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 1929年 三十六岁(一)
1929年 三十六岁
1月1日 湘、赣两省“会剿”军总指挥部在江西萍乡正式组成。由湖南国民党“清乡”督办鲁涤平任总指挥,第十九师师长何键任代总指挥,江西国民党军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任副总指挥,纠集湘、赣两省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策划分五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
1月4日—7日 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团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传达和讨论刚收到的中共六大的决议案(政治、军事、土地、政权、农民、大会总结等六件),并针对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困难情况,着重研究了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和部署。会议既否定了主张据险死守而不能解决经济困难的消极防御观点,又反对了主张全部转移而不要根据地的逃跑主义,赞同毛泽东提出的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策略。会议认为红军应当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将反“会剿”和反经济封锁结合起来。
会议决定:由彭德怀任团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的第三十团,和袁文才、王佐的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红四军副军长彭德怀、副党代表滕代远统一指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第082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在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井冈山根据地时,袭击赣州或吉安,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迫使两省国民党军分兵回援,以解井冈山之围。
1月10日前后 同朱德、彭德怀等先后在茨坪、下庄召开会议,研究红四军第三十团、第三十二团坚守井冈山等问题,部署留守部队加紧备战,全力修筑工事。为加强守山的领导力量,决定留下张子清、何长工、陈毅安、陈伯钧等,并调何长工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兼红三十二团党代表。十日,由红四军主力组成的出击部队开始在茨坪、小行洲集结,毛泽东、朱德对他们进行政治动员,组织军事训练,并准备了宣传中共六大决议精神的《共产党宣言》〔1〕等。同时,抽调湘赣边界一批地方党的干部随军行动,准备到赣南后用以发动当地群众。
〔1〕以中共红四军党部署名的《共产党宣言》,根据中共六大精神宣布了民主革命十大政纲,如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收外国资本;统一中国;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田地,分给无田及少田的农民等。
1月14日 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三千六百余人,从井冈山茨坪、小行洲出发,经遂川县的大汾、左安向赣南进军。途中,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联名发布由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指出红军的宗旨是: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各种政策,主要有:“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馀皆不论。”“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布告还号召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而奋斗。
1月16日 湘、赣“会剿”军代总指挥何键发觉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南下,急电蒋介石,报告对红四军主力两路“追剿”和对井冈山三路“进剿”的部署。
1月中旬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采取“盘旋式”打圈子的游击战术,避强击弱,摆脱国民党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旅长李文彬)、第五师第十五旅(旅长刘士毅)等部的跟踪尾追,击溃沿途各地进行堵截的地主武装,进驻赣南地区,经上犹抵达崇义。二十二日,红四军进占大余县城,在县城附近开展群众工作。
1月24日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依据大余城东北高地,迎击“追剿”军李文彬旅三个团的进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因当地没有群众组织,红军事先没有得到“追剿”军进攻的情报,兵力未能全数集中,仓促应战,遭到失利。红军乘着夜色主动撤出战斗,向梅岭关东北转移,经粤边南雄和赣边信丰向“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前进。红四军为了摆脱敌军三路衔尾跟追,在“三南”地区艰苦奋战,战胜了天寒地冻、山路崎岖、衣单粮缺等困难。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在体力难支的情况下,一边行军作战,一边领导指战员沿途做群众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各地建立中共党组织和秘密的工会、农会。
