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对比原作的细节勘误以及原型和相关内容介绍(NMW突击步枪篇①)

2022-02-24 11:22 作者:FNG丶Blyat卐NooB7_  | 我要投稿

彳亍,这年也算是过完了,该咋是咋地,嗷,这回来鼓捣鼓捣突击步枪嗷。👌🏿


唠b嗑嗷:此次的对比仅针对两个游戏的武器动作和建模,不对其他方面做任何评价,也不存在踩一捧一,任何我发现的问题全部明确指出。虽然肯定有一些吹毛求疵的乘粪,但是也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说什么“手机和电脑比”“CODM够好了,没必要做细节”的我一律不待见嗷。✋👴


还是那句话嗷,不做视频是因为低技术力和保留细节,以后看到这句,不要说话。👌🏿


CODM素材在90FOV下录制,感谢钱队B6造型的配合😄


前7篇:

CV15171349(冲锋枪下)

CV14983754(冲锋枪上)

CV14773579(轻/通用机枪)

CV14566939(霰弹枪)

CV14280249(狙击步枪/弩|M79)

CV14062613(射手步枪以及补发的剑鱼)

CV13786152(手枪)


腾讯天美,嗷,你捏,在我眼里就是个弟弟。我捏,劝你一句嗷你也听听劝。没事儿吧,憋g8老CODM上去摆烂去了,嗷,正经不正经玩家都骂你,丢不丢人?在这个细节上头给人家糊弄,你还做游戏呢给人家糊弄,你丢不丢人?你有什么石粒你跟你玩家群体叫阵?你呀,好好干活吧嗷,你好好干活。你别说我上专栏上让你下不来台,嗷,说多了没有用了,嗷。🤗


1.DR-H(FN SCAR 17)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二把加入CODM的COD16枪械。天美在该枪上做出来的动作首次刷新了我对于差的底线,但是我还是太年轻了,CODM更新出M13的时候我直接幻灭了。😇

虽然这把枪在CODM的手感还可以,而且有个中空弹配件,57的射速配合3枪死的伤害倍率爆发还是比较可观,但是容错率依旧是硬伤。在CODM当今射速快就是爹的版本,它早已跟不上时代变成cjb。👎


这把枪也当然也不是搬的原厂货,而是COD16中的FN SCAR 17的稀有蓝图“叛徒(THE TRAITOR)”。作为稀有蓝图其自带三个配件:👇

弗基泰克20英寸加长枪管(FORGE TAC 20" LB)

微粒握把胶带(Stippled Grip Tape)

削弱恢复特长(Frangible-Wounding)

这是一把高度定制化的FN SCAR 17,从上机匣印字可以看出其内部编号MK13 MOD 0(不是USMC那把狙),口径7.62mm,泰普斯军械(TEMPUS ARMAMENT)为您呈现。👌🏿该枪可能参考了现实中的FNAC(下面科普环节讲)的设计,前准不在导气箍而是在顶部皮卡汀尼导轨上。该枪的上机匣做了高度定制,护木部分左右侧各做了三块镂空,有助于散热。上方的散热槽做成了两段式,更加美观。包括两侧的皮卡汀尼导轨也做了切削的刻槽,轻微减轻重量的同时更加美观也有助散热,但是也更加硌手(悲)。取消了枪管销钉的那个限制块,然后固定枪管的螺钉数量也增加到了3组。🧐但是取消限制块的设计实属迷惑,因为限制块本就是防止更换枪管时销钉丢失,将其取缔百害而无一利。👎上机匣枪身部分的宽窄过渡面做了一条凸起的不规则处理,同时下方也做了两块大面积凹刻,看上去富有层次感。空仓挂机解脱杆也不是传统的网球拍样式,而是改成了类似新款HK416的更大片的梯形空仓挂机解脱杆,更加方便找准位置。下机匣的弹匣井口做了一个切削处理。枪托使用了类似ACR步枪的枪托,但是枪托底板更大,看起来更加协调。同时ACR托的金属连接合页虽然更重但也保证了激烈战斗中的可靠性,只是ACR托用起来不如SCAR原厂托方便。🤚枪管使用了20英寸的长枪管,很明显是为了精确射击而备(但我还是要吐槽一下,你这哪够20寸啊,这顶多也就16英寸。你这管有问题啊。✋🥶)。其枪口装置更换成了一个两侧开槽的三室补偿器(按理来说应该会降低后座的),使枪口火焰和烟雾更多的向两侧喷出而非上下,减少了射击时对视野的干扰,也避免了枪口烟气向下喷出造成的扬尘。同时安装了FSS(First Signal Solutions)的延长护木,一定程度提高了延展性,但是迷惑的是,这个延长护木上面有一条皮卡汀尼导轨,下面也有M-lok接口,但是左右两侧却没有任何M-lok接口或者导轨,上方的镂空显然也不是M-lok孔,很奇怪的设计,坏。✋后握把使用使用了微粒握把胶带提高握持感。弹匣没有使用原厂的沙色半喷漆弹匣,而是黑色弹匣,可能是为了便于区分。因为其使用的弹药也做了特殊处理,被其击中的伤口较难愈合。经过上述的这些改造,这把“叛徒”成为了战场上及其精准且致命的存在。

鉴于“叛徒”使用20英寸的枪管,且枪管固定销钉为3组,其上机匣原型应来自现实中的FN SCAR 20。👇

这是一把FN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生产的FN SCAR 20S的机匣主体部分,全原厂配置。注意枪管螺钉有3组,因此限制块也比2组枪管固定销钉的SCAR-H/L长一截。除了上机匣这个,SCAR 20和SCAR-H就没有什么结构上的明显区别了。SCAR 20的枪机,下机匣,枪托等都可与SCAR-H完美互换,但是枪管是绝对达咩的✋。此外注意,SCAR 20的枪托主体是一整个金属块,不能折叠。这可能是为了更精确更耐用,但是说实话这种内部不含枪机结构的枪托,做成折叠托再好不过了。还有一件事:注意图中,SCAR 20拉机柄滑槽后面的刻字:SCAR 20S MULTI-CALIBER。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下面细说。👌🏿

