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3》单位原型大全(4)

资料来源:
https://tieba.baidu.com/p/4972690106?red_tag=0767448287#103765680669l
(原作者:Rubick10032)
http://cnc.wikia.com/wiki/EVA_Database (设定图的补充)
RA3的补上,关于RA2的单位原型请看CV1376619、CV1396240以及CV1437225
UP主则对其中一些论点做解释或者修正。
RA3单位已经基本走科幻路线,实际上原型什么的大多已经是不好找了。

欧米伽·百合子

原名叫松井百合子。姓名在日本都很常见,但是很多人说和二代的尤里有关,yuri(尤里)+ko(女孩)=yuriko(百合子);EALA官方已经站出来否认这个联系了。至于Ω的部分是啥…可能是因为Ω的小写是ω猫嘴?技能设定和经历有点像魔法禁书目录系列里的一方通行(被化名成“铃科百合子”),以及克隆研究她们的研究中心叫“神罗”,大概是来自FF7里的反派公司。

迅雷载具

造型来说有点类似于Star Trek系列中的联邦穿梭机(图上为Type 6 Federation Shuttlecraft)。早期游戏里的模型(图中外面那一圈)的上半部分则很像Star Wars里帝国的Sentinel级登陆艇(图下左边那艘);也就是说早期的模型是把ST和SW的东西强行叠在了一起(EA LA你这是要引发战争么!!!)。



实际游戏中是一种带光学迷彩的运输载具,现在在日军扮演这个角色(除了迷彩的部分)的是73式装甲车。


天狗机甲

天狗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妖怪。这个设计灵感应该又是来自于Macross?具体来说是Macross里的VF-1 Valkyrie可变型战斗机,尤其是这张宣传画就更像了。机身机翼的主要形状,没有水平尾翼,以及变形过程都还是非常类似的。VF-1的原型则是现实中的F-14 Tomcat战斗机,和机械天狗在战斗机形态还是有点像的。机头部分可能比较类似于F-86 Sabre战斗机,现实中日军自卫队用过F-86,但是F-14当时竞标输给了F-15。武器似乎是某种速射激光枪之类的东西。
以及天狗有句台词是“Who do they think they are!(他们以为他们是谁啊!)”,很像天元突破里的“俺達を!誰だと思っていやがる!!(他们以为我们是谁啊!)”。




不过在这张飞行形态的宣传画中,其舱盖和机翼都更像零式战斗机。



海啸坦克

名字的话有一种叫Tsunami的竞赛用飞机(图上)。两栖坦克这个设计曾经被某盟军高级将领说成是“二战日军装甲车辆创新中唯一的成功”,比较有名的是特二式内火艇(图中,九五式轻战车改装)和特三式内火艇(图下,一式中战车改装),因为是海军设计的所以坚决不叫坦克。这两种坦克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可以由潜艇进行投放,以至于战后美军对其它日军坦克毫无兴趣,但对不愿意承认是坦克的内火艇进行了很多测试和研究。



主武器设定上说是叫“赖朝(Yoritomo)” 8.8 cm AP炮,“赖朝”大概是指源赖朝,镰仓幕府的建立者。8.8 cm 炮(到日本就改成了厘米做单位)最有名的二战德军的8.8 cm Flak(图上),改装的8.8 cm KwK被装在虎式坦克上。日军在南京缴获了德国海军的8.8 cm炮之后仿制了自己的九九式高射炮(图中),虽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在二战末期时,曾经有计划在五式中战车(图下)上装一门从九九式高射炮改的8.8 cm坦克炮。



从概念图中看起来这个主炮绝对不到88mm…整个坦克(特别是炮塔部分)很像Halo系列中的M808主战坦克(图中),除了前面的履带位置。非要说现实世界原型的话,炮塔部分的形状比较像瑞典的Stridsvagn 74。一个很有趣的细节是海啸坦克的语音里把自己称为“骑兵(Cavalry)”,这可能是因为日军二战时的装甲兵很多都是之前的骑兵编制重新训练的,最有名的可能是死在硫磺岛上的西竹一大佐。