1月26日 湘、赣国民党军近十个团兵力分三路合围井冈山。红四军第三十团和第三十二团奋起反击,激战四昼夜。三十日晨,彭德怀、滕代远按中共湘赣特委联席会议决定〔1〕,率红三十团五百余人冲出重围,向赣南寻找主力。红三十二团转入深山,以保存力量。
〔1〕中共湘赣特委联席会议决定,万一井冈山被敌冲破,红五军(红三十团)突围与红四军取得联络。
1月下旬 同朱德率红四军抵达安远县的鹤子圩,与中共农远县委取得了联系。获悉“追剿”军分左中右三路企图合击红军,情况危急,率部离开安远,向寻乌的吉潭、项山一带前进。月底,红四军主力在项山的圳下村宿营,拂晓时遭到尾追的刘士毅旅一部的偷袭。毛泽东、朱德等处在敌人的包围中,情况十分危急。红军英勇奋战,突出敌人的包围时,毛泽东同朱德失掉联系。
2月初 同朱德率红四军进驻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县的罗福嶂山区,在这里停留一天。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和总结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决定红四军开往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的根据地——东固地区。会议还决定军委暂时停止办公,由前委直接领导军内各级党委;红四军分两部分行动,朱德随第二十八团、特务营活动,毛泽东随第三十一团活动。会议刚开完,中共寻乌党组织负责人古柏前来通报,“追剿”军第十五旅正在包围罗福嶂。毛泽东同朱德率部撤离险境,沿着闽、赣边境经福建武平折向江西会昌、瑞金境内行动。
2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军事部长杨殷关于朱毛红军为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而撤出井冈山遭到强敌尾追的报告,讨论了红四军的行动方针问题。会议对革命形势作了悲观的估计。有的提出,根据武装与群众的关系,红四军还是在湘、赣为好,能到湘南更好;多数同志主张军队分开,朱德、毛泽东等应当出来,以减少敌人的目标;有的同志主张革命高潮时期红军要集中,统治阶级稳定时期则应分散,而现在朱毛还是要集中。会议决定,起草一封信给红四军。
2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继续讨论朱毛红军问题,同意中央军事部派人去找红四军。十六日,中央致信广东省委,说目前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割据局面,要派人找到朱毛红军,设法使朱、毛立即离开部队和“危险地”。
2月9日 同朱德率红四军抵达瑞金北部距县城约六十里的大柏地山区。
2月10日 农历正月初一。清晨,朱德下令部队继续前进,担任前卫的红三十一团第三营指战员要求打一仗,打垮尾追敌军。三营党代表罗荣桓向朱德、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毛泽东、朱德采纳三营指战员的意见,立即召开中共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追剿”军仅有刘士毅旅两个团,战斗力不强,可以利用大柏地南北走向的十余里长的狭谷打伏击战。决定布成长形口袋阵,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的道路两侧的山林中,以一部分兵力诱敌进入伏击圈,消灭这股敌人。他们立即作出具体的战斗部署。下午战斗打响后,红军发起勇猛攻击,尽管兵力少、弹药缺,仍与敌军浴血奋战,毛泽东也提枪亲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冲锋。鏖战至十一日下午,才全歼被围之敌。这次战斗,俘敌正副团长以下八百余人,缴获步枪八百余枝,水旱机关枪六架,刘士毅残部溃退赣州。这是红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
2月13日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乘胜进占宁都县城,国民党守军一个团不战而逃。会见中共宁都县委和赤卫队的负责人,对发展地方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等问题作了指示,并要他们做好协助红军筹集款项、军需品以及侦察敌情等工作。随后,从黄陂经永丰向东固前进。
同日 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致信宁都商界,指出“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军队,对于商人极力保护,纪律森严,毫无侵犯”,要求他们代筹军饷和军需品。
2月17日 同朱德率领红四军抵达吉安县东固地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合。安排红四军在这里休整一周以上时间。在此期间,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在东固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认为东固游击区这种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秘密割据形式比公开割据形式好,敌军来了便于掩护,敌军走了马上可以开展工作,并且,由赤卫队发展起来的红军,游击战术比较灵活,游击区域不限于固定割据区域,可以发展得很宽;在坳上云汉堂主持召开部队和地方党员干部会议,传达中共六大决议案的主要精神,会议结合本地情况讨论了形势、任务和斗争策略,统一了认识;听取东固地方中共党组织和军队负责人的汇报,对根据地分配土地的方针政策和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等问题,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鉴于赣军李文彬部正向东固渐渐逼近,金汉鼎部也对东固取进击之势,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研究决定,把原定的固定区域的公开割据政策,改为变动不居的打圈子的游击政策,以对付敌人的跟踪追击。