上面我也说了,这款“叛徒”使用了ACR样式的枪托,我也说说和SCAR原厂托和ACR托除了旋转合页之外的区别。

这是一个SCAR原厂雪地靴枪托。枪托贴近机匣的位置两个按钮,下面那个按下可以松开枪托锁扣实现折叠。上面那个按下就可以调节托腮板高低。后面左侧的那个按钮就都知道了,按下就可以调节长度。同时上面还有一个镂空槽位,用来穿枪带。枪托底板可以拆卸掉,里面的空槽可以存储枪械拆卸和养护工具。👌🏿
这是一个马盖普(MAGPUL,位于美国科罗拉多,著名AR系配件大厂,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ACR枪托,从左到右,是锁扣按钮,按下可以折叠。同时可以看见ACR托和机匣尾连接的那片合页有一个背带环。往后,是枪托长度调节按钮。但是注意,这个虽然左右都有,但是得 左右一起 按下才可以调节长度,这一点就很不方便。托腮板也可以调节高低。游戏里那个则是用了SCAR的托腮板调节钮。但是大伙也注意到了,托腮板尾部和枪托的下半部分模块是紧贴的。这就造成如果这个枪托不伸长,那托腮板也是被锁死的,不能往上抬。所以有点自我制约的味道。再往后,是一个QD接口,用来挂枪带,这个游戏里没有。下面也有一个镂空出来的背带环。ACR的枪托底部不像SCAR托能储存东西,它的储物室在枪托的托腮板下方那一个小黑管子里,得把枪托折叠到右侧才能取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这俩枪托各有优缺点,我觉得SCAR托更方便使用但是ACR托泛用性更强一些。


然后呢,众所周知SCAR的一大特点就是模块化。借着这个我也来说一说SCAR系列的各种部件通不通用的问题。

第一,枪管。完全不通用。L,H,20完全不能混用枪管,L和H是因为口径,H和20是因为固定螺钉数量。所以,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SCAR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不同尺寸枪管”,而不是“快速变更口径”。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记。不过SCAR 20却是可以通过更换枪管来变更口径的,因为它有一个6.5mm Creedmoor(6.5mm克里德莫尔)弹药,而SCAR 20的7.62mm口径弹匣可以完美兼容这种弹药。因此SCAR 20只用换个枪管,弹匣里装上6.5mm Creedmoor弹药,就可以切换到6.5mm口径了。👌🏿

图就这样了,被逼的。😢一些6.5毫米弹药尺寸比较。从左到右分别是::.264温彻斯特-马格南,,6.5×55mm瑞典,6.5×52mm 卡尔卡诺,.260雷明顿,6.5mm克里德莫尔,6.5mm格伦德尔。

第二,下机匣。H和20上面说了,L和H这俩完全不通用。很简单,长度问题。但是,下机匣的内部组件诸如扳机组,弹匣卡榫,保险拨杆这些则是SCAR全系通用,没有问题。

第三,枪机。L和H不通用,口径和大小问题。H和20这俩完全一致,随便换。

第四,枪托。完全可以,随便换。但是COD16的枪管固定螺钉位置明显有问题,相比于现实中的SCAR要靠后非常多,要知道那可是枪机的位置。而右侧甚至没有枪管固定螺钉,这让我不禁怀疑COD16的“FN SCAR 17”能否正常使用。🥶


到了CODM中,“叛徒”被取消了削弱恢复特长,撕掉了握把胶带 但是特殊造型的枪管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原枪管。👌🏿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很明显,CODM持枪视角偏下,而且后部更加向外偏。后座表现上来看,CODM的后座很过于稳了而且是原地蛄蛹,看上去完全不像是7.62×51mm NATO弹的后座,你起码晃一晃啊。😥COD16这头是把全威力弹的凶猛后座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发都能感觉到结结实实反冲到右肩上。我这个图可能看不太出来,强烈建议找个视频多看几遍,太tm爽了。💪👴此外因为目前游戏里的SCAR基本都是老款,拉机柄是随动的,这也就成了评定SCAR射击质感的一个重要项目,“蠕动回膛”那是绝对达咩。✋对,害tm鼓捣你那中空弹呢,我回膛呢?CODM这个拉机柄后坐行程明显不到位,再加上这软绵绵的回膛,包括糟糕的贴图质量,只有拉机柄在动,里面的枪机结构完全是焊死了不动的,还有无力的后座,buff都给你叠满了,你tm糊弄谁呢?啥玩意这是,手银造成的羊尾早懈了属于是🤗COD16这个拉机柄的回膛力度,可太带劲了。虽然现实中SCAR的随动拉机柄饱受诟病,但是游戏里的话,请多来点😄。看看瞄准射击当然后座表现吧。这下CODM和COD16就差不多了,全威力弹这个打脸的感觉还原的不错。要的就是这种咚咚咚往后撞的感觉。有一说一CODM这个DR-H的瞄准射击的后坐力确实舒服,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瞄准射击时,拉机柄居然会动!(笑)要知道CODM里大多数随动拉机柄的枪械瞄准射击时拉机柄都不会动的。😇这应该也是这把枪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了吧。然后就是,音效tm给👴好好优化一下👌🏿

上面说到了SCAR的枪机运动,我放两张图方便理解。👌🏿

这是SCAR-L的图,H无非就是一个更大号的L,大差不差。这是射击时,枪机后座到最后的状态,包括空仓挂机时枪机也是处于这个位置。可以看见护木上部这仨镂空的散热孔空了出来。SCAR的枪机挺长的,能延伸到护木的位置。所以射击时护木这个散热孔可以看到类似一闪一闪的视觉效果,就是枪机往复运动造成的。👌🏿

SCAR的枪机。

这个,dddd吧,没办法啊,大伙将就将就吧🥶用作展示的是L的枪机,H的枪机要大一圈。注意枪机上部延长到前面的部分,那里有一个贯穿的孔,那就是插拉机柄的地方,因此SCAR的拉机柄可以左右互换。

教程:👇

我给你做 做个实验吧(he~tui!)假如说zhei个是SCAR的机匣吧,顶出销钉,卸掉下机匣,顺着这个枪屁股卸掉枪托再往出拉(枪机)。拉完事把垃圾,把拉机柄给它拔出来,奔里,奔里换边怼回去。👌🏿这是老版本SCAR的拉机柄,很多人都诟病说容易打手,但是换到右侧又不方便。于是SCAR SC做成了不随动拉机柄,然后最新款的SCAR也已经做成了不随动拉机柄。👐

