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朱桓 字休穆

2022-07-30 18:06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朱桓 字休穆




朱桓(176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汉末至三国时代东吴的重要武将,以勇烈闻名,官至前将军。孙权刚接手江东时,朱桓就在孙权麾下任职,曾任余姚县长,后迁任荡寇校尉,获授兵二千人,并到吴郡和会稽二郡招揽散卒,一年之间就招得万多人。及后丹阳郡和鄱阳都有山贼起事,攻击附近城池并杀害官吏,更加在当地各处聚集驻扎,朱桓于是督领诸将领兵讨伐,将他们一一平定。因功迁裨将军,封新城亭侯。
朱桓后来接替病逝的周泰任濡须督。黄武元年(222年),曹魏大司马曹仁领步骑数万人进攻濡须。曹仁声称要东攻羡溪,朱桓于是分遣别军前往羡溪抵挡。但别军出发后,就接得曹仁率军进逼濡须的消息,朱桓立刻遣使追回别军,但尚未回到魏军就来到。朱桓于是激励手下五千将士,并偃旗息鼓,向曹军示弱诱敌。曹仁于是派儿子曹泰攻濡须城,别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和王双乘油船攻吴军兵士妻儿所在的中州;自己则留在橐皋作后援。朱桓自己领兵击曹泰,而别遣将领攻常雕;最终常雕被杀、王双被俘,曹泰则兵败,烧营逃走,期间有数千魏军遇溺战死。朱桓因功获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遥领彭城相。
黄武七年(228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诱曹魏大司马曹休。曹休中计,领步骑十万到皖城接应周鲂,此时陆逊统领朱桓和全琮各督三万人迎击曹休,曹休见中计,但自恃兵多而决心一战。朱桓曾献计领兵到夹石和挂居,一举生擒曹休,继而可以攻下寿春和占领淮南地区,但陆逊认为不可行,没有使用。及后朱桓与全琮和陆逊兵分三路攻击曹休,斩杀万多人,万辆牛马车乘,军资器械亦都全数略夺。
黄龙元年(229年),朱桓拜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禾六年(237年)曹魏庐江主簿吕习请东吴派军,他作为内应开城门让吴军入城,东吴于是派全琮统率大军前往,朱桓亦有跟随,但到后事情败露,唯有撤军,途中经过一条溪流,魏庐江太守李膺率兵意图在渡河时突袭,但见朱桓殿后,因为忌惮他而不敢出击。
朱桓在赤乌元年(238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死时家无余财,孙权于是赐五千斛盐给朱家处理后事。儿子朱异承袭爵位。





统帅 B
(朱桓以偏军却曹仁之全师,挫敌取胜,江表之名将也。初,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嘉禾中,桓与全琮自庐江引军还,诸军勒兵渡去,桓自断后。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
武力 C+
(朱桓以勇烈著闻。)
军谋 B-
(朱桓尝为濡须督,会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各有惧心。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别袭中洲。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馀。黄武七年,周鲂谲诱曹休,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及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於一战。桓进计曰:“休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智略 C-
(朱桓素气高,尝与全琮不协,斫杀左右者。桓佐军进谏,刺杀佐军,遂讬狂发,诣建业治病。孙权惜其功能,故不罪,令医视护,数月复遣还中洲。权自出祖送,桓奉觞曰:“臣当远去,原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内政 C-
(朱桓尝除馀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乃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魅力 B+
(朱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卒后,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馀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全史人物评鉴-朱桓 字休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