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上海(1942年)

2023-02-02 07:59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相当于上海旅游指南之衣装部分) 成衣铺 衣,食,住,行四者,本为人生四大要需,而其第一位就是「衣」,可见衣服对于人类的必需性了。的确,读者诸君们,有曾见过赤身露体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吗?即使是最可怜,最贫穷的人,他们也需要一件衣服遮蔽全身。在家里要着衣服,在田野间也要穿衣服,在都会里不但要着衣服,还要穿着美丽时髦的衣服。 在上海,除了烟纸店之外,街头最容易见到的店铺,恐怕就要算成衣铺(裁缝店)了。无论在沿热闹的街头边,或者在静寂的弄堂里,旅客们常会看见在一间狭小的房屋中,有两三只长方的裁缝桌并排摆起,六七个裁缝匠,正团团地围了桌子坐着忙着用针线剪刀裁制各种衣裳的。 上海的成衣铺,不论大小,不论其资本的多少,一律都挂着「苏广成衣铺」的招牌,正如开了剪刀店,必须挂着「张小泉」的招牌一样。 推考其原因,大概总是为了早年在上海,只有苏帮与广帮的成衣铺,占着独特而普遍的势力的缘故。中国人最喜欢冒牌,所以不是苏广帮开的裁缝店,也冒充地挂着「苏广成衣铺」的招牌。 成衣铺的资本,大的当然也非要有上数千元之数莫办,小的则集合了两三个人共同地摆了一只裁缝桌子,也是够称得上一间成衣铺了。成衣铺一替人做了衣服,往往不能就收钱,要等到端午,中秋,年关三节时期才结账清算。在结算期之前,一切的衣料裁缝匠的工资,就要由老板来预先支付了。当然这祇限于常做的,熟悉的顾客为限,其他遇到陌生的顾客的时候,就要做一件衣服算一件工钱的。 上海的成衣铺,一概是做中式的衣服,做西装的另有西式裁缝店不叫做成衣铺。做男装的叫做西服号,做女装的叫做时装公司。在西服号里不做女子的洋装,在时装公司里不做男人的西装,在成衣铺里,却兼做男女中式的衣服。每一年上海的成衣铺所做的生意,着实很可观的。有些规模较大的,还有许多的大公馆里的姑娘们,长期地交衣料给他们「裁」「缝」,而他们的收入也就更加骇人了。 伦敦是男人西装的中心点,巴黎是女子西装的流行区,上海是中式女子时装的创造地。每一个细巧的成衣铺,不论是苏帮的,广帮的,或者是别帮的,都能够不时的想出特别的衣式与花样来,一般的妇女,就喜欢这种新奇的服装,因为穿上了好出「风头」的缘故。要是没有女人,上海的成衣铺,倒准会少做无数的生意! 绸缎店 衣着的于人生,很是重要,尤其上海社会是绮丽势利的,「祇重衣衫不重人」,倘若你穿着马虎些,便要受人白眼,四大百货公司的店员会看不起你,不来招呼你,有时反受他们的气。 绸和缎,是做中装唯一华丽的衣料,所以在这绮丽势利的上海,绸缎业是特别发达的。上海绸缎店最荟萃的地方,以南京路,福建路,汉口路为最。花色最多的首推四大公司的绸缎部,和老九章,老介福,大昌祥,老九和等,可惜的他们那里货色虽上选,但欧美货占十之七八,中国国产绸缎祇十之一二。大的绸缎附设成衣部,代客裁缝衣服。 绸的种类分为绉纱,纺绸,府绸,华丝葛等,以产于浙江省湖州一带者为最优,花式既美,且耐穿,历久无起毛之弊。产于江苏省丹阳一带的叫做丹绸,每疋重量比较杭州绸来得重,不过货色较次。山东一带出产的绸,分为三种,曰五六绉,五四绉,五二绉,货色的好坏也分三种,最好的也不及丹绸,惟价廉于丹绸,最次的常人不能穿着,仅能做寿衣而已。