然后这个机瞄我也多提一嘴。这绝对是COD里SCAR的祖传机瞄了,把觇孔简化,然后切一半。这也就是游戏里这正好托住准星护圈,一根机瞄不挡视野能挺好用,但是现实中哪个机瞄给设计成这样那能有人用才怪。

SCAR的AMS后准,夹在皮轨上使用。觇孔旁边有两个护翼。这个觇孔是大觇孔档位。左右两个类似齿轮的旋钮是风偏调节,旋转以左右移动后准。而纵向高度调节则是直接拧这个柱上面的棘轮。
SCAR后准的夹具就是这种最普通的样式。另外注意上面的觇孔,是一个L形的可翻折样式,前面翻折下来的是小觇孔,后面这个翻起来的则是大觇孔。后准不用的时候可以整个翻下来,这个都知道了。

SCAR的前准:

上面的这个小圆钮往上一推就可以翻折前准了。下面指的这个是前准的风偏调节,转动调节准星左右移动。然后这也可以看见SCAR步枪前端这左右两侧的两个背带环。
这应该是翻折下来的一个状态。准星护圈上方有镂空的圆孔,这个应该是方便把准星拆卸装回开的孔,然后应该也能防止护圈挡光。看看里面的准星,应该也是可以调节高低。

非空仓战术换弹动作对比:

这个……哎CODM我真tm都懒得骂你。首先视角没啥问题,但是这里就很明显看出来CODM这个手大了。7.62mmNATO弹匣搁你手里跟5.56mmNATO弹匣似的,干啥呢这是。而且,这个弹匣完全是个光板儿,上面连个弹匣卡槽都没,宁这是摩擦力卡住的弹匣是吧?🤗我不知道COD16这个蓝图弹匣有没有问题,但是我tm管你咋回事,我看着了我肯定骂你就完事了嗷。COD16这头是很正常,但是有一点我得吐槽一下就是这个弹匣卡槽明显是在弹匣壁上切割掉一块形成的,算是个镂空,但是可以看到里面却是漆黑一片,按理来说应该可以看到里面的子弹。可能是COD16只做了弹匣里上面几发子弹的建模。🤔然后是插入弹匣的动作,这个我可要tm笑死了。CODM你tm往哪插呢🤣这都能插歪来我也真是服你。然后它边往里插还能边调回来,咋的你搁这变魔术呢弹匣井外面能给穿会回弹匣井里面,人家下机匣不要面子的啊🤗这穿模就nm离谱。COD16除了那个弹匣卡槽存疑之外没问题,过了。同时也可以看见这把FN SCAR 17上机匣清晰的印字:FORGE TAC ARMS USA    CAL 7.62MM(弗基泰克美国公司制造,口径7.62mm)以及下面的枪号,不过和现实原型的枪号位置不一样。除此之外还有网球拍后面那一行:FOR LAW ENFORCEMENT/MILITARY USE ONLY(仅供执法部门/军队使用)。

空仓换弹前半段动作对比:

这边其实已经没CODM什么事了,因为CODM的空仓换弹偷懒直接用非空仓换弹动作,再补个拉拉机柄就完事的。👎

为啥不搬原版的动作呢?想想就知道了,那时候还没有检视这一说,我们看到的换弹动作,没有一个把枪的右侧路出来的。众所周知那时候CODM在第一人称状态下,甚至都没有枪械的右侧模型,所以像这种把枪翻转过来的换弹也就不存在了🤗

来吧,展示。

首先呢,CODM一个大手和这金手指就映入眼帘了。什么寄吧玩意,非空仓换弹没金手指,宁空仓金手指是吧,枪膛里没子弹有恃无恐了是吧🤗金手指这是一个,然后这弹匣,宁事硬拔下来的吧?SCAR的弹匣可是【钢】的嗷,宁想清楚。😄唉呀,我给忘力(笑),这是能解释清楚的呀。因为这个弹匣它压根就没有卡槽,那可不一拽就拽下来了😅真是神奇啊,这弹匣全威力弹后座都能稳定供弹,结果一拽就拽下来了,好神奇,好先进啊,真的是绝绝子呢🤣。这换下来的弹匣里可还有子弹嗷,这充能速度可真的牛逼嗷,看来我们CODM的战士以后上战场带一个弹匣就够力,天美聚能匣属于是😇。                      COD16这个换弹,先是把枪翻转过来检察枪膛同时右手食指去触碰弹匣释放钮,完毕后直接迅速把枪翻转回来顺势直接甩出弹匣,干净利落,帅得一批,感觉比快手换弹还有观赏性。然后注意COD16的弹匣卡榫细节,后面会说到。此外空仓挂机杆那个网球拍弹起,非常明显,无可挑剔👌🏿。不过这枪一翻过来大伙也看到了我上面说的问题,COD16里FN SCAR 17右侧没有枪管固定螺钉。坏。✋此外COD16这里体现出来一个关于SCAR的小细节,我下面说一说。

空仓换弹后半段动作对比:

CODM这头还是这个穿模回正的拖拖拉拉的插弹匣,还有nt金手指的问题。此外就是大家都能注意到,CODM的拉机柄没有挂在后也就是没有空仓挂机。这是啥呢,换个弹就能把SCAR从老款进化到新款,太牛逼辣我的天美🤗然后这个拉拉机柄上膛,哎我真的……你们自己做的换弹动作都要抽帧吗😇❓还有这个手,完全感觉不出来使力了,是拉机柄自己跑到后面然后手跟过去的,这个手的活动距离甚至都没有拉机柄活动距离长,宁上膛还带用惯性的是吗?宁这手比火药燃气反吹的劲还大是吗?什么超人🤗。包括这个手势,食指弯的都不到位。可差不多得了吧,天美的动作设计趁早打包走人回家种田。同样没有空挂,宁这动作还没几年前CSOL的SCAR动作流畅。👎😇                             再回到COD16这边。插入弹匣的动作很正常没啥好说,然后插入弹匣左手大拇指顺势去按网球拍,非常流畅,没啥可挑。

关于SCAR的弹匣,正常来说是这样的:

拿L的5.56mm弹匣举个例子,大差不差。

SCAR的弹匣卡榫:

