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如何脱颖而出?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卷?不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这里留下疑问。随着认知的增长,“优胜劣汰”变得越来越真实,现实也越来越残酷。优胜劣汰在现在说来就是“竞争”,大到国与国,小到人与人,恶性的、良性的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在如狼似虎的他们面前抢下一杯羹呢?
我们不讨论大道理,重点关注日常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遵守的方法论。例如,各种汇报PPT内容怎么做?测试方案怎么编写?零件怎么设计?等等开放性事情。开放性的任务,往往有的人做的非常优秀,有的人做的很糟糕,例如一个转正报告,答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PPT是截然不同,区别在于演示逻辑、演示内容、演示水平等。其中,PPT的内容是关键,这也是我们能通过方法+努力去改变的。
什么样的内容(广义)是人们希望看到的呢?能够打动评委呢?这里引入一个衡量内容优劣的指标,那就是“价值”,好内容=高价值。那么如何通过价值来设计我们的内容呢?下面来进行一一分解。
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个部分,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用公式来说明:
,其中K1,K2,K3为加权系数。一般K1>K2>K3。
以上公式就是我们做事的准则(脱颖而出),也是本文的核心观点。换句话说,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把目光放开一点,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直接价值,而是要考虑是否可以挖掘出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这样我们的产物才更丰富,更具竞争力。下面通过一个小小例子来进行说明:
主题:实习期阶段性汇报(假设A,B的工作是一样)
A汇报内容:
前期集中培训+自主学习
中期部门工作的跟进,顺利完成
下阶段计划
B汇报内容:
阶段一:集中培训+自主学习
阶段二:部门工作跟进,顺利完成
阶段一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阶段三:创新方法的研学,如将生物学类比到岗位工作中
下阶段计划
其实说到底,想要脱颖而出还是得卷,B不仅仅做好本职工作(直接价值),而且能现学现用,理论结合实践(间接价值),尤其是阶段三,B能自主学习一些新方法,反映出B的潜在价值,三者加成下,B的汇报无疑是要更丰富,更全面。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因人而异。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部分内容恐有欠缺,欢迎大家补充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