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量大就等于高级感?




现在在一些主机厂的努力,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的投入,让更多的新生摩托车品牌可以直接从大排量车型做起来,而他们也连同设计一起都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车潦草的包装起来,新车就此诞生了,我们的摩托车科技,也终于从万年单缸125cc,一直追到500cc到600cc,还能让300cc到500cc的车型白菜价,质量还不算太差,这就是进步。甚至传说中的公升级摩托车也要出来了,排量优势的出现是一些有理想有目标的摩托车厂家的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的努力弥补了一些排量的空白,随着400cc~500cc排量的海量爆发,也令一些务实而又有追求的车友在选车时多了一分冷静,毕竟牌子还是很重要的,就是国产,也是要看牌子,因为拿着5万元在国产中排和进口入门小排量之间的选择,就像孤注一掷的赌博,不能再多了,只能相信这一次,同样他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国产目前玩的机器,就是国外几十年前已经搞过的,而现在我们玩的可能是外国原型机的始祖版本国产化的产物,虽然这些原型机的后代早已脱胎换骨技术超群的在各自主力车型里活跃,可它们的爷爷辈机器拿到国内,还能产生鹤立鸡群的效果。机器的确是一款车重中之重的心脏,没有好的心脏也没有好车,我们国产发动机走的,应该就像瓦良格号航母进化成辽宁号航母,再产出第一款国产航母的国产,按照一个模子走下去,终究会出成果的,因为这东西真的很重要。
只要学过设计的人就会知道,任何一样新东西出来,都是从头到脚跟进出来的产物,发动机只是这个产物中的其中一个关键的东西,而发动机的运行特性也要符合那位设计师想要的定位,像设计一款舒适的车就不好放入一款激进的发动机,而激进的发动机就该和激进的车型设计相结合,当然一切还包括车架和减震,轮圈和轮胎的搭配,只有将所有元素完全一致的结合,这个产品才能得到升华,而不单纯拥有某个名牌配件加身就可以了。设计师会经常跟踪技术动态,希望用上最佳的搭配。奥地利的KTM能成为越野大师,并且能将产品线做到很细,就连儿童越野车和125小排量都没有区别对待过,并没有认为排量小就可以减得就减。
所以一些国产摩托车厂的老总,可能会舍得花钱投入,专门找外国知名摩托车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款好发动机,但不一定能造出这款车的魂,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某测评人说赛科龙RX3还没有灵魂那样,我以前也不够明白,认为一款车还不错,很够好玩,够猛,耐玩,粉丝也多,只要相对的改善粗糙塑料的制造就行,不够玩过一些进口小排量精品车之后,通过对比就明白,差距的确不是升级机器就能解决的,也难怪为何本田和川崎的小排量摩托车会卖这么贵,也明白为何宗申阿普利亚125和150系列卖这么贵还会得到这么多玩家的认同,这就是纯粹的价值。一些合成车厂的投资人作为旁观者可能也会明白这些现象,就希望尽自己的积极来造出好车,但或者想法是美好的,纸面绘图和C4D的模型图都做得很好,可最终以物质构成的东西,哪怕连几块塑料件,都值得讲究的产物,能不能达到最初所设计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灵魂的所在,一心两用设计出来的产物,是不完美的产品,但有些人可能会推搪成现在流行的跨界车型。设计时想要的和玩家使用时变成的,都是两回事,就像豪爵铃木的GW250,设计师在初始设计的时候都没有想过会给人挂上射灯,挂上箱子,给人旅行用。知道DL250和GSX250R的出现才开始做用途上的区分。
摩托车玩具化是大势所趋,一车多用的工具车时代会逐渐离我们而去。现在谁不想让自己的摩托车更加个性、灵动和与众不同?现在还有哪个愿意被人看自己骑摩托车的样子就像摩的师傅和快递小哥?那些仿本田CG125和老五羊125的老厂现在也逐渐不做,豪爵也开始尝试向玩乐化看齐,具备前瞻性的GW250F运动街车还活着,GW250的标准版就不好卖,乡土味十足的天剑王和飞致也卖不动。为什么春风NK、贝纳利龙、隆鑫300这么火?这就是务实年轻人的选择。
小排量不等于没趣味,大排量等于就可以有气势,最简单的对比就是你带着任意一款摩托车去参加一轮车展会,和各种进口车一起停放,有没有高级感,哪些是一线,哪些是二线,气势一比都能对比出来,有些国产车很有进步,真的不比大贸差,起码小区门口的保安看到你的车不会给你奇怪的眼神,所以我还是认为玩具化精品化才有摩托车的生存空间,工具化连电瓶车都拼不过,要玩具化还要精品化。精品化最好通过独立设计
室,研究减震,或者是车架,或者是研究要添加超前的黑科技,只有这样一个车厂商才能做得长久。可是我最担心的还是,当老一辈不干了,新一辈怎么去继承他们的摩托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