图中是上面那张FN SCAR 20的左侧弹匣卡榫。和传统的AR不同,SCAR的弹匣卡榫在左侧有一个弹匣释放钮,总体上类似一个杠杆结构,这就对左撇子很友好,只用左手👈就可以卸掉弹匣了。👌🏿

除此之外,众所周知的,SCAR的经典45度快慢机也可以双边操作。


上面提到的SCAR的设计小细节:

这里展示的是L型的,H型是和游戏里基本一致的,这里只是展示一下这种设计的一个具体作用。

L型抛壳窗后方的挡块向后弯折,并且切出一个钩。可以作为一个卡扣,枪托折叠时上面的切槽可以卡在这上面。
枪托伸长状态下也可以折叠,完全不受影响。同时枪托折叠状态下不会挡道抛壳窗,也就是说枪托折叠时射击完全没有问题,在一些来不及打开枪托的紧急情况下,或者狭窄空间作战很有用。

回到正题。

COD16中FN SCAR 17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取消了检查弹仓的那一步,直接右手卸掉了弹匣。后面的程序那就都一样了,没啥好说的。


2.FR 5.56(CODM中错标FR .556,.556是啥子弹🤔❓)

这枪在COD16中是一个“一键三连”的点放式无托突击步枪。不过CODM这边已经有了一M16,于是FR 5.56就被改成了一把普通的突击步枪,但射速明显拉胯,应该还不到700RPM,和COD16中一组短点射1090RPM的射速,现实中1000RPM的理论射速都相去甚远。✋

yysy,CODM把FR 5.56数据换成800-900RPM的5枪致命,还原性将会绝杀,可惜改不得(悲)

不过FR 5.56在CODM出名却是因为继承自原作且发扬光大的凶猛的的垂直后坐力,非常难以控制。但是我却是挺喜欢这种后坐力,带俩压后座的配件,配合这个打脸的高基线机瞄玩起来手感意外的还不错,TTK也还算可以。

FR 5.56的精准度无论是在COD16还是CODM中都非常不错,避免了因散布打到其他位置而影响毙敌效率,而CODM中其射程也较为出色,可惜这两个优点都被后坐力抵消掉了(悲)🧐


CODM里的这一把FR 5.56也不是原厂来的。其原型应是COD16中FR 5.56的稀有蓝图“异象(ANOMALY)”。作为稀有蓝图,“异象”自带以下三个配件:👇

战术前握把(Tactical Foregrip)

磨砂握把胶带(Granulated Grip Tape)

财源滚滚特长(Mo'Moneyyyyy()

虽然和CODM里这就长一样的,但还是放个图好了。

这是一把经过科沃斯防务(Corvus Defense)深度改造的FR 5.56。其提拔内部细节做了改动,提拔后柱上也刻上了科沃斯的大logo。也改装了更短的拉机柄,看起来更加简洁。其枪托也做了改进,相比于FR 5.56的原厂枪托,护木上安装了三面皮卡汀尼导轨,方便安装战术附件,延展性得以升级。下面安装有打击工业(SI/Strike Industries)出品的Cobra战术斜角前握把,搭配后握把上的磨砂握把胶带能更好地把控枪械。该蓝图的两脚架也做了改进,看上去更加结实可靠。但是却取消了原来套在脚架轴承上的背带挂扣,可能是对那个设计的耐用性有质疑罢。其枪托背部更加平整,枪托底部也做了一个托垫,使抵肩射击的感觉相对柔和一些。枪托的整体外壳结构做了改动,可以看见没有那个固定枪托外壳上下片的大销钉了,说明这个枪托使用了不同的结构来固定枪托上下片。左右两侧的抛壳窗设计可能参考了AUG,左侧闲置的抛壳窗使用盖板盖住,上面刻了什么STD556之类的。弹匣井上也有刻CORVUS DEFENSE MODEL245以及一些CAL.223之类的什么XR245,无奈图分辨率一般,看不真切。一些枪托左侧有背带环,而下部也做了一块切槽,都可供钩挂枪带使用。不过这个枪托很明显,没有FAMAS标志的三发点射模式切换拨杆,非常的奇怪,所以这个蓝图的三发点射难道是射手手动控制的吗?😨而且这个枪托相比于现实中的FAMAS,下面这切掉的有够多的。不过这结构都换成导气式的了,鬼知道这枪枪托里面的结构有没有相比于现实原型的大改。弗基泰克(FORGE TAC)你坏事做尽。☹️

确实是个“异象”啊😨

现实中FAMAS固定枪托上片的销钉,游戏里的原厂FR 5.56也对其做了还原,但是“异象”没有

这个FR 5.56啊,有一说一不如说它就是一把披着FAMAS F1壳子的VHS。tnnd,哪有这导气式的FAMAS啊?🥶那个三发点射模式呢,应该就是后加上来的罢,整不太明白了有点。

这哪有导气管啊?👀
FAMAS的下部组件,比较复杂,塞满了整个枪托下半部分。怎么也不可能缩到这个“异象”蓝图这么小一块的吧?😰

等到下面我再慢慢说吧。😐

太魔幻了,只能说。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我一开始还寻思这射击模式有点不太好对比,但是看到CODM这个原地往复后座我就释然了。

可以看见这个持枪视角是有点出入的,CODM这个后座看上去没有COD16的大,但是我觉得这两者都差不多。但是CODM的持续后坐力表现也依旧是我最讨厌的CF式后座。还是那句话,我希望游戏里,一把枪全自动射击时,枪要呈现出一种持续往后走的感觉,而不是像COD这样原地前后乱窜。就像是某些电影里面用假枪拍摄然后演员自身抽搐来模仿枪支后座一样,尴尬且刻意。CODM这头拉机柄没有bug,很正常。瞄准射击这头呢,CODM的后座确确实实是更大一些,没啥好说的。但是我要说的就是CODM'这个抛壳,瞄准射击的时候,这一把无托步枪居然还能看见弹壳从侧面飞出来,多少有点离谱了嗷,下辈子注意点。😇

还是要说到这个机瞄嗷。

COD16里这个是直接在提拔上面架了一段皮卡汀尼导轨,然后安装了前面一个无护圈/护翼的刀片准星,后面一个觇孔照门。这也算是FAMAS的一种常见的改装方式,当然代价就是瞄准基线又高了几厘米。🆙🔝😇原来的机瞄被覆盖在下面。

