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技便利国人的时代还会远吗?其二,文学的力量

2022-05-06 03:55 作者:Sword0815  | 我要投稿

题目:科技便利国人的时代还会远吗!其二,文学的力量。

接着上文。笔者说了,

文学的含蓄度直接影响科技的学习和领会。

为什么?

很简单,学,这个字太tm难了,人总是需要耐心的,耐心总是来自于文学,文学的范畴有二:一书面、二口头。

书面文学的持续性的、不知所云的学院风,是导致学风不振的一个原因。

这体现在对数学的描述上。比如说,“给游泳池放水、注水,几个小时放好”的数学题,既无实用性,又没有文学性。

还表现为对空间物理的恐惧症。像有的老师,他描述的物理现象,“就是那个样的,你别问我为啥?”这是口头文学修养不足,这类老师连为什么都说不清,甚至一贯没有耐心揭示一个物理现象。


以上两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如果只是几个人在那里抽风那还好一点。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蝴蝶效应在这样的社会里异常活跃。

有一个在长沙的“蝴蝶”振动一下翅膀,那么天津唐山一带就卷起一阵微风。

有些不好的风气就像蝴蝶振翅,它的影响可远了。


进而,面对老师、领导、工头的对科学技术问题描述不周的情况,需要解决,否则就会干涉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生产。

解决的办法往往是同学互助,同僚互助、工友互助。

互助的时间线却不是统一连续和迅速的。


这个也许很短,一天;也许很长,三四年。

比如,学生在看一个数学题时,遇到的问题其实在于语文。因为任何数学题都需要说明清楚,说清楚问题的能力就是语文。对吗?

但是很多问题说不清楚,却仍然在增加它的阐述难度。

也就是说,问题越多,越增加问题。

我想这很不对。

所以我们同学、同事、同僚们,我们是要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增加“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难度。


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原因,古文提高我们概括能力,节约写字的时间。

这也是我们学一门外语的原因。从语言上,多了一个观察角度并扩大了知识储备。

古今中外的图书是一个文学草地,让我们在上面开一脚球也不会过界。


要说什么“苦做舟”,我想那指的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于政治上强调身份,把讲话的人拔高,其目的诚却不在交流本身。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唯独不在形式主义。

我想,青年们要进步,首先要多学,其形式不在一处一法。聪明人一点就透,谈话、读书、干活中,甚至有的问题一夜没厘清,早晨起来刷个牙就通了。


又或者自己冥思苦想不明白,下楼溜达溜达,和大家抽根烟就清楚些呢?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科技便利国人的时代还会远吗?其二,文学的力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