打击者VX

游戏中模型的侧面写着“日光”两个汉字,可能是指日本的日光市?也可能只是因为和太阳旗有点关系…现实中叫“Striker”的有一种英国的反坦克导弹装甲车(图为FV102 Striker)。至于VX是啥我没啥概念…有一种剧毒的神经毒剂叫VX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可以变形的直升机的话我能想到的只有变形金刚里的眩晕;双足的机甲形态时对空导弹有点像星际1里的Goliath机甲;非要说个日本的原型的话可能稍微有点像合金装备里的Metal Gear REX?以及虽然实际游戏里的双足形态时导弹架是在脑袋上的,在开头动画里导弹架却是在机体下面。以及在直升机形态被打下来的时候会大喊“すき(喊的是日语吗?)”,不知道啥意思…
顺便一提现实中日本自卫队用的攻击直升机是富士重工造的阿帕奇和眼镜蛇。





波能坦克

大概对应的是现实中的自行火炮,虽然总体外形更类似于列车炮(虽然小的多),比如说德国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图上黑色的部分,红的是之前讲V4时提到的OTR-21)。“波能炮(Wave Force Gun)”这个概念可能是来自“宇宙战舰大和号(图中)”上的“波动炮(Wave Motion Gun)”,包括需要一段时间蓄力的特点。现实中现代日军对应的武器大概是九九式155mm自走炮。




鬼王

名字的话日文里“鬼王”可能是来自于近松门左卫门超成功的人形净琉璃剧《世继曾我》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图上是剧里这个“鬼王”角色的浮世绘)。但是游戏中这个单位英文名叫“KingOni”而不是“Oniō(日文“鬼王”的罗马音)”,以及在百合子的任务关里可以看到一个建筑叫“OniTesting & Coronation Chambers(“鬼”测试加冕室),所以很可能本来有一种叫做“鬼(Oni)”的机甲,然后经过特殊加强改进之后的版本被昵称为“鬼王(KingOni)”,类似于二战时德国“虎王(KingTiger)”坦克名称的来历。
设定里没有交代到底是个有驾驶员的机甲,远程控制的机器人,还是AI控制的机器人;但反正可以被间谍贿赂,也可以被娜塔莎狙驾驶员(虽然盟军未来坦克也能狙)。机甲的样式有点像金刚狼漫画里的SilverSamurai(当然也都是参考的传统日本武士盔甲),似乎和漫画中两个不同版本的造型(图中,图下)都有点类似。以及过场动画里的鬼王看起来比游戏里大的多,似乎早期游戏中也是准备把鬼王做成超大的机甲。



天皇的红鬼王似乎是用了历史上真田幸村盔甲(图下)的设计(大红色啦,头上的角啦,假胡子啦什么的)。



爆裂机器人

自杀性无人机这个概念现实中并不少见,比如二战时德国的Goliath遥控炸弹(图上,用履带的),或者是伊朗2014年公布的Raad 85 UAV(图中)。蜻蜓样式的无人机则是来自于70年代CIA的“Insectothopter”(图下),是一种和实际蜻蜓大小差不多的窃听无人机,因为测试时在有穿堂风的屋里无法维持飞行轨迹而没有投产。



这个单位的一些设计元素可能是在致敬“Portal”系列游戏。过场动画中对它眼睛的特写很像Portal中Aperture Laboratories的标志(当然光圈(aperture)差不多都长这样),以及设计图中蜻蜓背上电池的橙蓝配色和Portal中传送门出入口的颜色是一样的。
仔细听无人机自爆前的音效其实是处理过的电音在说“さよなら(sayonara,再见或永别)”。