FAMAS原机瞄实拍,非常的……阴阳两隔。😇

把FAMAS的提拔后柱的一个销钉薅出来,就能把整个提拔模块拆下。但是FAMAS的机瞄是固定在机匣里面的,所以拆掉提拔依旧可以正常使用机瞄。只是机瞄就变得非常窄了👌🏿

所以说改装一把FAMAS也不是啥难事,只是你别瞎穿越时空就行。

FAMAS的两根机瞄:👇

应该也是可以调节高度和风偏的一个机瞄,不过我没有找到这个机瞄的具体操作方式,所以我也就不瞎bb了。看样子这个机瞄也是可以切换大小觇孔的,不过应该不是那种“L”形的翻转觇孔,是只翻折小觇孔片,选择是否覆盖大觇孔的一个结构。🤔
FAMAS的刀片准星,这可真像个刀片啊。我没有找到调节高度的旋钮之类的,这个应该就是只能调节左右风偏的一个准星了。🧐

非空仓战术换弹动作对比:

持枪视角和握弹匣的手势略有不同。不过一定要注意的还有一个,就是CODM你个cjb又tmd金手指了是吧?🤗我不管宁这FR 5.56的快慢机是在扳机护圈里还是咋地,嗷,宁枪膛里还有子弹换弹就敢把手指放扳机前面,宁心可真大嗷,什么“This is my safety”?🥶嗷,换弹时宁也要扒拉快慢机吗?为什么刚射击完毕的时候不切换呢?😇此外,CODM宁这个弹匣咋回事啊?只有1发子弹还是咋,人COD16这弹匣里第一发子弹可是在右侧,宁可给我看清楚。👊再者,我可没见你这发子弹右下方有压住另外的子弹,啊对对对,宁的弹匣里这一发子弹就顶人30发辣,这空间压缩技术可真的先进,天美嗨科技嗷。😄插入弹匣的动作倒没什么了,好歹也是K来的动作,FR 5.56这个特殊的后挂前卡的换弹方式还是还原了的。👌🏿但是,FR 5.56换弹和霍尔格26一样,有一个灵魂的脚架晃动的物理效果,CODM这个是不可能给你做的,放心吧😇。

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CODM'这个nt金手指问题不多说了,主要看左手。可以看见CODM左手这个食指僵僵着,虽然是有学COD16食指扣住弹匣卡榫的动作,但是也只是拙劣模仿罢了。因为动作不到位,食指和弹匣卡榫还是穿模了,坏。还有着空仓换弹没有挡着的我是能看清了,CODM你这右手是tm变异了是吗?🥶FR 5.56那个握把有多粗大家都知道,宁这中指能绕握把一圈是吧,宁是何方来的妖孽?😰然后呢,这个插上弹匣的动作,很明显嗷,CODM这个是偷懒套了战术换弹的手法,这手都没握住的,笑嘻力。天美,宁这点小聪明嗷,可憋耍了嗷,属实低级。🤗COD16这头是托住弹匣底部'装上的,很正常的手法。然后拉拉机柄上膛呢,CODM这个动作玩或者看过COD16的人应该很熟悉,我下面再说。具体为啥捏,还是我上面讲FN SCAR 17的那个原因,当时CODM第一人称枪模只做一半,肯定不能给你换弹露出来右侧的😇不过CODM这个动作k好了没呢?很显然并没有,中指明显和拉机柄穿模了。🧐COD16这头呢,是把枪左倾方便使力,最主要是啥呢,可以顺便检查枪膛进弹情况(突出我大COD16这一块细节做的好啊23333)同时,COD16这头,在换弹时我们可以看见FR 5.56弹匣井上面的铭文细节:TAC FORGE SA-009421 CAL 5.56×45(弗基泰克 SA-009421,口径5.56×45mm。这个TAC FORGE可不是我打错,它枪上就这么刻的,你们有问题去找屑弗基泰克嗷)

不过这个弹匣,COD16这头做坏了,CODM也是继承来了。众所周知,FR 5.56的现实壳子原型,FAMAS F1标准直弹匣容量是25发。这基本上没有几个游戏做错。COD16这个不知道是为了平衡还是咋,做成了30发。不应该。

上FAMAS F1,使用25发直弹匣,下FAMAS G2,使用30发弯弹匣,区别还是很大的。

扩容弹匣空仓换弹匣动作对比:

这个动作,CODM和普通弹匣是完全没有区别的,鞭尸一下金手指后也没必要再去看了。COD16这边,这个换弹动作明显枪向右偏转得更多。至于插入弹匣的动作,依旧是托底。但是可以看见这个因为这个弹匣很长,所以明显比原来的短弹匣拿出来的动作要缓慢很多,这就是细节啊。

这里我是真想好好骂天美。大伙也看着了,COD16里面FR 5.56的扩容弹匣是这种四排的弹匣,和M13,Kilo 141,还有你CODM里这个M4,M16的扩容弹匣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铸币天美却是做了一个长度和原厂弹匣别无二致的弯弹匣,上面还要斜着印华夫饼的纹路,不做弹匣余弹细节又要开窗,丑陋至极。🤮39发的弹容量更是要逼死强迫症。自己做个建模,tm不如不做。真晦气诶。😇

原作中可是有50发和60发两款扩容弹匣的嗷🤗天美就宁自己搞那寄吧弹匣也能拿来用?🖕😅

COD16中FR 5.56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很正常,卸弹匣装弹匣,唯一的不同是去掉了把枪翻转过来拉拉机柄的流程,直接手乎上去拉拉机柄。

之前也说了,CODM那个换弹动作虽然不一样但是很熟悉,是直接用的快手的动作。

不过这个视角还是略有不同,这个左手也是一看就不到位。寄。


3.Kilo 141

这枪啊,怎么说呢,COD16里还行吧,到了CODM里却又是凭借这个一惊一乍的垂直后坐力出名。听说这个后坐力之前有被暗改过,我也不知道真假。不过我这人还真就挺爱玩这种劲大的,手感很带劲。而且Kilo 141精度不错,射程非常出色,TTK也够用。只是正如V导说的这枪优点都被缺点压着了,坏。然后就是这把枪在CODM里bug真不算多,所以虽然Kilo 141目前还没有出非幻化蓝图,它也是我背包常驻枪了。


