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声:失意的人不能看太幸福的漫画


作者:谢枫华
封面:《Date A Live》
漫画家外园昌也说,有部在推特上连载的漫画,每次更新都会引来网友疯转,编辑欢天喜地,期待销量。然而等他再见到那编辑,后者却眼里含泪对他说:完全卖不出去,那些疯转的人都上哪儿去了呢?
外园表示,他自己还想问这个问题呢。推特连载的前路,完全是一片迷雾。

成人漫画研究家稀见理都说,推特的转发数和销量并没有比例关系,这在编辑之间已经是比较得到普遍认知的信息之一。怎样构建出一个体系,让那些对作品产生反应的人付钱,就是企业的目标。


轻小说作家 Rootport 和某 S 社青年漫画杂志的编辑喝酒,那编辑告诉他:超过 30 岁左右的男性读者,就受不了男孩子奋斗的故事了。要么就会回想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感到尴尬,要么就像是在看笨拙的部下心里恼火。反倒是把主角设定成女孩子,更能让这些观众老老实实地为她们的烦恼和努力加油。

有女性网友认为,她自己喜欢 BL 而非少女漫画,可能也是一样的道理。

可是难道主人公是女孩子,大叔读者读了就不会受伤吗?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现身说法。
恋爱喜剧漫画《绵绵的对白》里,高中生女主角的父母是冰河期一代,有一句台词说“40 岁左右这代人一开口,不说到就业冰河期的痛苦,是不会消停的”。
评论家、轻小说作家前岛贤(36 岁)读到这里,受到了无法计量的精神冲击:原来这些上高中的角色,已经是能当他子女的一代人了!

原本对《绵绵的对白》好评有加的前岛静下心来一想:这么说来,现在的动画、漫画里描写的那些高中生角色,父母搞不好都和现实中的他一样,是就业冰河期那一代人。想到这里,他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主人公的父母们,明明是冰河期一代,却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在东京定居。他们的父母都是这种阶级啊。前岛懊丧得咬紧了牙关。


漫画家树崎圣向有志于创作的人分享方法:
如果你很喜欢一部电影、书籍或者漫画,那就试着去回忆、学习:
你为什么会想要看这部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题材的魅力)
哪个角色好?好在哪?(人物形象的魅力)
你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场景带来的震撼)
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动?内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故事的魅力)


编剧会川升说,传授剧本的写作方法、成为剧本家的方法的书籍,还有剧本学校,虽然大概也都各有存在意义;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比不过读一本优秀的剧本。
然而书店就算会设置剧本区,上面摆放的也大多都是讲写作方法的书,令会川感到非常失望。到了最近,这种现象尤为显著。会川觉得,更重要的是先读一读真正的剧本是什么样的。
在美国,出于教育目的,人们可以低价获得过去作品的剧本,现在也有很多网络文档。所以美国的评论家不能用“我又没读过剧本”给自己辩解。会川还贴了一张自己二十多年前买到的剧本复印件。
日本经常翻译引进美国的剧本写作手法书籍,但会川觉得,大家更需要明白的是,这些书籍都是以读者可以轻易获得真正的剧本做参考为前提写出来的。
虽然日本国立图书馆也在逐步把收到的庞大的台本捐赠电子化,但是至少在目前,读者还是要自己到国立图书馆才能接触到这些资料(也可以申请原文传递)。会川说,在国立图书馆可以读到佐佐木守《七名刑警》的台本,所以人人都应该去一趟,说真的。

会川总结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没看过真正的漫画只读了“漫画的画法”就想当漫画家的人,即使有也是极少数派;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把“漫画”换成“剧本”,这好像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市面上卖的全是知识书籍,真正的剧本集却卖不出去。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17acc33dfa50ef78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邮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