2月中旬 江西国民党军在大柏地遭到打击后,急令在井冈山地区参加“会剿”的第十二师第三十五旅赶赴赣南,配合位于于都的第七师第二十一旅,“追剿”红四军主力。
2月22日 在红四军同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师联欢大会上讲话,说目前军阀混战将起,是我们发展的大好时期,称赞东固人民和红二、四团在革命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会后,派毛泽覃等到红二、四团工作,向地方红军交流红四军的政治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还拨给一部分枪枝,以加强红二、四团的武器装备。得知井冈山根据地失守,红三十团主力已突围向赣南转移,加之“追剿”军第二十一旅向东固地区进逼,红四军前委决定立即离开东固,沿闽、赣边界向南转移,继续以盘旋式打圈子战术拖住“追剿”军。
2月25日 同朱德率红四军撤离东固。经吉水、永丰、乐安、宁都向广昌前进。当时红二十八团主张分开走,毛泽东未同意,认为分散行动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主张集中行动。
3月4日 同朱德率部攻克广昌城。五日,得知有两名干部不执行红四军司令部布告规定的工商业政策,没收了地主兼商人的一个店铺,立即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进行严肃批评,指出:现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地主兼商人,只没收封建剥削部分,商业经营部分不能动;如果有些特别坏的土豪、恶霸的商店,必须没收的也要出布告,宣布店主的罪状,以提高群众觉悟。为了严肃军纪,当即给予他们停职反省处分,待他们改正了错误后才复职。
3月9日 同朱德率领红四军经石城、宁都到瑞金壬田。
十日,又率部转到闽西,以摆脱“追剿”军的穷追。
3月上旬 国民党军阀蒋桂两派矛盾激化处于临战状态。“追剿”红四军主力的江西国民党军第二十一旅、第三十五旅奉命撤回,准备参加对桂系作战,主动放弃尾追。驻守在长汀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以一个团在长汀城南长岭寨山区设防,以另一个团准备进犯四都,企图将红四军主力逐出闽西。
3月12日 同朱德率部进入闽西长汀县四都镇。毛泽东乘逢墟在墟场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次日,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派一个团到四都进攻红军,被击溃后退到长岭寨凭险据守。毛泽东在听取中共长汀党组织负责人汇报时说,这里群众条件好,国民党地方部队只有两个团,是开辟根据地的大好条件。同朱德立刻召开团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认为郭凤鸣的部队大多是当地股匪,军纪败坏,战斗力极弱,决定进攻长岭寨,夺取长汀城,消灭郭凤鸣部。
3月14日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分三路向长岭寨发起总攻,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分别主攻长岭寨主峰;特务营迂回敌后,占领长岭寨以北的乌石岭,切断敌人的退路。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经过半天激烈的战斗,歼敌两千余人,击毙郭凤鸣,乘胜占领长汀城,缴枪五百余枝,并夺取了一个拥有新式缝纫机的军服厂和两个兵工厂。这是红四军入闽的第一次大胜仗,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月15日 在长汀城举行的群众大会上讲话,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工农兵革命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会议期间,将没收郭凤鸣等反动官吏的粮食、布匹等财物分给到会群众。
3月中旬 在当地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邀请长汀城里的钱粮师爷、老衙役、老裁缝、老教书先生、老佃农、流氓头等各阶层的人,到辛耕别墅召开各种座谈会和调查会,了解长汀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风俗民情。根据调查情况,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击豪绅地主活动,同时制定了各项城市政策。在《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中,着重讲了对商人和知识分子的政策,指出:“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
在革命时候对大商人酌量筹款供给军需,但不准派到小商人身上。城市反动分子的财物要没收,乡村收租放息为富不仁的土豪搬到城市住家的,他们的财物也要没收。至于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没收。”“知识分子的出路,也只有参加工农革命。知识分子若肯参加革命,工农阶级均可收容他们,依照他们才干的大小,分派他们相当的工作。“
同旬 同朱德在长汀对红四军进行改编,把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全军编为三个纵队,第二十八团为第一纵队,林彪任纵队长〔1〕,陈毅任党代表(后由熊寿祺继任);第二十八团余部和特务营合编为第二纵队,胡少海任纵队长,谭震林任党代表;第三十一团为第三纵队,伍中豪任纵队长,蔡协民任党代表。每个纵队一千二百余人,五百余枝枪。每个纵队下设两个支队。根据中共六大“组织问题决议案”在红军中建立政治部的要求,将下井冈山前组织的工农运动委员会改为军政治部,毛泽东兼任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兼任政治部副主任。每个纵队设立政治部,由党代表兼主任,支队大队两级不设政治部,只设党代表。
