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推荐:“我”与《诈欺猎人》——纪念《诈欺猎人》完结1

2017年3月8日晚20点50分,合上最后一页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结局,完美,我很少用这个词,但是现在可以用一回了。
注:本文为代发,本文最早发于S1论坛,ID死神狙击手。
2017年5月26日
一:前言
2017年3月8日晚20点50分 我的《诈欺猎人》完结了。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打这句话了,那时候要好的朋友都被我烦了一遍了吧,当时激动的心情,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那一天,盼望已久的《诈欺猎人》系列的最后一本,完结篇,终于寄到了我的手上。在等待结局的日子里,其实心里总是隐隐不安的,因为之前接触的很多作品,毁在了结局上。合上最后一页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结局,完美,我很少用这个词,但是现在可以用一回了。

我认为,漫画也是文学。这个观点,每当读完一部优秀的作品后,都会更加确定。下面,就让我带各位进入《诈欺猎人》的世界吧。
二:引子
十多年前,在我家对面商铺里,发生过一起不为人知的诈骗案。
其实,大多数路过的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因为涉案的店铺,看起来离诈骗案太遥远——那是一家玉米窝窝头连锁加盟店,(品牌名字已经记不清了)——而且生意非常不好。是的,当时的我偶尔路过的时候,也觉得奇怪:要知道,那个时候,“养生”这个概念还不存在,人民群众也是刚刚富裕起来——端起碗,是要吃肉的——那是个白面馒头都没那么好卖的时代,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人,会去买窝窝头忆苦思甜。
某日,我在本地的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小小的报导,是记者对玉米窝窝头连锁店的调查。其中提到,大多数加盟店在开张之初、短时间的试开期内生意都挺火爆,但是时间一过,就门可罗雀;而大多数店长都认为,主要商品玉米窝窝头实在不对人民群众已经逐渐变叼的口味,有的尝试自己作粽子一类的食品卖,但很快就被总店警告、要求停止售卖自制商品;而沉重的加盟费、货款,已经压得店主们无法喘气了,但是却被合同期限束缚着无法脱身。但是这篇报导,现在想来,实在有点浅薄——所有的分析调查都浮于表面,而且,记者甚至不敢断言,店主们就是落入了一场骗局;自然,读者更不能指望了解骗局的全貌及运作方式。
几年前,我的朋友刺猬君向我推荐了《诈欺猎人》。在第六卷当中,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奇特的词组:“特许连锁店经营诈欺”。阅读中,我立刻回想起,对面那家可怜的小店——那时,早就关门大吉了。凭着记忆慢慢对照,我想,十多年前的谜,有了答案了。
二者有多相似?
1:在一开始都向受害人画了一个大饼,并提供优厚的条件,至少看上去如此。


2:就算商品都不对路,生意很差。但是依然要定期向总店进货。(漫画的例子是清洁公司所以是清洁用品,而窝窝头店自然是玉米粉、面粉之类的原料,以及印有商标的包装纸、塑料袋等等)。



3:店主尝试卖能卖出去的商品的时候,总店都不允许。

4:店主被合同绑住,无法中途退出。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但实际上,《诈欺猎人》中的内容要多得多,要完整得多。
比如:一开始暗藏的各种陷阱

比如,让受害者求生不能的条款:

比如,事后要如何收场。

而在附录的白鹭档案中,阐述得更为系统。当年蜻蜓点水的记者,与此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眼前这部作品的分量。

三:诈欺猎人:极致的取材
“取材”这个词对读者来说,往往意味着停更,所谓“外出取材下周休刊”;当然,某些长期休刊的作者,取材早就已经没办法当借口了。但对我来说,取材意味着作者对题材的责任。
《诈欺猎人》并不是第一部涉猎金融的漫画。夏原武曾经看过不少金融及黑社会题材的漫画作品,但是那几乎都是描述有超能力的主角用非常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作品,可现实里的受害者又怎么可能依靠超能力来得到伸张呢?此类作品只会让金融业者和黑道流氓不屑,这激起了喜爱漫画的夏原武的创作动机。
因此,《诈欺猎人》里介绍了形形色色的诈欺手法,下到强买强*************银行的“LC诈欺”;小到骗路人零钱钢镚的“募捐诈欺”,大到受害人数和涉案金额都破日本记录的“和牛委托诈欺”;旧到已经成为笑柄的“是我是我诈欺”,新至刚迎元年的“剧场型诈欺”;种种手法,有的繁复,有的简单;有的要看上好几遍才能明白其原理,有的合上书就可以出门尝试实践;有的手法令人觉得简单得不可思议,有的手法却需查阅相关法律和金融书籍。但它们有个共同点:真实。
夏原武本身是个调查记者,在取材上力求尽善尽美,讲述的手法都不是他想象杜撰出来的,而是有着大量现实案例作为原型和基础。为了获取新型诈骗手法的资料,夏原武曾在香港、台湾采访调查,甚至被当地的黑道抓起来禁锢;另一位作者黑丸也说过,她和夏原武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夏原武就介绍了几位作民间信贷的人士给黑丸认识,希望对黑丸的创作有所帮助。其中,还有一名作赃物买卖的,他深沉的眼睛给当时年仅23岁,还是个刚出道的小姑娘的黑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丸坦诚,这给她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参考性。

真实的手法,翔实的材料,给读者介绍了一个以前闻所未闻的世界。读者能从中认识到,诈骗离自己有多近。
形形色色的案件里,最具代表性的是“和牛委托诈欺”。“和牛委托诈欺”是《诈欺猎人》第二部《新·诈欺猎人》第15卷开始的篇章,原型取自“安愚乐牧场”事件。2011年,安愚乐牧场突然宣布破产,一个惊天大案才就此暴露。该事件是目前为止日本最大的诈骗事件,涉案金额达4300亿日元,远超之前的top1 “丰田商事事件”的两千亿。波及人数更是超过丰田商事的三万人,达到七万三千人,每1700名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该事件的受害者。讽刺的是,因为规模巨大,警方直到两年以后,2013年才正式宣布安愚乐牧场是骗子公司。而早在事件败露的2011年当年,夏原武就访问了安愚乐牧场被害人对策律师团团长、律师纪藤正树,获取了珍贵的资料。

2012年,彼时人们在大众媒体上还只能看到些安愚乐牧场的、无关痛痒的新闻;而一股暗流则在悄悄的涌动——《新·诈欺猎人》开始了“日之浦青空牧场”的故事,这自然是安愚乐牧场的化名。故事里,处处体现着夏原武和纪藤律师的讨论,抽丝剥茧,为读者揭开了钱权交织的厚纱。
如,这案子的特殊性——储蓄性大于投资性:


牧场饲养和牛不得要领:




宣传手法:


日本民主党海江田万里涉案:

我一直认为,漫画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学。漫画中的散文,有《横滨购物纪行》;漫画中的诗歌,有《银河铁道999》,而《诈欺猎人》,就是漫画中的纪实文学。某一卷末尾,夏原武也留下了如此触目惊心的话。

大概,《诈欺猎人》里就有夏原武想告诉读者的现实。
未完待续。。。
PS:po主懒癌发作,只想prpr我鸡不想码字,种学暂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