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皓100年事件之1936
1936年 德国军队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
“莱茵河非军事区”的建立依据是《凡尔赛条约》以及《洛迦诺公约》,它建立的初衷是让德国无法直接进攻法国以及莱茵河下游各国,建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战胜国之间对德国军事力量的遏制与制裁,所以“莱茵河非军事区”的存在对于一战战后秩序的维持相当重要。
自从希特勒上台后,实行的法西斯政策让法国大为不安,于是法国开始寻求外部势力的支持。最后法国和苏联勾搭上了,并于1935年5月2日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
得知法国和苏联正在签订《法苏互助条约》后,希特勒会见了法国驻德国大使 弗朗索瓦-庞赛,并表达了法国与苏联签订的《法苏互助条约》和《洛迦诺公约》是不相容的,如果法国众议院或者参议院批准了这个条约,那么德国将会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
但希特勒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得到法国方面的重视,1936年2月7日法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法苏互助条约》,这份条约规定当法国或者苏联遭到欧洲国家侵略时,两国都应该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与协助,有效期为五年。
虽然这一份条约最后对遏制法西斯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却给了希特勒一个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的借口。
于是在1936年3月1日,希特勒命令德军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