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7个热点常考作文主题的开头结尾,素材累积不要错过~

7个常考主题 万能开头结尾
1、适用主题:英雄精神
[开头示范]
丹心天为鉴,纵一腔豪情于阵前,热血中飘扬起英雄的旗帜;暗夜笔做剑,挥一纸悲愤于案上,墨迹里氤氲英雄的情怀。英雄,民族屹立的脊梁,在千年万载的诗篇中永葆其传奇,给后来者激励,让众生心向往。英雄如同铿锵的脚印记录历史,也预告未来,其内蕴的英雄精神始终是人类发展的动力,让人有光可循。
[结尾示范]
少年情怀总是诗,我们曾向往诗歌章句中的不羁行者,傲岸侠容,以为英雄便应如此潇洒纵情,而在生活中漂泊已久,我们发现英雄不拘形式身份,那些敢为人先,奉献拼搏的普通人带给我们的感动同样深入灵魂,英雄精神正在他们的汗水中闪烁。时势造英雄,英雄促变革,在百年未有的变局中,你我皆可成为自己的英雄。
2适用主题:家国情怀
[开头示范]
悠悠五千年,中国文明是唯一不被历史洪流湮没的长久文明,渡过大自然的天灾,也抗住了侵略者的铁蹄。饱受创伤后的涅槃重生,使中国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架起历史的罡风,铸就又一篇盛世华章。
[结尾示范]
中国,如鹏腾飞而起,在世界浩瀚汪洋中翱翔,声震寰宇。向前,是未知的挑战和黑暗,可背后,数点点星光为其闪耀,你依旧可无畏前行。
3. 适用主题:传统与现代
[开头示范]
岁月厚积成书,日月琢磨为笔,苍茫间书写永恒的篇章,昨日种种都深深拓入其中,成为传统。时间川流至今,在民族的河床记录来路,以铺就未来的航道。传统与现代是源流之系,枝叶之亲,从传统迈向现代,我们一边遗失一边铭记。没有千百昨日就没有今日盛景,传统之光照进现实,现实之窗将其滤得绚烂斑斓。
[结尾示范]
现代的记忆正在缓慢形成,无数此刻构成未来回首时的风景,今朝是现代人的佳境,传统亦是古人的桃源。时间的厚重不以其长短为判。传统流入现代,泥沙俱下,带来磅礴气势,活水滋养,同时也清浊掺杂。生长于现代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辨其良 ,只有有选择地继承,为传统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邀当年明月照彻今人。
4、适用主题:青年精神
[开头示范]
青春,是一种生机勃勃、百折不饶的人生;是一种以天下为已任、饱藏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经进入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多重转换共振的关键时期,矛盾、争议、混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年轻一代的青春应该赋予怎样的内涵,定下怎样的方向,沉淀什么样的价值?
[结尾示范]
正如毛姆所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仰望星空,寻梦星空,这是青年精神的姿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这是青年精神的根基;胸怀天下、投身公益,这是青年精神的永远聚焦。
5.适用主题:快与慢&社会焦虑
[开头示范]
当今社会,百态纷呈,物质生产高度发展,渴望急速成潮流。人们愈发执念于“速成”,但求立竿见影,逐渐淡漠于“积淀”,弃脚踏实地于不顾。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熙熙攘攘中,一轮明月,渐隐渐暗,渐虚渐褪。然欲速则不达,骤进只取亡。唯有张驰有度,快得很稳,慢得踏实,快慢结合,方能破喧闹虚妄,吾民可得诗意栖居,吾国可立世界之巅!
[结尾示范]
"慢"的哲学,教会我们细嗅生活的蔷薇,寻觅诗意的人生,"快"的哲学,教会我们力争征途的上游,掌握生活的主动。岁月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唯有快慢结合,一张一弛,才能破妄求实,于更高处博览人生,于更远处搅动风云!
6、适用主题:乡村振兴
[开头示范]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故乡》中对乡村衰落景象的描述。乡村社会的衰落与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不无关系,农民放弃自己的乡土家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化做贡献的同时也"掏空"了乡村的"心"。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发展吹响了"集结号",众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农村,诸多的资源开始汇聚农村。但我们不得不提醒,乡村振兴不能成为"一阵风",在重视速度的同时更要强调扎实走好每一步。
[结尾示范]
无须讳言,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短板,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离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还相差甚远。只有用政策助力农村发展,才能加快改变乡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的步伐,才能全面实现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
7、适用主题:传统手艺
[开头示范]
传统工艺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是民族乡愁的载体。在文化转型和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如何用文化和艺术来涵养我们的经济和文产业,使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创新传统工艺传承保护方式,让传统传承保护更具时代性,让新时代留住旧岁月。
[结尾示范]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是我们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方向。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