CODM里的Kilo 141应该不是原厂货,根据其颜色,以及CODM中的裸枪竟然没有在护木上覆盖狼棕色,我推断其原型来自COD16中的Kilo 141稀有蓝图“千位元(Kilobite)”。作为稀有蓝图,“千位元”自带以下3个配件:👇

枪口补偿器(Compensator)

星加德19.8英寸徘徊者枪管(Singuard Arms 19.8" Prowler)

战术前握把(Tactical Foregrip)

不多bb,上图。👇

虽然这个蓝图上机匣印上了星加德军械公司的SA大logo(CODM模型可见。该图中的贴纸将厂牌覆盖住了)但是那也仅仅是Kilo 141出厂自带,星加德本身则并没有参与这款蓝图的设计制作。“千位元”这个蓝图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改装思路,其枪械本体以及枪管均是来自星加德原厂,看样子只是从星加德进了一批长枪管版本的(你这枪管哪够19.8英寸啊,顶多16寸,你这枪管有问题啊。看来COD16世界观的虚拟军企规格都虚标严重呢😄)狼棕色定制Kilo 141(Kilo 141默认全黑),然后安装了一个“巨蛋香炉”补偿器,原型大概是美国 加利福尼亚FERFRANS的CRD(Concussion Reduction Device,震荡减缓装置)。(实际上这个“巨蛋香炉”是一个快拆的补偿器,可以安插在专用的消焰器外面,也可以单独拿来泡茶叶,或者烧香祭祀,呃……多少沾点阴气。具体使用方法类似SureFire Warden以及其他的那些什么B&T的之类巴拉巴拉,但是比那些还要快一些。),护木下导轨安装了……依旧是打击工业的Cobra战术前握把(SI双杀了嗷)。当然,长枪管,补偿器和战术前握把的搭配自然也是为射手带来了舒适的射击体验,只是会略显不灵活。

不过游戏中应该对现实中的FERFRANS CRD做了改装,看样子锁定装置改了。

注意左边的LOCK,再往左还有一个DETACH,下面的旋转环上有一白条,白条转到DETACH就可以拆掉,转到LOCK就是锁止。非常的简单,非常的好用。👌🏿As low as $199.00,in stock.You know what you're getting.🤗


到了CODM这里,当然就是换回了原厂枪管,然后去除了下面的战术前握把,也仅此而已。


盲射和瞄准射击对比:

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持枪视角的不同……然后依旧是我很讨厌的原地蛄蛹前后乱窜的后座。还是那句话,我希望游戏里一把枪全自动射击时,虽然枪有前后往复运动,但是它因为后坐力累积应该是一个总体往后走的态势。此外CODM这个动作不到位这一点,在C clamp,emm或者叫TOB(Thumb Over Bore)这个握法上则完全体现出来了。可以明显看出来,COD16这个左手大拇指是牢牢扣在护木的上导轨上面的,包括整只手也是紧紧包裹住护木。CODM这边,大拇指完全没有扣住护木上导轨,包括手也没有紧密贴合。就你这持枪手法还想控住后坐力?🤗难怪Kilo 141到你手里后坐力就一惊一乍的。再来看看瞄准射击的表现吧。CODM这个和COD16的后坐力是基本上完全一致,还行。不过注意COD16这边的一个细节,它的瞄准视角,枪是歪的。嗯,不是说不好的意思。因为大伙有看见了Kilo 141的持枪姿势,导致枪整体向内侧倾斜。COD16瞄准射击时这一点微小的细节也给做出来了,不错不错。CODM这头倒是没歪,虽然没啥问题但是到底还是有这个细节的差距。

然后依旧还是说说这个机瞄。Kilo 141这个机瞄是HK的一款……算是专用后准吧。(HK Folding Rear Sight)G28,HK433(Kilo 141现实原型)等都在用。

正常状态,左后方视图。可以看见'这个觇孔也不大,和游戏里那差点成为鬼环的大小相去甚远。这很明显是可以调节高度的一款后准。往下看,这里两个“D←→U”则代表向左转机瞄向下降,反之上升。这下面应该就是有一个上下调节的转动装置。然后这个内部还有一根小弹簧,应该是用来顶住,防止松动用的。左边这片导轨夹有一个“→Open”,这个就是你按前面,顺着箭头往后推就可以把后准从导轨上卸下来了。安装同理。
折叠状态,右上方视图。可以看见右侧的风偏调节旋钮,下面“R↖↗L”,即代表顺时针转动调节照门向右移动,逆时针则向左移动。👌🏿

至于HK433前准,我着实是花了不少功夫才找到一张算是特写的图。

只找到了一张后面拍的,而且清晰度很不咋地。不过看样子是不能进行上下和左右风偏调2节,当然仅凭这一张图我也没法确定,只是做个猜测罢了。🙏

非空仓战术换弹动作对比:

CODM这个空仓换弹取消后摇的时机设定和动作不匹配,这就导致CODM中Kilo 141的战斗节奏被这个换弹严重拖慢了。我作为一个换弹癌晚期患者就被这个坑爹的换弹害死过好多次,对此是深恶痛绝。不过此下个版本据说是会修复这个问题,这我就舒服了。😇

持枪视角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动作上确实别无二致。而且CODM这一次没有出现金手指,以及明显穿模的问题,只是抽帧加速得太过于明显了。但是即使这样面对我上面说的那个问题,加速了属于是让人更加感觉像是憋着尿找不到厕所结果好容易找到了又发现里面有人在大号。咦——😇此外就是,CODM这头,天美又在骗自己了。弹匣里依旧只做了一发子弹的建模,天美啊,宁哪怕是tm只做两发子弹,都能把抱弹嘴堵上,然后tmd堵上我的嘴。但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没辙。除此之外动作上CODM还真没啥问题。细节上……弹匣卡榫这个细节想都别想了,不存在的。然后插入弹匣这两头还是我一开始说FN SCAR 17弹匣那个问题,我觉得通过这个镂空卡槽是你能看到里面的子弹的。然后就是COD16这边依旧可以通过换弹来辨认机匣上的铭文🧐:“FOR MILITARY USE ONLY  Cal:5.56mm  MANUFACTURED IN SWITZERLAND      SA SINGUARD  ARMS”,即:“仅供军用(划重点下面要讲)  口径5.56mm  瑞士制造  星加德军械”

