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学习法标注
穿透式学习法
标注
过去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是以一生或至少数十年为周期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以备在未来的人生中运用。即便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很多人看待学习的方式也没有变化。
即学习是为了将来某个时刻用。但现在,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周期内,往返于知识和实干之间。
我们在实干中,觉得需要就去学了,就立刻用,如此循环。学习的方法变了,知识的样貌变了,知识运用的场景也变了。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学习这件事。
现在我们思考学习的立足点是实干世界。学习的行动是进入知识世界,获得知识与技能,再重回实干世界。立足点不同,我们想象的学习成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仅关注知识世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所获得的知识。把个人也考虑进来,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将实干世界纳入关注范围。我们更在意如何做。做了有什么成果?
然后带着明确需求去学习,去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却不肯返回日常的实干世界去运用这些技能作事。这其实也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假装学习现象。有时候,爱学习的人最容易掉进这个陷阱里。
只愿意学习的人,正是没有看到我们所处的世界要分成两个。一个是实干的世界,一个是知识的世界。我们进入知识的世界去学习,目的是回来实干。
柏拉图的定义。即知识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念。或采用德鲁克的界定。即知识是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过去,当需要把知识再明确的细分时,人们经常把要学的知识再分为知识与技能。知识是老师可以教的,技能是需要自己在练习的。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说过,英雄最大的变化,是英雄在受到召唤以后,心路历程的变化的时刻。心路的成长是英雄的必经阶段。
很多人的学习烦恼是学习没有成果。在看了英雄之旅圆环后,我认识到。那些没有成果的学习,可能并非真的在学习,而是假装在学习。这个工具是一个简单的问句。当学习无法达成预想效果时,请自问。我是在假装学习吗?
成年后的假装学习是很常见的现象。但这与我们在学校里偷懒有很大不同,值得好好讨论。
第一种,假装学习是从来没有真正启程。你我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想要学习某些专业知识,买了书却大多没有看完。又如。有人去参加为了获得证书的课程,但考完试所有的知识立刻都忘记了。
从学习之旅圆环时钟表盘看。第二种,假装学习。是时针在12点到三点之间徘徊。从来不能走完这个学习循环。这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舒适的日常世界。没有越过第一道边界,进入未知的知识世界。
假装学习有时会呈现很隐蔽的形态。比如你遇到一个工作难题,必须学习新技能。你已经开始钻研了,但在遇到第一道难关时,你就退缩了。
你当所谓的伸手党,请别人直接告诉你怎么做。你抄捷径跨到了时钟的九点位置。结果是,你没有进入知识的世界,没有经历学习过程,下次再遇到这个难题时,你还是不会。这样的成年人假装学习现象,在学校学习中是较少见的。因为学校里的教学安排,给我们预先画好的学习路径。它通常就是一次次学习之旅,圆环,我们必须跟着走。我们掉入这种假装学习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跨不过去第一道门槛。
解决方法:
方法一。
采取阻力最小的行动。让自己轻松地越过第一道边界。
在日本作家神田昌典写的未来蓝图,用未来引导现在的思维工具一书中。
方法二。
见导师。
我们可以看到。见导师是英雄之旅中明确的一个阶段。在英雄之旅中,见到师,指的是被他人推动跨过关口。从正常世界进入冒险世界。这里的老师不是只讲课的老师带你的师傅。
而是指广义的导师。是任何能够推动你去学习的人。在电影绿野仙踪里。多罗斯遇到很多导师。大法师奥斯号召他去做不可能的任务。善良的女巫,教他魔法国的规矩。小狗托托引导他按照自己的直觉去行动。这些都是见导师。外部的导师能够帮我们跨过学习的障碍。但是对方也许都没有意识到,她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导师。
方法三。
画小圈。
那些特别爱学习的人在知识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爱学习的人比说服不爱学习的人要难多了。爱学习的人在想法上自然地占据一种道德优越的位置。
遵循这本书中我们一贯采取的思路。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妨暂且把大问题放下。
先用实用的方法,一点一点的解决小问题。面对这样的假装学习,我们建议。将学习之旅圆环缩小,先尝试画小圈的小循环,而非画大圈的大循环。
比如。如果你现在要用Excel做公式。那就学这一点即可。这样,你在实干世界和知识世界之间快进快出。就掌握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花了几个月学习Excel,每种公式的写法。
工作成果=工作时间×专注程度×有效工具
时间和时间不一样。一个小时和另一个小时不一样。专注工作时间的重要性。
小技巧是把大任务拆解成一系列三四个小时就可以有成果的小任务。是先做最复杂最难的部分。这些部分通常需要最高的专注度。每做完一个部分之后,不要立刻停下来休息。每次做完一个部分,往往是人的大脑最兴奋的时刻。这是更好的选择,是把下一个部分的开头工作准备好,然后再停下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