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利益,丁(小镇模型的利益的分类1.2.3)

2022-06-10 12:59 作者:Sword0815  | 我要投稿

论利益,丁(小镇模型的利益的分类1.2.3)


义之所在,言语不能尽,象比不能穷。

所以,我还是说自己看到的,比自己感知到的一些事物。

本文想写一写…利益的分类。


利益的分类:

如果需要分类的话,自然的产出是最难分类的,因为自然的产出极其多类、极其多量、极其富有变化,

自然也从不刻意地给自己的产出进行分类。

自然的产出可以是正态分布的,

就像沙粒从一个漏斗流下去,永远都是形成一个沙锥。

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每一个物种都有他们的地位和生存,

只需要适应自然规律。

自然的产出也可以是从一线天走出来的一群小怪物,之前好像是从没出现过,

但是就是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简而言之,自然的生产超过人类的脑袋瓜子里的想象。)


所以笔者要分类也只是给人类的劳动产出进行分类,不可避免的要连带着自然的“劳动”。

以一个小镇为模型,把镇上的人类产出和引入的物质分为:

1.土地天然生产的物

2.自然力量改造后的物

3.运输力量和物资

4.人力和机械改造后的土地生产单位

5.养殖的动物和植物

6.人对人的改变导致的变化物


1.土地生产是按照四季的规律进行自然生产,四季规律是人不可能更改的,但是可以小范围的营造模拟自然的生产单位,

所以有了冬存冰,夏饮之;冬季种菜,春季食之。

符合4.

土地生产的物质,斯密说“有多一半是自然的劳动”,只不过是人类播种,

现在还有一种别致的理论说,“是植物选择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选择了植物”。

按照该说法,是人类选择了自然,而不是自然选择了人类,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土地按照天然的生产方式,可以生出更多、更复杂的动植物,

而人类只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物质进行截留,其余的尚在萌芽中的动植物都抹杀了。

比如耕地里边有多种虫,因为有的虫和鼠类吃植物的根系,那农民会把它们杀了。

这在作物是促进单产,在物种多样性是屠杀。

所以在单产很高的耕地,往往也是地下虫类、鼠类物种最枯竭的地方。


这例子还适用于野草:野草往往比作物长得好、长的快,但是它们一出头就面临着被除掉的命运,

在植物多样性上也是一种抹杀;

所以人在土地上的劳动产出,是牺牲天然劳动的单一劳动,然后增加化学反应的频率或者缩短它的周期,

这样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

提高土地产出不为别的,满足人口的食欲。


如果说以前(两百年前)各国还在祭祀土地的神祇的话,

现在则要和各种有机物质生产商拉近关系了,

以前作物的催化剂是天上的雷雨,

现在作物的催化剂是地上的化学家。

符合2.


写小3.,比如把物质运输到小镇上,需要怎样的过程?

要跨海、跨高速、跨江河,

我们不得不依赖外部的物资过日子。

他们那里有一群人在出产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是生活物资,像大米、白面、花生油、葵花籽油、鸡蛋、小龙虾。


运输力量体现在货车和道路的治理,体现在江河湖海的转运能力,

有心人只需稍稍观察就能发现彼此之间的沟通。

如果说七八十年前是依靠点、线,

那么现在是网了。

不仅是物质化的路网(公路,铁路,航道),且是虚拟化的交易网。

虚拟化的交易网改变了我国的物质化的运输网络的格局,

改造了它们的结构,

但是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而是逐次的、逐个地区的出现耕地中的“除草现象”和“杀虫鼠现象”。

不过,

这次的虫和鼠可以比作生产单位。


从交易的工具上升为消费的决策端,决策端的后面需要个体的自然人去接触;

物质的运输力量都是又各种不同需求的小镇和城区组成的,

他们不相同,因为他们不是一类消费者;

而虚拟化的交易网在单一人格的调控下粗暴地干涉数百万计的各个消费单位;

如果有反抗,那也只是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

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虚拟化的交易网对他们进行的同化。


笔者认为,虚拟化的交易网在消费习惯上是起到同化作用的,在人性上有一个物化作用的。

简单说,以前,是女人爱逛街,现在,男人爱网购。

消费使他们快乐。

后果是普遍的贫穷和逐渐奢靡的行为。

奢靡对富有财富的人是有利的,但是在学生和一般的青少年来说,完全误入歧途。

(请注意,奢靡是大量地个人消费。有此习惯的个人多半有焦虑;在学业来说没用,更别提事业了。)


论利益,丁(小镇模型的利益的分类1.2.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