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诸葛恪 字元逊

诸葛恪 字元逊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少有才思,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及长,英才卓越,超逾伦匹。令孙权大为欣赏。公元222年,诸葛恪弱冠成年后即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成了太子的宾友。后来,诸葛恪又从中庶子转任左辅都尉。
诸葛恪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公元252年,孙权病危,众人议论托孤后事情。孙峻认为诸葛恪的大器可以辅政,亦可辅助大事,当今大臣不能与诸葛恪相比。虽然孙权嫌诸葛恪刚愎自用,但最终还是选择诸葛恪为托孤大臣。
公元252年十月,曹魏大将军司马师欲因孙权病亡乘机攻吴。诸葛恪命人修筑大堤,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以防魏军。同年十二月,司马师命司马昭为监军,派王昶、毋丘俭诱敌,并各攻打攻南郡、武昌,胡遵、诸葛诞率步骑七万,架浮桥攻东兴,欲毁坏大堤。诸葛恪亲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命冠军将军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作前锋。丁奉亲率三千人两日到达东兴并占据徐塘。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无戒备。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吕据等部也相继到达。吴镇南将军朱异,督水军攻浮桥,魏军不敌,见状便惊恐慌而逃。因争渡浮桥令其超载断裂,落水者更互相践踏,死者计有万人。魏将韩综、乐安、桓嘉先后遇溺,毋丘俭、王昶等见东兴兵败烧营而逃,诸葛恪于是取得东兴之战的胜利,缴获大批物资。诸葛恪亦因功封阳都侯,加扬、荆州二州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东兴之战获胜后,诸葛恪有轻敌之心。于是他不听其他官员的劝谏,出州郡二十万兵攻魏,令百姓骚动,因此渐失民心。在围攻合肥新城时,魏国守将张特以魏国国法为由,告知诸葛恪,能坚守一百天后就算投降也不会祸及家人,请求已围攻新城九十多日的东吴军再等几天,更送上官印当作诚意。诸葛恪信以为真,便停止攻城。可是张特却趁机修复围墙,继续抵御。诸葛恪大怒,猛烈进攻,却不能破。吴军此时爆发疾病,加上魏国救兵陆续赶至,诸葛恪才被迫撤军。诸葛恪此战的表现令官民十分失望,怨声载道。
孙峻见诸葛恪民心渐失,于是向皇帝孙亮中伤诸葛恪,声称打算发动政变。孙亮与孙峻设下酒宴宴请诸葛恪,实则已埋下伏兵。当时散骑常侍张约及朱恩私下给他写字条,说酒宴陈设不寻常而警告诸葛恪;在门前看到滕胤,诸葛恪用借口说自己腹疼不打算参加,但滕胤并不知道实情劝诸葛恪去参加,诸葛恪于是带剑入席。最终孙峻在席间伺机命令伏兵入殿,当场杀死诸葛恪,并诛灭其三族,诸葛恪死时五十一岁。
后来吴景帝孙休诛灭孙峻的权力继承者孙綝,为被孙峻、孙綝所害的诸葛恪等人平反,予以改葬和祭奠,并召还所有因被诸葛恪等人牵连而遭远放之人。有朝臣建议为诸葛恪立碑纪念其功勋,博士盛冲不同意。孙休认为诸葛恪劳而无功是不能,身为托孤大臣被竖子所杀是不智,同意了盛冲的意见,没有给诸葛恪立碑。
统帅 C
(诸葛恪先讨山越,后筑东兴,功效不可掩矣。然其无孔明之才而轻用其民,不唯不足以强吴,适足以灭其身,灭其家而已。)
武力 C-
(诸葛恪雅好骑乘,或有勇力。)
军谋 C+
(诸葛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及到府,乃移书四郡属城长吏,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籓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入,於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后新城之役,恪攻守连月,城不拔。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奔魏。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
智略 B-
(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孙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然素性刚愎,自谓其才足以办魏,兴功暴师,未期三出,虚耗士民,空竭府藏,假刑劫众,大小屏息。以致受讬孤之任,死於竖子之手,不可谓智也。)
内政 C
(诸葛恪初主事,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然恪刚愎自用,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及征行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罢更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
魅力 C
(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恶有狃于一胜,主少国疑,群情未一,遽图轻举。是役也,虽克新城,归将不免,而况违众玩寇,弗戢自焚。衅非马谡,不请贬三等,谢创夷之众,塞同异之口,乃更思兴作,愈治威严,虹绕鼈鸣,身分族赤,画虎类狗,元逊之谓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