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蒋楼:超验与经验:“梦想”意涵的双重维度

2022-09-14 23:46 作者:蒋楼老师  | 我要投稿

超验与经验:“梦想”意涵的双重

 蒋楼

 有人问我:“你有什么梦想吗?”我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做有价值的人,过有内涵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的对话中产生了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梦想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梦想?”那么,到底如何对于梦想进行概念内涵上的理解和把握呢?其实,梦想有两种层面的含义,即超验维度的梦想和经验维度的梦想。所谓“超验维度的梦想”,其实就是对于一种理念性的大道的追求和坚守。我们可以称之为“作为一种弘深性大道意涵的梦想”。其实质是一种具有哲学的高度、性质和意蕴的梦想。所谓“经验维度的梦想”,往往指的是一件又一件需要完成的具体的事情和目标。我们可以称之为“作为一种阶段性目标意涵的梦想”。其实质是一种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目标。

关于梦想的上述双重维度的意涵其实并不是外在性的两种类型的梦想,而是相互统一、互相关照和彼此印证的同一个梦想的不同维度。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在二者相互统一的意义上来把握梦想的多重意涵呢?其实,我们可以从梦想所表征的以下几方面的不同特质来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梦想的丰富意涵。首先,稳定性与多变性的统一。超验维度的梦想基本都是一以贯之的。因为不管世事如何变化,道是亘古不变的。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万物是多,是器物,而道是终极性和理念性的追求、本体和存在。经验维度的梦想则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所言:万事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而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唯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超验维度的梦想也基本都是具有唯一性的。这根源于这种超验维度的梦想所具有的大道的概念特质。这就是说,不管人们对于道或本体如何界定,在每一个理论体系那里只能有一个对道或本体的解释。在这一意义上说,所谓“梦想”,它就是人们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生命之道和生活之道。这些关于梦想的哲学之道,其实最终统一于一个具有整体性特质和总体性特征的大道。这就如同大多数哲学理论在本体论或者存在论上基本都是一元论的一样。尽管哲学史上也曾经出现少数二元论和多元论的哲学,但是它们最终也无法避免在认识论上陷入到不可知论的泥潭。因而,尽管每个人对于梦想的理解可以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不一样,他都只能给出一种关于梦想的相对固定的解释,而不是多变的没有标准、选择和原则的诡辩论式的阐释。否则,不但在逻辑上会出现不能自洽的矛盾,而且在现实生活和具体社会实践上也会出现使用上的混乱和困惑。与之相反,经验维度的梦想则是多样性的。这是因为梦想之所以区别于空想和幻想,就在于它从来源上是扎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丰富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多变性必然决定了梦想在经验维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因而,梦想在经验维度的多样性,其实正是梦想在不断照进现实这一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世界、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本性的体现和表征。第三,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超验维度的梦想是人们从事任何行为和一切行动的总体方向、根本动力和最终归宿。经验维度的梦想构成了梦想照进现实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环节。它既使得超验维度的梦想具有了真实而丰富的内容,又使得现实一步又一步地趋向于梦想。据此而言,所谓梦想,实际上就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梦想。只有这样,梦想最终才得以照进现实,而不至于沦为幻想和空想。

 


蒋楼:超验与经验:“梦想”意涵的双重维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