河南南阳产南阳绸,上好的也和丹绸一般。价能稍廉。纺绸用在夏季,以浙江产物的最佳,府绸宜买最好的,才可耐穿,耐洗,上好的能愈洗愈白。山东也产府绸,惟色非白而黄,很不雅观。华丝葛式样比较绉纱来得美,不过不及绉纱耐穿而价贵。毛葛以欧美的货品为佳,中国虽有仿制,因非全丝织成,所以质不柔软,而欠光泽,不过价钱便宜。缎以南京的贡缎最负盛名。次之如盛泽的花纺素缎,苏州的摹本,都是驰名的。 各绸缎店时常大减价,以招徕生意,有时足尺加三,即是买一尺加放三寸,买一丈加三尺的意思。现在都用市尺,比较从前所用的广尺申尺短了。 洋服店 中国人素重欧化,凡事凡物,莫不学步。近年来摩登风炽,穿西装的人日益多起来,西装的优点,不外漂亮便利,少年人穿着了,更显精神。 南京路四大公司里,都有出售西装衣料,如哔吱呢绒等,并且附设洋服部,代客裁制西装,这种衣料与洋服部,大概设在二楼的。 专门做男人的洋服店,是设在四川路,南京路新世界附近,和霞飞路嵩山路一带,妇女的洋服店,是设在静安寺路与同孚路之间。静安寺路的「亨利」,江西路的「格雷」是上海最负盛名的洋服店,前者是中国人经营的,中国外交界的著名人物,像王正廷,颜惠庆等的洋服部是在「亨利」做的,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洋服也是它做的。后者是西人经营的衣料贵,裁工也贵,每套价格都在两三百元以上,它所有的衣料都是一套一样,没有两套同样的。中国的阔人巨富中,也有许多是「格雷」的主顾。 南京路上的王兴昌,王荣康,汇利,荣彰,中国内衣公司,四川路福惠,和兴,惠新,霞飞路的天祥,永康,星星,昌生,锦泰,德昌,陈汇昌,惠而森,斯达利等是一般学界与商人的男装洋服店。南京路的鸿翔,静安寺路的鸿霞,霞飞路的霞飞与巴黎,是驰名的女子洋服店。中国的妇女,很少穿西装,可是在秋冬二季,天气冷的时候,都穿西式女大衣,所以这几家女洋服店所做的多半是女装大衣。 女鞋庄 中国女子的鞋,近年来大见变化,从小小的弓鞋,直变高跟的皮鞋。从妇女自己制的鞋,直变到数十元买一双女鞋,从布鞋直变到缎鞋。从前上海鞋庄是专卖男鞋,妇女的鞋子也没有向鞋庄中去买的,现在的鞋庄,却有专卖女鞋的,在公共租界浙江路一带,俗称小花园,许多鞋庄,俱是专卖女鞋,橱窓中陈列的女鞋真是五颜六色,光怪奇离,足称近代女鞋大观。 女鞋庄的顾客,大半是堂子中的妓女,一般自居为上海名妓的妓女们,每日至少须换二三双鞋子,一双鞋底祗穿了一穿,便不愿意再穿。女鞋庄越开越多,都是妓女换鞋出来的。自舞场兴起,舞女的舞鞋,差不多也是每天换一双,因此女鞋庄的生意,格外好了许多,但是开女鞋庄的对于女鞋的存货,不敢十分多存,因为上海人的心理欢喜花样翻新,往往上月的一双鞋子到了下一月,便成了过时的样子了,所以一年十二月中,都有新花样翻出来。 上海女鞋庄的招牌,也奇怪得很,如「皇后」,「皇太后」,「月宫」,「明星」,「大香宾」,「华盛顿」女鞋庄等,这般新奇的店肆招牌,也是自女鞋庄兴起的。女鞋庄过时式样的女鞋,在上海是没有人来买,女鞋庄便批给外埠的女鞋庄出卖,汉口,天津,南京,这三处是上海过时女鞋的大销场所在。女鞋分日夜早晚,春夏秋冬,价钱自十数元起到数十元止,上海女子的一双鞋子,最贵的可抵到乡下人一年的粮食,奢侈成风,实在令人咋舌!

大上海(1942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