海翼

潜艇+飞机这个概念应该是参考的IJN的航空舰艇设计。虽然这个概念不是日本提出来的,很多国家潜艇上也都有装飞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用来侦察的。而二战中日军真的在潜艇上装攻击机,比如伊四〇〇型潜艇(图上,能装3架),伊十三型潜艇(图中,能装2架),和制造最多的伊十五型潜艇(图下,其实装的是侦察机,但是进行了对美国本土唯一一次空袭)。二战后美国海军也曾经有航空潜艇进行核打击的计划(最后演化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



名字和基本外形(和会变形)应该是来自于变形金刚里的“海翼(Seawing)”(图上),而它们两个的造型都似乎是基于现实中的鬼蝠鲼(图中,双吻正好对应了红警中海翼的两个驾驶舱)。飞机形态有点类似于C&C中Scrin的驭风者(图下)。



武器在设定中叫“青空(Aozora)”火箭阵列,有可能是来自90年代的一个日本漫画“青空少女队”(图上,是讲一群妹子开战斗机的)。顺便一提现实中二战中日军有一种水上飞机叫川西 H11K “苍空(Soku)”(图下),名字很类似。



超级要塞


把制作红警3(不是资料片)的时候的一个废案单位“Flying Head Fortress”(图上)拿出来重新用了。“Flying Head(飞头)”可能是指日本民间传说中的妖怪“抜首”(图中,左边那个在飘的脑袋),一种非常类似中国“飞头蛮”的妖怪。实际游戏中的超级要塞在飞行形态类似于变形金刚电影里的脑袋和日本传统武士头盔和面具的结合。嘴上的激光炮叫“God's Breath device”,大概翻译成“神の吐息”装置,有可能是来自于动漫“神风怪盗贞德”里的台词“神の吐息は風となり,万物の心吹き抜ける”。



海上要塞形态有可能是在基于菲律宾海中的德拉姆堡(图上,近景的那个),一个被称为“混凝土战列舰”的美军建造的海上要塞(当然这是建在一个真的岛上的所以不能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这个要塞被日军占领了,也成为了1945年菲律宾战役后期日军最后的据点之一,最后被美军往里灌汽油全烧了。游戏中的装备了8门“Shirada(应该就是那个海军上将的姓“白田”,虽然似乎应该是Shirota? 不是非常确定…)”350mm炮。350mm炮的话,现实中一战奥匈帝国计划的“Ersatz Monarch”级战列舰的主炮准备用35 cm Marinekanone L/45 M. 16舰炮(图中,虽然战列舰没造但是舰炮造出来了)。IJN最接近的是金刚型使用的英国Vickers 14 inch/45 (356mm)舰炮(图下,正在装主炮的榛名号)。防空则是和打击者VX一样的导弹阵列。



仔细看海上要塞的图的话会发现上面写着一些不大通顺的日文,这其实是日文里用来预览字体的
测试语句“平雪迎骨水直”(因为所有的笔画类型都包括了),证明EA的美工装了个日文字体,然后就把预览显示的东西抄上去了…


Sunburst无人机

就是指挥官用自杀机技能的时候来的那一批。我不大确定“Sunburst”这个中文翻译是啥,就是阳光从云层中投下来的一道一道的光(日本海军军旗背景上的图案就叫“sunburst pattern”)。专门用来自杀攻击的无人机大概是对应日本的“特别攻击机”,包括MXY-7 “樱花”,“梅花”,Ki-115 “剑”,和“神龙”(图片由上到下)。其中只有“神龙”还装备有除了炸药以外的武器(8发火箭和4门30mm五式机炮),能够进行类似于游戏里那样先扫射再撞上去的攻击。但是光看外形的话可能更接近“樱花”一些。





