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80后业主的窘况:郑州牛市买房,如今换房更难

2022-03-25 17:24 作者:豫主播  | 我要投稿

出品 | 楼事儿      选文 | 楼市豫报




☞平台内容为交流、建议,与第三方无关。


说起买房,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经历。其中,筹首付则是不少普通购房者记忆犹新的。

七年前,那年春节刚过,就再次盘算在郑州买房。

2014年的郑州,房价以看得见的数字在上涨。由于在外地关注,只有通过网上看房,然后节假日的坐车来郑州实地看房。

买房,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房子是当年的国庆节期间定的,签订合同,办理按揭,就等收房。

现在看来,房子已经入住三四年了,但当时买房的经历,却如在昨天。

当时,父母拿出积攒了十多年的积蓄,加上三个姐姐每个姐姐凑2万,算式弄了首付。

当时手头紧,买了两居室,西北角户,客厅不朝阳。现在家庭人数多不够住,想换房钱不够,不换,住着紧张。



No.1

父母多年积蓄筹首付


也许是看亲朋好友买房的事情多了缘故,一毕业不久,就有了买房的打算。当时毕业不在郑州,但平时一直关注郑州房价。

2014年,郑州房价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涨价,每天看着网上一个个楼盘的价格数字在变化,内心里的有说不出来的压力。

虽然关注不在郑州,但老家是河南,父母也在河南老家。以后也有回到河南工作的打算,只是目前暂时在外地工作。有机会还是最好回河南。

当说给父母打算在郑州买房的想法时,父母没有说反对的话,一致支持。接下来就是首付的问题。

因为父母都是农民,平时也很少外出务工,基本上都是靠几亩土地种植的农作物卖些钱,每年有个几千元的收入。

后来上大学,开销很大,基本上把父母平时的积蓄都快花光了,等到毕业,家里基本上没有多余的钱。

买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父亲平时不善言辞,经常一个人去地里做农活。但可以感觉到,父亲的腰身不再那么挺拔,好像比之前腰更弯曲了。

母亲就是寻常的农家主妇,也是做农活。母亲活到60岁,没有出过远门,平时连村子都很少出。最远的地方就是去过县城,还是一个老表结婚,目前去喝喜酒。

在老家,家长里短红白喜事差事,都要应付,一年下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余钱更少。

那年春节假期,父母基本上都在家里,很少出门。年假5天,觉得父母的话更少了。大年初五,一位老表来,聊起房子、房价,说起他们村不少人在县城、郑州买了房,还有的在北京上海买房的。那天晚上,父母商量了一下,拿出两张存折,一算上面的存钱,3万多。母亲问:买房需要多少钱?首付至少也要十多万吧。母亲没有上过学,不认字,平时见过最多的钱也就是几百元。对于十几万,母亲是没有概念的。对于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来说,买房实在太遥远。那天晚上,父亲把那两张存折放到一个袋子里,打算第二天去镇上邮局汇款。返程的那天,母亲说:这里还有几百元,你也拿去。这几百元都是十元五元的面值。用一个塑料袋装着,捋成齐齐整整的一摞。接过钱的一瞬间:鼻子一酸。回到工作的城市,平时有空就留意郑州的房价。五一长假,去了一趟郑州。上大学不在郑州,平时来的郑州不多,对郑州不熟悉,就停留在地图上。还好郑州有同学,同学陪我做向导,看了郑州几个楼盘。后来又在地图上楼盘、交通什么的对照,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南区,确定了郑州南区一个项目。那里是向向老家的方向。回老家方便。



No.2

三个姐姐帮凑首付


揣着父母多年积蓄下来的三万多元,加上自己三年的省吃俭用下来的几万,还差不少钱。虽然学的是技术,但毕业却没有从事技术开发,而是做了销售。前几个月不太好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收入,半年后,业务逐渐上手,谈了几个大单子,算是挣到了几万元。

三年工薪钱,加上父母几十年积蓄,满打满算,凑了个小十万。

十万元,首付还是不行。还差钱。当时三个姐姐都已经出嫁,都有了还孩子,家庭也都不富裕,平时开销也大。也没有多余的钱。
一天,正吃晚饭。二姐打来电话,问是不是打算郑州买房?

二姐说:听母亲说的。

二姐说,啥时候买房,说一下,没有多有少。一时无言以对。二姐只读到初中。因为家里不富裕。大姐也没有读到高中。三姐读到高中就去外地打工。如果非要分个“先后”,平时二姐在家里是最不待见的。小时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小的有嘴福先吃。二姐不大不小,平时家务活做了不少,没享什么福。二姐是三个姐姐里最聪明的,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前三。教过二姐的一位老师和父母说,如果一直读下去,二姐至少也要考个一本。二姐,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先是去了广东一个服装厂做工。同村的工友说,二姐是他们车间做的最快做得最好做的最多的。后来二姐回到老家,在县城一个服装厂做工。

二姐说,这些年她存了一些钱。她和大姐、三妹说下,看看能不能都凑点。

大约过了三天,二姐又打来电话,说和大姐、三妹商量好了,每个人至少凑2万。二姐另外再出2万。二姐平时舍不得买多贵的衣服。在厂子做工一直穿工装。每年春节回娘家,也才换上她在广东打工时花半个月工资买的那件长款大衣。
还有,二姐的儿子学习也很好,现在老家县城读初中,学习成绩是班里前三。去年春节,和他聊天,说平时基本上都是班里第一名。平时说是班里前三,是二姐怕他骄傲。


△网络图


很快,三个姐姐凑了9万。加上父母的积蓄还有自己的几年工资,将近20万。2014年国庆节小长假,再次来到郑州,在郑州同学的陪同下,定了房。

定房那天,本想拍个照片,摆个poss,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这样。拿了购房合同,当天晚上坐火车返回工作地。

返程路上,看着车外呼啸而去的楼房和村庄,又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老家,想起了老家的父母,还有小时候和大姐、二姐、三姐一起玩的情景。



去年春节,回到郑州小住,一次晚上小区附近转悠,与一间房产经纪的小哥聊,得知这几年郑州房价和2014年买房的时候差别不大,没有大涨,有些地区房价也跌了。一一时间,内心五味杂陈......

去年,大姐、二姐、三姐也都买了房。大姐、二姐在老家县城买的房;三姐在广东下面的一个地市买的房。

姐弟四人现在都成了有房一族,但都是按揭买的,也是房奴一族。

只是,现在很多时候,姐弟四人很难筹齐,每次不是大姐有事,就是三姐路远。加上这几年疫情,姐弟四人凑齐的机会就更少了。

什么时候,能再像小时候,和大姐、二姐、三姐一起,偎在父母身边,一边嬉戏,一边听父母的讲村里的故事......

这样的愿望,还能再现吗?还能实现吗?

拿起电话打给二姐,电话一接通,禁不住泪流满面......

忽然之间,兄弟姐妹大了,父母老了。

有时候想,大家都不忙的时候,郑州聚住一段时间。可现在房子肯定不行,面积小,房间少,换大房子,要么把现在房子卖了做首付,要么再借钱筹钱购买一套面积大点的。

不知道,改善型二套房什么时候能实现?


一个80后业主的窘况:郑州牛市买房,如今换房更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