空仓换弹动作对比:

卸掉弹匣,持枪视角有点出入……诶你看看,露馅了吧。CODM,你这剩一发子弹妹打完,诶嘿。COD16很正常,打光了弹匣。不过还是我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打空的弹匣没有里面一片漆黑,没有托弹板顶上来的细节。下辈子注意点。插入弹匣,这次两边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弹匣卡榫的细节。可以看见COD16的弹匣卡榫拨片明显奔里收了,同时上面的弹匣卡榫也翘了起来。这个细节还是很到位的,不错。拉拉机柄上膛的动作,两边也差不多,但是就是感觉CODM这头手动作就是不到位,就握不紧使不上劲的感觉。

空仓换弹鼓动作对比:

先是左手举起来……hhhhc,这两边全都穿模了。诶不是我说啊,你直接右手中指扒拉一下把弹鼓就卸掉了为啥还非得左手举一下费这劲呢?华劲儿吗?🤔啊,大概也是为了“平衡”罢。这两边都有问题那没啥好说的了呀。看第二行吧。嘿,这好家伙,CODM这弹鼓蓄能还真是快,卸下来的一瞬间就自己复装完毕了🤗COD16你也不咋地,这弹鼓里面也是空的是吧?害tm鼓捣你这换弹呢,我假弹呢?😫得,下面我重新说一遍得了。真是……啧。然后呢,CODM你不能走。你这左手啊,是tm被导轨切断了吗😅只剩一半了是吧🤣卧槽这小魔术玩得真6啊233333。之后装上弹鼓,可以看见这两边都没有做弹鼓的卡榫卡槽,也就是说,这100发的弹鼓,愣是用摩擦力固定的是吧,太nb了🤣

话说回来,COD16貌似那种AR的扩容弹匣都没有做卡榫卡槽,所以这就逼得我彻底放弃了扩容弹匣,荷枪实弹yyds✋

弹鼓空仓换弹后半段动作对比:

插上弹鼓这个动作,视角有出入。不过CODM这手法明显不一样,但是却很熟悉,莫非是M4LMG的动作?🤔算了,懒得比了,M4LMG太晦气了。然后看看拉拉机柄的动作吧,这回是看清楚了,手势不同,所以CODM这就看起来握不紧了。嗯。然后中指和手掌穿模,右手食指和弹鼓穿模,这……这像画吗?😰COD16这还能看到抛壳窗那里的一些细节,不过看不太真切我也就不多说了。

然后就是这个弹鞍形鼓啊,我之前机枪篇CV14773579就有在Holger 26那一段讲过了,不过应该没人会回去看而且那篇也是又臭又长,我就再讲一遍好了。

美国佐治亚州BETA公司C-MAG弹鼓一开始是提供给HK13,G36(主要是MG36),AR,AUG系列使用5.56×45mm弹药的枪械。后来还有MP5,Glock专用的一些9×19mmPara弹版本。作为弹鼓,是没有托弹板这个设计的,那理论上来说弹鼓主体里子弹打光停转后会有十多发子弹因无推动力停滞在输弹直道里,于是就有了假弹这个设计。

DDD结构图:

最上面的那一发子弹是双尖端分段设计,目的就是尾端做一个锥头让枪机头打滑防止误吞(

普通换弹看完了,来说说HK 433的拉机柄。

TFB(The Firearm Blog)来的。可以看见这是一个典型的折叠拉机柄,不随动。位置类似ACR,使用方法类似HK G3以及其他很多民间第三方生产的折叠拉机柄,然后应该不能扳上去卡住。然后下面的护木依旧是经典HKey。

COD16中Kilo 141快手空仓换弹动作展示:

卸弹匣,插弹匣,动作没啥区别。唯一不同就是左手这次插完弹匣就顺势按了扳机护圈前面的空仓挂机解脱钮。

HK433的两种设计:

依旧是TFB(The Firearm Blog)那拿的图,可以看见左侧的就是游戏里的拨片释放杆的样式,空仓挂机解脱钮在扳机护圈左侧前上方。而右侧的则是类似FN SCAR的AR式弹匣卡榫设计,弹匣卡榫反向延长一个左侧弹匣释放钮。而空仓挂机解脱钮则是在扳机护圈左侧前下方。

然后该说说枪匠了,也是COD16来的呗。👇

这三款枪管分别是:
19.8英寸星加德徘徊者枪管(19.8" Singuard Arms Prowler)
16.6英寸星加德SOCOM枪管(16.6" Singuard Arms SOCOM)
星加德低语者枪管(Singuard Arms Whisper)

上述枪管最大的问题:

一是尺寸严重虚标,上面我已经说了19.8英寸枪管也就16英寸甚至还要短,而这个SOCOM(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特种作战司令部)枪管,充其量也就是大概14.5英寸。😇

二是我极其讨厌的,改导气长度。大伙也看见了嗷,护木延长了,而导气箍却也是跟着护木一同向前移动了。导气长度的改变,会影响枪械的射速,后座,连发精度,可靠性乃至寿命。导气系统的长度一般都是经过多次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下来的,到你这说改就改?🤗

HK433的不同尺寸枪管。人家改导气长度了吗?🤗
以上三款枪托分别是:
星加德狙击精英枪托(Singuard Arms Sniper Pro)
弗基泰克超轻枪托(FORGE TAC Ultra Light)
FSS近战枪托(FSS Close Quarters Stock)

啧……这仨枪托也是看得我血压高啊。

来说说吧。首先第一个什么狗屁狙击精英枪托,这不就是nmd把原枪托拉长,托腮板升到最高吗?这就改个名成什么精英枪托了是吧。咱老老实实叫“展开枪托”不行吗?😇

第二个超轻枪托,枪托本身是没啥问题,但是你这AR枪托转接为啥不能折叠?原枪托都能折叠,你这不能。来解释解释?🤗

第三个近战枪托,这很明显是通过下方两个杆来固定以及实现枪托伸缩的,是一个PDW(Personal Defence Weapon,个人防卫武器)枪托的定位。但是你上面还要加一根托芯干啥?枪托全部收起然后托芯支吧出来怼人是吗?ybb😰

