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中患的摩托综合恐惧症什么时候才好?

阿中的大部分城市都处于禁摩,有的已经禁摩十多年,有的刚刚禁摩,有的还在议论当中,反正摩托车总是像垃圾分类的“其他垃圾”那样,禁摩就是某些城市争当标兵城市的标志了,就是有地位的发达城市。很多地方的车道都只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按理说,摩托车是机动车,应该走机动车道,但是,由于摩托车的特殊性,也使大部分人都是戴有色眼镜来看待摩托车,变成公有公说,婆有婆说的局面,随街访问一下,到底摩托车是什么东西,都可能想他一阵子。只有在源头政策上会对摩托车做出解释,而其他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山高皇帝远,还是圈地为政,反正各个城市各个区都有不同的解释,帮助摩托车走出困境的也只有爱车的摩托车迷,大部分开摩托车的人也只是路人,对摩托车的认知很浅薄,从不认真对待,而路人对禁摩的态度也基本逆来顺受,争取或压根都没有,禁摩的问题是严重的,也是严肃的,比其他汽车改装什么的其实都严格多了,像某些地方的案例,连加装的手机架,防倒杠,车尾箱,甚至是贴油箱贴都可以成为改装理由,即使披露出来,也不会像社会上的感情问题、追债问题那样重视,报道出来了也不会追踪,我只以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摩托车在禁限摩地方已黑白两道都可以宰割的灰道,是某种合法整蛊的真空地带,白道不保护还明屈,黑道更是直接开抢兼勒索,我甚至怀疑黑白两道对摩托车是团伙式工作,合一起整摩托车,但是宰割的摩托车都是有选择的,普通的搭客佬的破旧摩托车就可能选择放过,背后还可能是某个团体的看门狗,专门等待从其他地方路过的豪华高档的摩托车,然后就联合而上,所以说对某一两个硬颈的车手告赢了、赔了一笔又怎么样?还有千千万万的小白兔选择“算啦”,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有赚的,有些摩友路过成功,其实也是幸运,也可能是你的车还不够贵。禁摩带来的法律真空成了摩友的恐惧之源,也助长禁摩区域的市民积极站出来欺负摩托车,你看,前不久随便一个汽车司机也可以壮着胆把你的车钥匙拔了,诬蔑你是水车,这种消息放出来也只有摩托自媒体,城市关注那些,会给你说这些吗?
摩托车性能再牛,牌子再响,呐喊的人再多,也是弱势,只有不甘示弱的人,才有机会追回公道,而对于大多数善良骑手而言,被捉一个算一个,就是那些只罚钱不扣分的区域,每次200元也当是买路费啊。
摩托的综合恐惧症正阿中的全领域发酵,不但是摩托车司机害怕禁摩城市,还有禁摩城市的市民害怕见到摩托,还有部门害怕被摩托管理,这种恶性循环绝对不是好事,最终会传染到各个区域,变得恶化,再被禁摩后遗症买单。你能控制摩托进城,你能控制人进城吗?进城的人都有各种素质,你能控制什么人不能进城吗?那些在乡下惯坏的人跑到城市里奋斗过就开上汽车牛逼哄哄,住上洋楼往下乱丢东西,也能管得住吗?记得过去,乡下人进城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每次进城之前都得讲究讲究,否则被当乞丐,被人白眼看不起,连进酒店都要整理衣冠,打理一番,而现在道路和桥梁和乡下相接,乡下人进城容易很多了,那么城市的教育,和需要立的规矩规范,是不是应该主动到乡下去宣传呢?假如在城里开摩托,要做点什么,准备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是不是也要在规范里呢?至少建立些范例模板,对不?更重要的是那些城市扩张的时候,本来就包围了城中村,把原来的城中村也改成了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后,也总会包含了来城打工的外来人口,那么对城中村,对外来人口的素质建设,城市规范建设也带去了吗?
所以摩托问题的根源在人,也要靠人去管理,靠驾驶员自理是很困难的,但我也十分反对摩托队伍里的双标,管了就说严,不管时见到飞车乱飚又说不管,这样也太贱了。他不理解,路人在正斜前方看着,摩托车驶过来的威慑感,只知道自己爽,很快到5G时代了,城市也都建立5G,城市的管理头脑也应该向5G看齐,像5G化的道路,5G化的路牌,5G化的道路联网,连在面对满大街的5G摄像头、人脸识别、车牌识别、高清执法仪面前、信用档案记录,我认为城市不应该再依赖一纸禁令的模式去办事,摩托车这种工具不应该再受限制。
关于国产摩托车的制造,未来也应该有5G化思维,而不是单纯跟随国几的汽油来走,国产摩托车也应该跟随第四次工业革命一起进化,和智能通讯,和大疆智能这类合作,除了车辆该有的硬配置要求,还有全5G智能配置的仪表,和5G道路联网,人工智能,和司机沟通,介入控制司机的需要的车速,避免超速,而不是再通过牺牲车的转速来抑制车辆的性能发挥,转速再弱对于大排摩托来说,该快的还是会开得很快。摩托车制造,只有跟随政策的发展生产,摩托车还是不会差。
人也是要5G化思维,凡是那摩托车和电瓶车做违法犯罪的东西时,都是以为自己特别,闯过了也不会罚,电动车和一些不守规矩的行人都有这种想法,所以才会引发交通意外,而一些摩托车在城市里以为摄像头只拍汽车不拍摩托,以为自己就可以闯红灯,在一个路口里,多得几个这样的人,如果把那些乱窜的摩托车和电动车画成线,就像在纸面上乱画。
摩托,准确来说是两轮交通工具,是禁不住的,禁摩几十年,却出现大量的电瓶车说明了什么?他们只是摩托和自行车的替代品,未来十几年后,除了两轮电动车,其他非机动车和四轮机动车都不足以代替摩托,以禁代管的做法就是给自己添障,也不利于提高城市整体的人口素质。同样是玩摩托,城市就是应该传递示范性的高级的观念,像在城里人骑摩托给乡下人的印象,就不像在乡下那些鲁莽的摩的大叔那么没规矩,那些摩托车就是漂亮就是好。而乡下人看城市人骑摩托就是:哇!多有型有范啊,我们没有这么贵这么好的摩托车,但是我们可以先把造型穿好,以后再开上好车。为什么那些摩托车强国的素质观念建立得不错?制造的摩托车型又这么多?就像我们所说的要新旧结合,不然就是行尸骑好车。特别是一些刺头,有钱买没命骑,就是很糟糕的,不值得推荐的。所以本地区以后可能会开展职工摩托车骑行规范教育和基础的技能培训,不至于让下层职工人员和上层社会人员的摩托车骑行文化脱节,影响交通安全,造成社会性事件的增多。
摩托车也是发达国家的标志,事实上能建造摩托车的大多都是工业化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那些名牌摩托车去那些小国家设厂,也只不过是降低劳动成本,不等于那些小国家就有能力自己做摩托车,羡慕外国摩托车有多么爽是没用的,就像某个奶粉广告说的,吃西餐一两顿还可以,天天吃就不一定受得了,所以摩托车也应该根据国情建立自己的理念,再去国产化、精品化才是摩托车的最佳表现,那些还在说这也不是,那也不爽的人,才不是站在工厂角度去想的,他们是根据自己愿望去攀比的,其实,出了这样的人,以后就是去买到好车,也是去飚速的,公路规范,什么最高限速都全不顾的,甚至不戴头盔就在车流中高速穿插,这样的骑手我们是绝不建议模仿,还要大声指责他,甚至要主动举报他,他自己乱飚撞死了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因为他的死而上新闻,却是影响整个摩托车群体的事,必须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