气球炸弹

原型是二战时日本用的“风船爆弹”,原设计是通过高空气流将这些炸弹运往美国本土,但实际上发射了至少9000发,有大约300发在美洲被观测到,一共造成6人死亡(有一颗挂在树上没有爆炸,结果有1个妇女和5个儿童没事干去碰炸弹,引发爆炸)。在战争末期的对美国本土发动生化袭击的“夜樱作战”计划中,开始也考虑了使用从日本发射的气球炸弹来运输感染了731部队研制的鼠疫杆菌的跳蚤。后来因为跳蚤在高空低温无法长时间存活,最后改成了用伊四〇〇型潜艇运输到美国南加州,然后靠舰载机和低空气球炸弹来播撒病原体。


长枪迷你潜艇

名字“长枪”可能是来自于IJN的九三式鱼雷(图上)在美军中的代号“Long Lance(长枪)”。游戏中的造型有点像Star Trek中的Type-9 Shuttlecraft(图中)。使用的武器叫“Mozu(百舌鸟)”微型鱼雷,如果是跟据现实中日军微型潜艇的话应该是基于二战时的九七式和九七改鱼雷(图下为九七式的仿制品)。



迷你潜艇这个设计在二战中被日军大量使用,比如甲标的型潜艇(图上为甲标的丁型“蛟龙”)和“海龙”型潜艇(图中)。这些潜艇由两人操作,没有声纳和导航设备,装载两发鱼雷和自爆用的炸药。本来的构想是类似于舰载鱼雷机以几十艘为攻击群,在海军决战前袭击美军主力舰,然后驾驶员自己游回来(恩一定能游回来)。后来觉得游回来可能性不大,就干脆变成了一人操作的“回天”人操鱼雷(图下)。
使用自杀进攻时的台词有一句是“虎,虎,虎(トラ,トラ,トラ)”,来自于偷袭珍珠港时第一波攻击机向航母汇报偷袭成功的暗号。五艘甲标的型微型潜艇确实参加了对珍珠港的攻击,但没有一艘真的进行自杀性进攻(还直接导致了二战第一个被美军俘虏的日军的诞生)。




薙刀巡洋舰

薙刀是日本传统武器之一(图上,武士左手拿的),也是女武者的代表性武器(当然男的也用)。话说突然发现红警3里三方单位起名字的时候都只有一对是维持了某种主题:盟军的阿波罗战机和雅典娜炮(希腊神),苏军的铁锤坦克和镰刀机甲(苏联象征),升阳的长枪潜艇和薙刀巡洋舰(传统武器)。
整个船的是比较科幻的宇宙战舰的造型,有点像高达里的ムサカ級巡洋舰(图中),或者是蓝宝石之谜(1990年的动画)里的鹦鹉螺号(图下)。武器在设定中叫“Shinya”X型鱼雷,不知道具体对应的是什么日文词。



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巡洋舰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19世纪绿水学派(Jeune École)的兴起,即通过成本低得多的潜艇,飞机,鱼雷艇等小型单位来对抗大型舰艇。我知道的最早可以被算是“鱼雷巡洋舰”的是1876年英国帮新成立的德国海军造的SMS Zieten(图上)。顺便一提“微型潜艇”和“鱼雷巡洋舰”通常都是海军实力明显薄弱的一方为了弥补弱势而选择的武器,和红警3里升阳的设定非常不符合。
太平洋战争开始前IJN意识到凭日本的生产力和美国海军根本无法正面对抗,于是开始投产一批以夜战偷袭为主的鱼雷巡洋舰,比如球磨型(图下为球磨号),长良型(长得差不多)和川内型(长得也差不多)。其中球磨型的大井号和北上号后来被改成了所谓的“重雷裝艦”,从8个鱼雷管加到了40个鱼雷管,基本变成了鱼雷版喀秋莎(大概是游戏里薙刀技能的灵感?)。再后来北上号又被改成了之前提到的“回天”鱼雷的搭载舰,为了装8发“回天”不仅大幅牺牲了航速,还把主炮和鱼雷管全拆了(所以游戏里这个没主炮只有鱼雷的薙刀巡洋舰大概对应的是北上号的最后形态)。



未完待续...(专栏只能放100张图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