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生校外实习,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2023-04-12 19:01 作者:教育思享  | 我要投稿

近日,有一场关于实习的宣讲会,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内掀起了波澜。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升本学生,被要求第二年去深圳实习,参与流水线工作。

在这场名为“学前教育2024届专升本产教融合宣传发动大会”上,多名学生提出了质疑,质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而学校的回应似乎有些含糊,称实习非强迫,而是自愿选择。

然而,这是否真的如学校所说,是学生自愿的行为呢?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场事件的始末。有多名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发视频及文字称,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被要求第二年外出实习。

该校就业处回应:这些实习并非强制性的,而是学生自愿选择的。

但在网友们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负面的声音。

有人认为,学校的教育配套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更有人质疑,实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

实习,这个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词汇,本应是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的一种实践活动。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权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这让我们不禁要思考,那么这样的校外实习,究竟是一种自愿选择,还是一种被动接受呢?

想象一下,如果实习成为了一场“硬性要求”的游戏,学生们可能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失去热情和信心,因为他们被迫参与,而非真心投入。

就像被迫参加一场没有兴趣的派对,虽然身在其中,却无法享受其中的欢乐。

而另一方面,如果实习是学生们自愿选择的,他们会更有热情去投入,去学习,去成长。这样的实习将如同一场精彩的冒险,让学生们在其中探索、学习,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成长。

某知名大学的一名学生,曾经在校方的强烈推荐下,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实习。

然而在实习期间,她不仅要承受极大的工作压力,还要忍受低薪水和漫长的工作时间。最终,她不得不选择了提前结束实习,回到学校。

这个事例,给我们展示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也让我们对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实习风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担忧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保障,对于实习的真实目的产生质疑。

而站在学校和企业的角度,他们可能会强调实习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种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关键是,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机。

我们得想想,实习究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是仅仅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

就像一个探险者在寻找宝藏,如果心态正确,那么他将沿途收获满满,如果仅仅为了走过场,那么他可能错过许多宝贵的机遇。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实习的质量。

实习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仅仅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利益输送的工具?

这就像是品尝一道美食,如果真正用心去烹饪,那么味道将会十分美妙,但如果只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那么味道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实际上,实习的确是一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但前提是它必须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我们要确保实习像一位贴心的导师,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取得进步,指引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找到方向。

也只有这样,实习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这场职场实践的盛宴中,大快朵颐,收获满满。

首先,监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关部门需要全力以赴,对实习项目进行彻底审查。一起来守住这道防线,挡住虚假实习信息的侵袭,确保每个实习项目都真诚且有价值。

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安心地投入实习,不再被虚假信息牵制。就像乘坐一艘安全的游轮,我们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美景,无需担心风暴的威胁。

其次,我们要认清实习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实习的目的是提升技能和积累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业可以被抛诸脑后。

就像建造房屋,实习是搭建脚手架的过程,而学业则是奠定基础的关键。

我们要让实习与学业相得益彰,相互支持,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最后,我们要为学生们筑起一道坚实的保障网。

完善实习权益保障机制,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当他们遭遇困境时,知道有个避风港湾可以靠岸,让他们勇敢地继续前进。

这就像在森林中行走,知道有人在背后守护,我们才能放心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总之,校外实习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年轻人职业成长的助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权益,更要把握实习的真正价值,让它成为大学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平台,而非某些人利益输送的工具。



大学生校外实习,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