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烊千玺考编
想知道大家对整件事的看法。我是一直在关注事情的走向,今天算有了个结果。
今天易烊千玺发了篇长文回应报考国家话剧院的事,总结来说,就是他表示整个应聘过程完全遵照国家话剧院招聘通知和考试要求参加了考试,第三次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参加线下考试,经国家话剧院同意,参加了统一组织的线上考试。还称他对话剧是有向往的,但因为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为了平息事件,决定放弃入职国家话剧院。
全文大概就是这意思。文笔很好,应该是我看过的所有公关文中写的最出色的了,可以被拿来当作范例的那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出自他自己之手。

简单说说我对易烊千玺这个人的看法。
作为音乐编辑,我应该算最早接触tfboys的那一拨人了。刚开始对他们没有好感,也参与了他们从一夕成名到全网吐槽的整个历程。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风波逐渐褪去,还是他们改走正能量青年路线的原因,导致大家对他们的恶感也在减淡,我也是其中之一。以前每每要上传他们的视频、发他们的新闻或者更新焦点都会忍不住翻白眼,后来也逐渐接受,还会点开看看,甚至默默赞许,社会需要这样积极向上的内容来引导年轻的小孩。
至于易烊千玺个人,我原先是没啥关注的,也不认为他有啥特别过人之处,长相在年轻男爱豆中甚至都排不上号。只是近几年他的电影频繁霸屏,才触发了我的好奇心。当刷到胡歌、陈奕迅等人夸他在《少年的你》中表现出色时,我是无感的,顶多只能算消除了对小鲜肉先天的成见,但要够着“优秀演员”这个标签还有很长的距离。


后来看他的第二部电影是《长津湖》,因为是现象级作品,假期正好在上海闲着无事就去看了。看完也没让我对他改观,心想说,只能说演技还行,没有偶像包袱,但也不至于到众星拱月让那么多影帝级男演员为他抬轿的地步。

真正的转折是《奇迹笨小孩》,也是我看的他的第三部电影。这回是真的冲他去看的,想说在没有大牌前辈的帮衬下,他能独挑大梁么?另外也想去确认一下,究竟是我看人的眼光不够准,还是资本在硬捧一个平平无奇的“笨小孩”?最后我的结论是前者。易烊千玺在《奇迹笨小孩》中演得比我想象中出色非常多,比在《长津湖》中发挥更自如,我看着也不尴尬,展现出一个成熟男演员在不同对手不同戏剧情境下牢牢的控场能力。

再后来我又去听了他的《四字歌》以及看了他的天猫晚会的表演,又更加深了我对于他是一个有天赋而且在年轻偶像中相对更有内涵的新印象。考虑到他的年龄才二十出头,我从心里认可了之前看到的关于他前途无量的说法,并且认为,他极有可能比前辈们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就是我看易烊千玺的整个心路历程。
所以直到最近考编这件事,我的出发点也倾向于对他有好感的观众的角度。以至于我更愿意相信文章开头他今天回应的说法。所以对我而言,我觉得这不过又是另一起争抢资源的血淋淋的案例罢了。易烊千玺确实有资源,也确实得到了很多人不敢想象的这个年纪能获得的待遇,幸运是一方面,但实力过硬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内娱这些年发展得很快,为了争抢资源背后的暗战属于你死我活的程度,基本发生在定位相似的明星之间。这已经跟程序正义、公平性乃至是否是特权无关了。不论是哪个流量明星,一旦背后失火就会遭到这样的对待。“公平”、“特权”这些尖锐而沉重的符号都会被用来刺激群众的情绪,单个事件被无限放大,对手一拥而上,职业黑和水军蜂拥而至,将你置于死地。这种恶性循环相信不止我看到了,不然官方就不会有月初发出的“整治网络水军,斩断黑灰产业链”这项行动了。
还记得《天下无贼》的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果易烊千玺因为这次事件从此一蹶不振或者销声匿迹,我觉得是内地影视圈的损失。即使在成熟而且成体系的欧美娱乐圈,此时此刻要培养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艺人也绝非易事,年纪轻轻的荷兰弟、甜茶之所以在好莱坞受宠也有此原因。另外,有易烊千玺为前车之鉴,往后想要在内娱创出一番天的艺人恐怕也会望而却步视为畏途,只能谨小慎微步步为营。这对内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绝不是好事,更别谈输出了。
以上就是我对易烊千玺考编这次事件的看法,也有可能不对,或者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这就是我的真实心声。作为一个行业相关、即将奔四的媒体人大叔,我希望看到内地娱乐圈有真正有理想有内涵的、专研作品的年轻人出头,带领内娱超韩赶美,也希望他们不要被困在行业斗争饭圈吵架这样无意义的舆论风波里。
本来想停笔了,结果又看到事件另一位主角胡先煦发文回应了,文笔也相当诚恳,大家看完这篇推送可以移步去看看。
欢迎非饭圈、非粉非黑的朋友留言,我也想听听看大家是怎么想的。那些不可理喻一味来找人吵架的,不用多此一举了,这里没有人奉陪。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