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遵照2020年全区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根据全年工作安排,我先后前往县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和各乡镇各村居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以及详细交流的形式,对我县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讨。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队伍发展壮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尤其在市文化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专题研究我县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工作,使我县、乡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一是文化行政部门队伍发展壮大。县文化局(文物局)编制X人(实配X人)。二是文化馆(站)队伍发展壮大。县文化活动中心编制X人(实配X人),并于20XX年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配备了文化站站长。目前,综合文化服务站实有编制X名,实际配备人数X名。三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20XX年,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并为县民间艺术团选配了X名合同制演职人员,同时针对演职人员辞退、辞职等现象,20XX年精心挑选招录X名临时工演员,及时进行了补充,确保了县民间艺术团队伍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县艺术团演职人员共有X名,其中男X名、女X名。
(二)基层文化设施利用情况
20XX年,修建了县级文化活动中心,之后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相关文化活动中心功能提升项目。目前该中心设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演播室、多功能厅、图书室、视听室、健身房、活动室、展览厅、文化长廊等活动场所,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先后开展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红歌演唱会、花展、基层建设年农牧民文艺调研、业余文艺宣传队文艺调研、首届民间歌舞表演培训班、党的十九大宣讲报告会、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干部职工乒乓球比赛,台球赛、新旧社会对比图片展等活动。
目前,共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X个,县级文化活动中心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X个,村级文化馆X个,实现了文化阵地全覆盖。行政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场所,设有文化广场、升旗台、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
今年来,我县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采用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模式,积极配齐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文化活动中心设有多功能厅、图书室、健身房、活动室、展览厅、文化长廊等活动场所,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三)组建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情况
自全区组建演出队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行政村(居)文艺演出队组建工作。
目前,行政村居文艺演出队组建工作已顺利完成。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演出队,县文化局组织艺术团骨干演员深入各行政村居进行为期20多天的培训。
(四)红色文化挖掘和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要求,切实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压实责任,指定专人对全县范围内红色文化进行深挖。
(五)文化产业培育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县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响、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信息服务、广播电视、群众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产业体系,逐渐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
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点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过在县城发放宣传单、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播放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影像资料等形式,向干部群众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目前,共发放藏汉双语宣传单X余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X场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展X幅。二是结合特色文化活动,打响旅游品牌,积极组织演出等活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文化站作用不明显
一是综合文化站运行状况不理想,人气不足,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开展活动不够积极,不能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不能很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存在阵地闲置情况。二是文化功能发挥不全,虽然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已逐渐完备,但无专人维护管理和不规范管理,文体器材室没有对群众正常开放,导致健身、娱乐器材、乐器、图书等成了摆设。三是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上来,致使文化站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文化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四是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受经费、场地、设施等各方面的影响,文化活动开展次数较少,仅局限在节假日,且种类少、形式单调,缺乏地方特色,根本不能满足目前农牧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艺术团待遇解决不到位
一是近几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县艺术团队伍较为稳定,但是作为县级艺术团,团内缺乏编创人员,导致节目更新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艺术团老演员无法流转安置,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演员不在适合上台进行演出,需要进行流转安置,但是目前无明确相关政策,老演员后续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无法进行安置。三是艺术团演员因为文化企业管理不当的原因,前后合同签署时存在的身份差异,导致待遇无法统一。
(三)体制机制转化不明确
机构改革后,宣传文化系统体制机制上存在职责移交不到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协调力度不足等问题,文化活动中心职能转化不彻底以及编制资金问题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加大文化“请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重点打造的唐博会、藏博会等文化产业活动,继续宣传推广旅游文化和企业品牌,广泛开展区域文化联动,促进优秀文化资源交流与共享。
(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立足我县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哲古牧人节文化品牌,推动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利用我县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传递,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歌舞、传统体育竞技等活动,打造符合我县实际的基层特色文化品牌。
(三)推动基层文化阵地融合
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推动现有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整合、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力量整合,拓宽服务渠道、搭建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全力引导服务好党员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四)优化机构职能体系
进一步深化宣传文化机构改革,完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职能转变、职责划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文化活动,进一步打造集电影院、剧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场所为一体的宣传教育阵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职责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
(五)转变艺术团管理模式
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原则,转变当前文化企业性质的管理模式为以正科职级带领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体演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促进艺术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力加强团内建设,高强度推进演出市场业务。
(六)强化文化市场秩序规范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同意文化市场管理规则,实行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盗版、反宣、非法出版物、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