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征战画风突变,上演“丝滑般”比赛,苦了诸葛飞军
B组第二轮第二场比赛,征战天穹将星(以下简称征战)对战木牛流马,再一次验证了三战“速度为王”的理念。
从“龙争虎斗”模式放出,刀子就一直在说“速度”才是这个模式的制胜关键。这符合游戏本身对“速度”的极致追求。
下面刀子和各位具体来聊聊
一、征战画风突变,白马义从抢关
作为之前的征战老人,对征战的风格还算了解,从来不是追求速度的航母。一直以来,无论输赢,征战都是稳扎稳打,丝毫不慌乱,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征战的韧性。
本次B组的第二轮比赛,征战画风开始变了,诚如解说所言,几乎人手一队白马义从,率先抢关。从大本营直接调动西关、东寨,再分小股队伍奔西寨、东关。
凭借白马义从的先手速度,率先抢占西关站位,在诸葛飞军(即木牛流马所在阵容)兵力集结于东关,西寨、东寨仅有少部分主力时,征战对西关围而不打,上路果断取东寨,下路调转枪头直奔西寨,后取西关。
约18分钟左右的时间,征战已拿下西寨、西关、东寨等中线三座城,牢牢锁住了积分差。如果把中线比作司隶,这个速度恐怕破了征战建盟以来的纪录。
二、极限拉扯,诸葛飞军疲于奔命
“龙争虎斗”模式一旦有了速度优势,后面就是无限拉扯滚雪球,失败方会孤注一掷夺司隶,优势方则继续夺城,滚雪球。
本场比赛,诸葛飞军在丢失了东寨之后,似乎耿耿于怀,花了大量时间在对东寨的收复上。征战丝毫不慌,兵出西关、西寨,直取蜀西堡。
己方蜀西堡被攻打,诸葛飞军开始迟疑,部分队伍开始从上路向蜀西堡调动。有趣地是,征战在蜀西堡并未投入己方主力,而是将大部分兵力集结于蜀西堡前方峡谷,专吃援军。
东寨兵力减少时,征战则从魏东哨增兵支援东寨。直至蜀西堡丢失,诸葛飞军久攻东寨未下,最终放弃东寨,布局都邑以求大龙。
殊不知,拿下蜀西堡的征战,正在扎堆集结于蜀西营、蜀西哨前方的峡谷内,随时准备发动袭击。
就在诸葛飞军即将包围都邑之际,征战对蜀西哨发动奇袭,围魏救赵。诸葛飞军陷于两难,是回防,还是继续包围都邑?
进过数分钟的沉寂后,诸葛飞军还是选择了回防蜀西哨。征战瞅准时机,回兵都邑重新夺回了攻打都邑的主动权。
三、稳扎稳打,绝不冒进
都邑解除免战前,征战已经靠极限拉扯,将积分差扩大到了接近两万。对于都邑的胃口反而变小了,打得更加游刃有余。
在诸葛飞军全军进攻都邑时,征战自东寨前出趁机拿下蜀东堡和蜀东哨,直接断了诸葛飞军攻打都邑的援军。
此时的诸葛飞军即便拿下都邑,也无力回天了。然而,征战依旧没给机会,开启摧城拔寨,毫无压力拿下都邑。
如此大的优势,征战完全可以先占蜀东营,再打大本营,但他们依旧稳扎稳打,步步蚕食,直至获胜。
总结:遇到速度快的队伍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速度又快,底盘又稳。这样的对手,往往让你毫无还手之力。本场比赛征战丝毫般的操作,苦了诸葛飞军,却为后续队伍的策略调整带来了更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