〔1〕时隔不久,纵队长改称纵队司令。
3月20日 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时局和红军的行动方针。会议研究了南方各省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革命的主客观形势,针对蒋桂战争〔1〕即将爆发的有利时机,提出了红四军、红五军以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的行动方针。当天,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将这次前委会议的精神,向福建省委和中央作了报告。报告提出了红军的战略计划和行动方针,勾划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幅蓝图:“前敌委员会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之行动,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并强调“这一计划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报告还就党在全国的一般计划和工作的重心提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要猛力地夺取群众”;“红军小区域苏维埃使个数加多,这不仅在湘、赣、粤、闽等地,江苏、皖北、鄂北、豫南、直隶〔2〕都应有红军及小区域苏维埃之创立”。
〔1〕蒋桂战争,指蒋介石派与李宗仁派之间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发生的军阀战争。
〔2〕直隶,旧省名,一九一四年后相当今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省大部及河南、山东两省的小部地区;一九二八年改为河北省。
3月27日 同朱德向国民党暂编第一师发布《敬告士兵群众》书,其中指出:“本军是共产党的军队,是贫苦工农的化身,我们誓为工农利益奋斗,以求得到彻底的解放!”“你们与工农同是被压迫的贫苦群众,国民党、军阀、豪绅地主是你们共同的敌人,为解放工农,为解放你们自己,我们特地号召你们起来:实行兵变!回枪打张贞〔1〕!回枪杀压迫你们的长官!参加土地革命、分取土地!“
〔1〕张贞,当时任国民党军暂编第一师师长。
3月下旬 同朱德依据江西东固游击区秘密割据的经验,帮助长汀党组织秘密发展党员,比以前扩大了两倍;组成二十个秘密农协,五个秘密工会,成立了总工会。随即召集各界代表会议选举革命委员会,建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
同旬 蒋桂战争即将爆发,蒋介石集中在江西的部队于九江一带向桂军逼近,赣南国民党军空虚。
3月底 同朱德率领红四军回师赣南,发展赣南革命形势。
4月1日 同朱德率领红四军进驻江西瑞金,与井冈山突围后转战赣南的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十团(即红五军主力)会合。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听取彭德怀汇报守卫井冈山战斗和突围的情况。会议决定,红四军第三十团、第三十二团改编为红四军第五纵队,湘赣边界赤卫队为红四军第六纵队,彭德怀以红四军副军长名义指挥这两个纵队。
4月3日 收到中共中央二月七日给毛泽东、朱德并转湘赣边特委的指示信。中央来信仍强调城市工作的重要,同时对在农村的红军前途作了悲观的分析。提出将红四军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以“避免敌人目标的集中和便于给养与持久”;并说分编“部队的大小可依照条件的许可定为数十人至数百人”。来信指出,中央从客观方面考察和主观的需要,“深信朱、毛两同志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一方面“不仅不会有更大的损失且更便利于部队分编计划的进行”,一方面“到中央后更可将一年来万余武装群众斗争的宝贵经验供献到全国以至整个的革命”。“两同志得到中央决定后”,“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4月5日 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讨论中央二月来信。会后,根据会议讨论精神,以红四军前委名义给中央写复信。复信认为中央二月来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计“都太悲观了”。强调说:“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复信指出:“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一九二七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过,但都是失败了。”复信总结了红军的游击战术,这就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
“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广大的群众。”复信强调指出:“中央若因别项需要朱毛二人改换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来。“
“我们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这封信最后还报告:“三年以来中央的刊物我们一本没有收到”。“到赣南闽西以来,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且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以后望中央每月有一信给我们”,“中央的刊物并希设法寄来”。
