力还没法完成,得怎么向领导交代啊!”
……
看上去,我们的生活似乎被各种繁忙的事务占据了,就连吃饭睡觉的时间,可能还得思忖事务。然而就像是我《点兔》的长评所说的一样,当我们注视着远处的终点时,周遭的风景再怎么美好,也会被我们忽视、忘却。相反,如果能够在自己的课业、工作之余,在该放松的时候——比如吃饭,如果经济上条件允许,与其只是点个外卖填饱肚子,不如去就近的一家特色餐厅,偶尔品尝一下美味的料理,有何不可呢?

除了家庭背景,三位主人公的年龄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点。
犬塚老师27岁,饭田小鸟16岁,紬希5岁,这正好对应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段——成年、青年、孩童。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主人公的角度,折射出三个不一样的世界。这和我之前看的《元气囝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有成年、青年和孩童的主人公的设定。通过这样的设定,即使是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能迅速代入自己所在的年龄段的主人公中,品味剧中人物的生活。其中最有内容的应该就是今年年仅5岁的紬希了,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孩子的设定,因为他们往往代表着纯真、无邪,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可爱。这年头还有哪个二次元不是一个萝莉控呢?我也是如此,也是非常喜欢紬希这个角色,当然我也是个萝莉控,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紬希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自己。紬希不喜欢吃青椒,遇到青椒就把青椒全部扫到一边不愿意吃,即使是切成碎片也能慢慢挑出来。我现在当然有不喜欢吃的东西,但是即便再不喜欢,我也会勉强吃上几口,不过二十年前,也就是我大约五六岁那会,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我都是完全拒绝,但是我母亲不是犬塚老师这种能通融的人,我也记不清自己当年被母亲灌了多少不喜欢吃的东西。同样,最后一集,紬希在餐厅里大吼大叫的情形,很多弹幕说“熊孩子打一顿就可以了”,我却发不出来——谁小时候不是一个熊孩子呢?只是我的父母比较懂事理,知道公众场合不好教育,都会回到家里才教育我的。只是孩子的天性,需要做的不是一味打压,而是引导罢了。所以才有后来,紬希在帮忙的时候因为调皮捣蛋被别人指责“只会帮倒忙”的时候,老师对紬希说的“紬希不喜欢被训,爸爸我也不喜欢训人,但是该训的时候还是得训,只是我昨天的方法不对,所以我现在向你道歉。”
换在我身上,以前在我高中的时候曾经也很反感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的小孩,但是父亲教育过我“这都是小孩的天性,况且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的?”之后,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所以再看到剧中紬希的这一举动时,也就不好再怎么指责紬希了。

和《元气囝仔》一样,这部番也是通过成年人、青年人和幼儿的角度,叙说着生活的美好一面。此外,也通过塑造紬希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孩童眼中的世界。或许,通过一部作品折射生活的美好和孩童的顽皮而反射出大多数人的过往,就是这部番的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