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二病”们的伤痕与青春——比企谷八幡【春物杂谈】

说真的,作为一个从来不看日本文学的人,《春物》这本轻小说倒是让我情有独钟。动漫入坑,最开始只是被八幡和雪乃的人设吸引,难以理解的复杂细腻的剧情和人物心理曾让我几度放弃,最后无意中看到贴吧大佬分析长文,才惊觉自己只是看到了多么粗浅的表层,开始阅读原著小说,深深被那份“不坦率”所吸引。最开始喜欢大老师,只是觉得他有个性、自爆的作风很酷,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感觉我很像他,这或许是每一个所谓“高二病”都有的感觉吧(笑)。另类、边缘、孤独、拒绝主流价值观,心里有或深或浅的伤痕,比企谷八幡,将这个群体的共性凝练为一个清晰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共鸣,这大概也是春物大火的主要原因,没什么好羞耻的,从人设定位上看,不是我们像大老师,而是大老师像我们。
理性的怪物,强大,帅得孤独,大概是我对他的最初影响。 而在逐渐深入小说之后,我却渐渐发现这是一种多么肤浅的理解,走下神坛的大老师,那个真正的比企谷八幡,他不强大,他很脆弱;他不自信,他害怕受伤;他并没有那么理性,他只是在努力对抗着自我意识……但是,真正理解之后,却发现他是如此鲜活。 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八幡的话,我会选择自我意识、受伤、自我保护和扭曲。这四个词构成了递进的次序,也是八幡人物形象的基石。 而主题,我认为是“孤独”,“孤独”是比企谷八幡这个人物形象的灵魂,也是渡航贯穿春物的思考,延伸扩展一下,我认为可以表述为:“人生来都是绝对孤独的,因此渴望相互靠近。” 孤独是起始也是终焉。 从小不合群、不受欢迎、经常被捉弄,而身为长子,在家里也是被妹妹分走了更多的宠爱(尽管兄妹感情很好),被动地处于一种孤独的成长环境中,而恰恰八幡是一个性格敏感的人,这份敏感也是他伤痕的来源。也许对于性格开朗外向的人来说这些“玩笑”与遭遇无所谓,但对于敏感的八幡来说,却足以使他对人际交往望而却步,越是犹疑社交能力越是下滑,越是难以被他人接受,渐渐被动地疏离团体,陷入恶性循环。孤独,就是八幡的成长底色。然而再敏感,八幡也是个正常人,人类是社会动物,会有本能的情感需求,他也在渴望着接近他人,而这份渴望在孤独的处境中不断异化,直至进入青春期后,成为了“自我意识”。很难解释,但很好理解,自我意识膨胀是青春期必然经历的阶段,脱离了懵懂童年,开始在意“自我”,而这份“自我”则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所构建,但还没有建立起成熟人格,充斥着莫名的表现欲、渴望被认可、假想着他人的目光、向他人投射期待,都是青春期特有的躁动心理,也就是自我意识。
而八幡长期以来孤独又压抑的生活状态使得他的自我意识极为严重,渴望被注视、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关心,这份强烈的渴望被转嫁投射到他人身上,这便是八幡屡屡会错意的根源。白话一点,八幡的情感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卑微的状态,黑历史中也基本没有“主动”,那些温柔的女生对所有人的温柔,经过了八幡自我意识的放大,觉得她可能“喜欢”自己便向其投射情感与期待,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重要,这份“喜欢”的本质是渴望被关注和被认可,所以之后成长的八幡将自己定义为“自我意识的怪物”。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不管有意无意,不管这份心意是否纯粹,八幡的心意一直在被践踏(尽管并不完全是对方的错),每次鼓起勇气的主动靠近都以失败告终,自尊心一次次被践踏,敏感的八幡受了太多的伤,因为孤独而试图接近,却因接近而受伤,陷入更深的孤独,“我早已不再自顾自地期待,然后落得一场空。 一开始便不期待,中途也不会期待,直到最后都不抱期待”,至此 第三个关键词便浮出水面,自我保护。 八幡的表层形象,严格来说都是他给自己打造的厚厚的保护壳的一部分。“青春有罪论”、“孤独主义”、“我讨厌温柔的女生”等等众多知名语录都是强烈的自我保护表现,孤独成为了一道界限,而“否定”则是武器,对错与否并不重要,通过否定主流价值观、否定主流人群,八幡将自己与所谓“大家”割裂开来,放弃社交就不会受伤,“青春有罪”那么没有享受到青春的自己也就没有遗憾,批判否定他人则树立了虚浮的自尊心,否定羁绊的价值则说明了孤独的正义,说到底,自我保护的逻辑便是“逃避”,而标新立异则显现了自我的个性、不凡满足了自尊心肯定了自我价值,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八幡的扭曲性格。
而静老师在开篇便给出了鲜明的定义—「高二病就是高二病,是高中生常有的思想型态,例如觉得耍别扭很帅气、常把『工作就输了』这种很适合他们的网络流行语挂在嘴上、提到畅销作家或漫画家会说『比较喜欢他们成名前的作品』。他们瞧不起大受欢迎的东西,欣赏一些小众玩意儿。此外,他们也瞧不起身为同类的御宅族,常常摆出一副顿悟一切的模样说些别扭的道理,简单说就是一群讨厌鬼。」 而这逃避心理也体现在八幡行为方式中,也就是所谓“消除问题”、自爆,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难题,不能说没有用,但是却永远逃避开问题核心,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譬如最典型的文化祭事件,相模南摆烂,不擅长沟通与合作的雪乃累到生病,八幡在会上自爆为雪乃解围,看似完美解决了问题,但事实上雪乃的真正问题——拙于沟通配合缺少大局观的问题并没有改变,而八幡肯定了雪乃独自努力的价值后,便自动忽略了雪乃纵容相模南以至于演变成独力难支的局面背后体现的问题,这一事件后两人看似感情升温,但这种虚浮的相互肯定却也为之后的矛盾爆发冷战埋下伏笔。 而鹤见留美事件则更为明显,八幡粗暴的打碎了留美周围的人际关系,认为只要都陷入孤立就不会被孤立,然而却并没有真正改变留美的处境。 直到圣诞节活动,侍奉部冰冷的气氛、雪乃的死心、静的提点、留美依旧孤独的身影,才终于促使八幡开始彻夜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一段也是八幡真正的人物弧光时刻,直面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自我欺骗,否定羁绊,追求所谓孤独的正义,只是因为经历了太多失望害怕受伤,亲手撕开自己的保护壳,直面自己的真心,给出了“真物”这个构想,真物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八幡打破了自己孤独主义的牢笼,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羁绊的价值,给出了自己对理想关系的展望,这也是我真正喜欢上比企谷八幡这个人物形象的地方,成长,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说起来简单,却是那么虚无缥缈,而渡航用细腻的文笔,充分展现八幡的心路历程,如此扭曲而不坦率,时时刻刻都在欺骗自我,但却如此让人感到亲切鲜活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