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很多人退热后依然有低热反复、嗅觉失灵等症状

2023-01-05 09:51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很多人退热后依然有低热反复、嗅觉失灵等症状,高热期间能否捂着被子发汗“一汗解之”,如何缓解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常见症状,老年人如何应对新冠? 怎么看新冠?紧扣新冠核心病机,根本在于开达膜原。“在本轮疫情中,患者起病多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等症,舌体普遍淡胖、暗淡、胖大,舌苔多白厚腻。此外,很多患者在高烧退后依然有低热缠绵、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症,普遍存在乏力、气短,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基于多维参数综合判断,这些现象切实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不属于温病、湿瘟,也不属于伤寒,而属于寒湿疫。为何“寒湿”反而会引起高热,“并非只有热邪才能引起高热,寒邪郁表也可以导致高热的发生。”因此,结合当前国家推荐方剂,以及临床医生普遍使用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伤寒经方来治疗新冠高热,从方药反推,也能发现其不符合“温病初治,忌用麻桂”的原则,更进一步证明新冠病性属寒。 针对本轮疫情中新冠患者常常见到的“刀片喉”,“这也并非热毒直接侵袭咽喉所致,而是寒湿郁热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是素体郁热较重者感受寒湿戾气所致的‘寒包火’,二是过度发汗导致的津亏热结,三是过用苦寒导致的疫毒深伏、郁而化热。”于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出现咽痛后,因为不知“热”从何来,常会用金银花、连翘等寒凉药品来清热解毒,却往往造成病情的加重,“这都是因为不明晓新冠‘寒湿疫’的发病特征。” “因此,只有紧扣‘寒湿疫’核心病机,才能掌握治疗的主动权;只有认识到‘寒湿伤阳’为主线,才不会被疾病表象所迷惑,做到知常而达变,治疗上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对此,在新冠初期,尽量避免使用寒凉属性的药品或食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要一改过去在发病初期即使用温病辛凉解表或者清热解毒的治法,而是要首先散寒化湿。这很容易对应到大家日常经历,风寒感冒发烧后,常常捂着被子发点汗就会好,而对于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症状,这样“一汗解之”的方法能否奏效? 可以有帮助,但并非完全有效,新冠病毒属于寒湿戾气,通过口鼻入侵机体,伏于膜原,膜原不属于表,也不属于里,居于表里之间。邪由膜原出表,或发于皮肤黏膜之表(类似于风寒感冒),或发于呼吸道黏膜之表(类似于风热感冒),或发于胃肠黏膜之表(类似于胃肠型感冒),发于某经,便为某经之证,可见恶寒、发热、体痛、咽痛等表证。 “但表证都是邪气外传的表现,而非邪气侵袭肌表的表现,这也是新冠与普通感冒的不同之处。”因此,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疗,若仅用辛温解表法来解表发汗,则表证虽解,但膜原之邪并未祛除,可能会低热缠绵或间断发热或核酸转阴后复热等复杂情况;若仅用清热解毒法来解毒利咽,则咽痛等“热”症虽可以暂时缓解,但膜原之邪气会因寒凉药物而“冰伏”,进而有引邪深入的风险。因此,看起来捂被子发汗能起一时之效,临床有的用辛温解表也皆可取效,但寒去湿仍存,邪仍停留在膜原,所以,最根本的治疗应该是“开达膜原”。

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很多人退热后依然有低热反复、嗅觉失灵等症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