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高企规划布局申报指南来了!
高新技术企业
是衡量一个区域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是常熟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企业来说,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2023年高企申报已结束,如果今年企业尚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求的,应提早为2024年申报进行规划布局。下面,常理将会为您介绍2024年高企申报布局的要点。
一、提早布局核心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硬性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有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明确指出: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产权是高企认定的重要指标,分值高达30分,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有
Ⅰ类和Ⅱ类
知识产权之分。 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
Ⅰ类评价
,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首要条件,在高企认定中会给申请人带来相应较高的分数,因此企业必须尽早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准备措施:
1. 在前期设立研发立项,就应当将知识产权提前布局和规划,避免存在申报当年或上年度集中授权情况。且建议企业
每年申请知识产权5项以上
,保证企业自身每年均有5件以上科技成果,从而体现出企业持续研发、持续创新能力。 2. 企业在申请软件著作权时,要注意软件开发完成时间应在研发立项实施阶段。建议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时,
开发完成时间与研发立项周期密切贴合。
3. 企业申请的知识产权名称和研发立项名称关联度不高时,建议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时体现出其核心技术点,以方便评审专家一眼就可分辨。
二、研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中明确了
研发费用归集的范围
: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企业一定要提前按照指引要求,对研发费用逐项进行归集和认定。 如果没有进行提前规划,在高企认定之前才临时按项目对研发费用逐项整理,不但工作量非常大,还经常会出现纰漏,导致高企认定失败。
准备措施:
建议企业
提前拟定研发项目及周期
,并在每年汇算清缴时申报加计扣除。
三、人力资源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明确规定科技人员要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这就要求企业提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 企业应当对人力资源进行专业系统的规划,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体系,以此满足公司和员工发展的需求。
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条件中另一项高分项,分值高达30分,对高企认定的成功率影响很大。
准备措施:
1. 科技成果转化逐项说明中应贴合产品进行具体描述,具体描述但不限于:该成果对产品产生了具体的作用或工艺手法、利用该成果实现了某些具体的指标和经济效应等。 2. 每个主要产品建议补充
专利摘要、检测报告、查新报告、产品照片、销售合同及发票等证明材料
。加以佐证企业自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能力和企业产品技术的先进性。
五、研发机构、规范组织管理
高企认定工作指引指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评分占20分,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奖励政策的体现都要明确规范。 因此,但凡能证明企业实际进行了研发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材料都应要注意日常收集与整理,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资料准备不充分。
准备措施:
1. 申报企业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时,根据企业现行的组织架构流程,制定符合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
研发组织管理体系
,发布并实施相关制度流程。 2. 《研发投入核算制度》、《研发费用辅助帐核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中规定的
会计准则
需规范到企业具体的财务归集和研发费用核算的日常工作中,并严格遵守。 3.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变化及经营管理需求,制定并更新迭代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并实施发布修订版。 4. 建立健全研究开发机构,
与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有条件的可申请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