4月7日 中共中央发出给毛泽东、朱德转中共红四军前委全体同志的指示信。此信认为蒋桂战争“是促进革命高潮的条件之一”,要求红军扩大战争范围,深入土地革命;指出红四军有赣南、闽西、东江等三条发展出路,由朱德、毛泽东抉择,但强调在闽、粤、赣交界处发展更好,并说“孤守井冈山不利”,“也不宜固守某一个地方”;提出原则上朱德、毛泽东要离开队伍,但若一时不能到中央,希望前委派一得力同志到中央报告工作与参加讨论。
4月8日 同朱德、彭德怀率部到于都县城。驻于都期间,在县城召集工农代表开座谈会;参加在昌林中学召开的于都县党团员活动分子会议并讲话;指导县委积极筹备成立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队;出席庆祝于都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的成立大会,讲话号召劳苦工农团结起来,在县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扩大红色区域,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
4月上旬 蒋桂战争爆发,江西国民党军奉蒋介石之命处于战备状态。
4月11日 在于都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红四军和赣南特委负责人,中央军事部派来的代表罗寿男。会议对蒋桂战争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红军的行动计划,同意彭德怀提出的率红四军第五纵队打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政权的意见;决定红四军主力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开辟、扩大革命根据地。会后,红四军根据前委确定的行动方针和工作部署,从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在赣南实行短距离分兵。红四军以纵队为单位前往各地,每到一地各支队、大队再分散到各乡活动。这次分兵活动,范围包括于都、赣县、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区,任务主要是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各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
4月13日 在于都以中共红四军前委的名义,给湘赣边界特委写信,指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边界群众政权的形式有由公开割据改变为秘密割据的必要”,“各县赤卫队有组织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必要”;“守势的根据地的观念,以后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对付他”。
4月14日 彭德怀离开于都,毛泽东、朱德为他送行。彭德怀率部经信丰、南康、遂川等地,返回井冈山。
4月中旬 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抵达兴国县城,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部署第三纵队分兵发动群众,调查兴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翻阅县志并向群众了解兴国的历史及现状。出席由中共兴国县委召集的党团员干部和活动分子会议,传达中共六大决议精神,要求大家带领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
根据于都、兴国调查的实际情况和六大决议案,制定兴国县《土地法》。这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1〕
〔1〕一九四一年出版的毛泽东著《农村调查》一书中,作者为《兴国土地法》写了一个按语,指出:“这是前一个土地法制定后第四个月,红军从井冈山到赣南之兴国发布的,内容有一点重要的变更,就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但其余各点均未改变,这些是到了一九三○年才改变的。“
4月下旬 为贯彻执行兴国县《土地法》、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按照广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办法主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有陈奇涵、萧华等四十余人。毛泽东担任主要课程的讲授。
同旬 指导中共兴国县委建立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并起草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政纲明确提出:(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黑暗统治,成立各级工农兵代表会议(即苏维埃)。
(二)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山林,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烧毁田契借约。(三)建立革命武装。(四)取消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五)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肃清反动势力,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
4月30日 率红四军第三纵队与第一、第二纵队会合。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主力攻克宁都县城,歼敌五百余人,缴枪一百多枝。
5月上旬 在宁都县城召开的宁都县中共党员大会上,具体阐释了中共六大决议中提出的“十大政纲”,指出宁都党组织的紧迫任务是收缴反动武装,扩大赤卫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到红四军举办的党员训练班讲话,提议红四军军部拨出一些枪枝给宁都县赤卫大队,以扩大地方武装。
