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走进你不知道的“世界向人体挑战日”
相信很少有人知道,5月26日是一个国际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是让人们的体能问题得到进一步重视,提高体能水平,提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从而能在面对危险、逆境或困境时平稳渡过。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病毒、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等都是对人类的巨大考验。疫情当下,人们的健康、体能、免疫力和耐受力等更是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那么,人类身体极限是否有评判标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不断尝试挑战极限?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值得省思!
人体条件的极限:人体承受各种打击的最大限度,这种打击包括意外伤害、疲劳、饥饿、干渴、酷热、严寒、缺氧和疼痛等多种因素。探讨极限问题,就必须超越极限,超越极限就意味着死亡,因此,人们只会去挑战极限,谁也不敢去超越人体的极限。尽管如此,科学家也一直在研究人体的极限,并且取得了一些参考数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01
睡眠极限
长时间的不睡觉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1966年日本学者对一个23岁的男性进行禁眠试验,结果是101小时8分30秒并没有出现身体的变化,但是食欲旺盛,体重还增加了1.5公斤,但出现了错觉和幻视等精神活动能力的降低。
02
失血极限
我们知道,人体意外伤害危及生命主要是由于急性失血和疼痛所致。人体约有4000~5000毫升血液,相当于一开水瓶的容量,如果急性失血达30%以上,即1000毫升以上就可能达到人体代偿的极限,而危及人的生命了。至于疼痛则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而难以定出一个极限来。
03
体温极限
一旦体温降到36摄氏度,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被削弱。当体温降到35摄氏度时,人会感到难以行走。当体温降到33摄氏度后,人就会变得失去理智。当体温降到30摄氏度时,人就会完全失去知觉。而当体温降到20摄氏度以下时,心脏将会停止跳动。在理论上,人类体温的最低极限是0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以下,人体组织会结冰,体内的细胞也会被摧毁。
04
噪音极限
125分贝的声音,已经会让人感到头痛。在正常状态下,人类能够忍受的声音约为160分贝,一旦听到的声音超过这个数字,有些人的耳膜可能会因此破裂,声音过大会对人的内部器官造成损伤。
05
肌肉极限
力量极限:5吨。虽然手臂的肌肉越多,所能承受的力就越大,但是当前臂骨骼处于5吨左右的重压之下时,就会被压得粉碎。手臂肌肉其实只能提供一半的力,人们要在调动三头肌及其周围55厘米范围内所有肌肉的情况下,才能承受这一巨大的重量。
06
人体极限无限量吗?
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但在应急状态下,人体的极限是可以延伸的。要了解人体极限,又不可片面挑战极限,因为,过度劳累、饥饿和寒冷等的刺激是有害健康的,甚至会引起过劳死。
生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同时,也在向自己的身体发出挑战。人类是脆弱的,因为人们承担不起太多的灾难;同时人类又是坚强的,因为人从形成胚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承担起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极限运动的兴起,使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走向荒野,纵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
攀岩、跳伞、潜水、探月、登上珠穆朗玛峰,去探索、去追寻生命的真谛,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挑战运动,能够激发人们的受挫力、抗压性,以及对抗逆境的勇气。
一位意大利自由潜水专家恩贝托·皮里兹所说:“自由潜水是进入另一个世界,没有重力,没有颜色,没有声音,是一次进入灵魂的远眺。”
自由潜水者下潜时,人体的毛细血管缩紧,阻断了血液从心脏向身体末端流动,把更多的氧气和血液留在心脏和大脑中。接近水面时,毛细血管再次开始扩张,血液开始从大脑流向四肢,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压力。
正是这种对身体的极限挑战,让每一个潜水者都为之着迷。
“挑战”这个词听起来振奋人心,很有气概。但它不仅仅限于面对自然灾害或极限运动,生活中,它也无处不在。
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有“死磕到底”的决心,无论遭遇任何困境、逆境都能顽强拼搏、越挫越勇、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收获事业的大成。
当困难或压力来袭时,我们往往会畏缩不前,或者改变当初的信念,妥协退让。而一念之差,有时候就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不管遭遇怎样的困境,潜羽始终不断突破,迎接新的挑战,成立美人鱼竞技队,推动美人鱼运动走进奥林匹克。这是每一位潜羽人的梦想,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初心。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人鱼运动能被更多人接纳,能将健康、勇敢和拼搏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探索生命的奥秘
寻找海洋深处的奇观
“世界向人体挑战日”
潜羽美人鱼·挑战极限
让明天成为另一个起点
敢于打破自己的纪录
潜羽·致力东方美人鱼运动的传播和发展
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