指导宁都县党组织成立宁都县革命委员会,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了讲演。
同旬 中共中央派遣的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来到宁都,参加红四军工作。不久,他被中共红四军前委委任为军政治部主任、临时军委书记等职。他向前委和党员大会作报告,贯彻中央二月来信精神,并说脱离生产的红军不能存在,散布红军的取消主义。刘安恭从苏联带来“一种形式主义理论”,思想路线完全是脱离中国实际的照搬主义。他主持临时军委会议作出决定,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不管其他事,以限制前委的领导权。他在红四军干部、战士中的非组织活动,制造了极大的混乱,甚至引起产生不正常的派别现象。
5月中旬 获知蒋桂战争结束后,赣南方面国民党驻军回防,兵力集中;闽西方面军阀陈国辉〔1〕部主力追随闽南军阀张贞部赴广东参加粤桂军阀战争,国民党军力空虚。毛泽东同朱德决定红四军由各分兵地区开到瑞金集结待命。十五日,同朱德率部抵达瑞金。
〔1〕陈国辉,当时任国民党军福建省防军暂编第一混成旅旅长。
5月18日 晚上,在瑞金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时局和红军的行动方针。会上,一纵队司令林彪等人对时局和革命前途发表悲观言论,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在行动上只赞成在粤赣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不赞成在游击区域实行毛泽东的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主张。毛泽东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评。会议根据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的闽西敌情,决定乘驻龙岩闽军陈国辉部主力入粤参战的有利时机,红四军再次开往闽西,配合闽西地区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创造公开的工农武装割据。
5月19日 同朱德率红四军从瑞金县武阳越过武夷山,再次入闽。当晚,在长汀县濯田写信两封,派前委委员宋裕和先行出发送信。一封送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告知红四军正向闽西纵深区域进发,特委须作好策应准备,并告邓子恢于二十二日赶到上杭蛟洋,商讨击退尾追入闽的赣军李文彬部之计。另一封送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曾省吾等,要他们在五月二十一日到连城庙前,商量行动计划。二十一日晚上,在庙前孔清祠会见曾省吾等,听取有关敌情的汇报,查明了驻守龙岩城及近郊的为闽军第一混成旅的两个营与旅直属队机枪连和特务连。中共红四军前委决定,乘该旅主力远在广东潮汕地区之机,出敌不意地攻占龙岩城。
5月22日 同朱德率红四军按计划向龙岩疾进,晚上,在龙岩城西约三十里的小池召开军事会议,听取闽西特委代表的汇报后,经过研究敌情和周密筹划,部署了攻打龙岩城的作战方案:红四军第一、第三纵队从正面进攻;第二纵队从左侧迂回,攻占北山,断敌退路。次日,红四军按部署发起猛烈攻击,守敌陈国辉部约一个营全部就歼,俘敌三百余人,缴枪二百余枝,龙岩城遂告解放。红军进入龙岩城后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毛泽东在龙岩省立第九中学向学生演讲,阐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号召青年参加革命队伍,担负起解放劳苦大众的重任。毛泽东和朱德为了诱敌归巢,消灭闽西国民党势力,扩大红色区域,当天傍晚率部撤离龙岩城,前往永定,同张鼎丞等领导的永定地方武装会合。
5月25日 同朱德率红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一举解放永定县城,守敌原郭风鸣部一个团不战而退上杭。当天在赖家祠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和永定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永定解放,成立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拆毁永定城墙。二十七日,在永定城关南门坝召开的万人祝捷大会上讲话,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的政权;并向大会宣布闽西第二个红色政权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张鼎丞任主席。
5月底 在永定湖雷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会上,对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和军委分权等问题发生了争论。一种意见要求成立军委,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建立军委是完成党的组织系统;指责前委“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代替了群众组织”,是“书记专政”,有“家长制”的倾向。一种意见认为,领导工作的重心还在军队,“军队指挥需要集中而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更有利于作战,不必设重叠的机构,并批评硬要成立军委实际上是“分权主义”。争论结果,未能统一,前委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原则无法贯彻实行,书记难以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