这仨枪托我一个都不带用的,太尬了。✋


HK433的枪托,依旧是TFB那搞的图嗷。

完全伸长的HK433枪托。这个又宽又厚枪托连杆比游戏里单薄的两根看着舒服多了。
托腮板完全升起。下面就是枪托锁扣按钮,按下就可以折叠。


科普环节:


1.FN SCAR

“万般皆下品,唯有疤痕高”。可见SCAR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然后呢,上面我也大致说一些关于SCAR的基本常识,下面大概就是讲讲历史啥的了。这枪大伙都太熟悉了,我讲点重要的也就差不多了。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在2003年10月15日正式提出特种作战部队战斗突击步枪(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ombat Assault Rifle——SCAR)的招标要求,该项目是要求采用一种全新设计的模块化武器来代替M16和M4,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不同目的更换3种长度的枪管,并能转换口径类型。

SCAR会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5.56×45mm口径的L(light),一种是7.62×51mm(原计划7.62×39mm)的H(heavy),优先发展L。要求二者零件可通用(同口径的零件共用性达到了90%,而不同口径通用性也达到了60%),坚固耐用,易于控制,故障率低,耐腐蚀且人工机效高。二者都将采用模块化枪管,而且都会有以下的几种型号:标准型(S,L:14in/355mm,H:16in/400mm),室内近战型(CQC,L:10in/254mm,H后来改成13in/330mm)和狙击型(SV,后改名LB,L:18in/457mm,H:20in,508mm)。在将来的计划中,仍将要求能够转换发射其他口径,例如L可发射7.62×39mm,5.45×39mm和6.8×43mm SPC(Special Purpose Cartridge ),而H则可发射.300WSM(Winchester Short Magnum)。

SCAR枪族均要求采用伸缩折叠托。L在标准枪管时枪托缩起/折叠全长≤29.9英寸(759.46mm),枪托展开时≤33.6英寸(845.82mm),空枪重≤7.25磅(3.29kg)。同时H长度≤现有7.62mm战斗步枪,用标准枪管时相应的长度为30.3英寸(769.62mm)和40.2英寸(1021.08mm),空枪重≤9磅(4.08kg)。

更换枪管时间≤20分钟,理想要求5分钟

MRBF(Mean Rounds BETween Failure,射击中断故障)≥2,000发,理想8,000发

固定口径是最低要求,L和H之间能随意转换口径是理想要求(现在也没能实现)

武器全功能服役寿命≥15,000发,理想90,000发。枪管寿命≥15,000发,理想35,000发

上面是对于SCAR的一些基本要求。


然后SCAR也是分实验型的,有两型样枪。

第一型

上下分体金属机匣(最早期,大概是上钢下铝合金),两根销钉固定。坚固耐用,但有点沉。后来就采用了塑料下机匣,而上机匣是挤压成形的铝材。然后L和H的不同以及枪管更换之类的各种操作细节👴上面说了,如果宁看到这忘了的话那宁就爬回去复习嗷。

可以看见这个第一型的右侧下机匣还是光秃秃的,没有防误触弹匣卡榫的凸起,弹匣井也是纯平的。握把还不是和AR通用的握把样式,而是类似SG55x系列。而且这个阶段的枪托造型非常的骚,包括也没有托腮板调节的按钮。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细节的不同。不过这时的45度快慢机,弹匣卡榫就都已经可以双面操作了。包括这个阶段就已经采用了改进的钢制弹匣了,更沉但是更耐用。👌🏿

第二型:

主要就是下机匣和枪托的改变,下机匣已经和现在的SCAR别无二致,直接看现在的就行了。

这个枪托和现在的SCAR托区别还是挺大的。主要区别是托腮板按钮的形状和位置,以及这个托腮板是有一个很大的折角,且是水平上下的三档位调节而并不是如今平滑的斜面,仅围绕一个轴心调节前边的高低。(如果不理解的话,说明宁前面没认真看嗷🤗)

量产型:

量产型就是现在看到的了。其中除了上面说的枪托,其他部件也是有一些改变:

SCAR-H的第3代改变了枪管的长度及消焰器形状,CQC型的枪管长度略有增长(13英寸/330.2mm),消焰器尺寸也比原来的长。这种加长的AAC消焰器是快拆设计,适配AAC自己的消音器

(AAC/Advanced Armament Company。自我介绍:美国声音控制的先驱和领导者。始于1994。先进武器公司由充满激情的创新者组成,在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承诺的驱动下,提供最有效的消声器和国防产品。卓越的科学,工程和设计理念是我们坚固,轻巧,适应性强的消音器的基础。从边缘发火到50 BMG,我们开发的产品适合最流行的平台和口径。我们对完美的热情确保我们提供最好的消音器和国防产品,以支持我们的军队,执法部门和平民消费者的任务。THE SILENT AUTHORITY.)

事实上第3代的SCAR基本上都安装了AAC公司的鸟笼形消焰器。在2008年公布的量产型图片中,还出现了开叉式的AAC消焰器。

此外,量产型的SCAR长枪管也已经改名叫LB了(可能精度并不能达到专用狙击步枪的水准)这一点COD16的20英寸枪管就有体现(忘回翻懂)。虽然那个长度是虚的😐


SCAR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原理,并且导气箍前端可调节。👇

典型的短行程活塞导气,活塞杆和枪机不相连。

SCAR的枪机上面有简单给看过,其实也很简单。和AR最大的不同就是枪机布局。AR类似一个圆筒,后面是复进簧,所以总体长度很长。而SCAR是一个长方体的结构,我给大致分成3块。上面是延伸到护木里的拉机柄延长块,中间是开个洞,用来容纳复进簧的导杆,下面是枪机框。

机匣拆解流程上面👴也说了,不会还有人不会吧😇
下挂FN ELGM,这是L型适配的。具体细节后面再说。
这是民用型。
上面的瞄准镜来自刘坡尔德-史蒂文斯公司,Leupold&Stevens,Inc.美国著名光学仪器及瞄准镜制造商。宣传词:无情。我们无情是因为你们无情。你不能退缩。你不能屈服。别人停下时,你继续前进。无论你们将我们带到哪里,战场上,竞赛中,还是狩猎中,我们都不会让你们失望。
上面安装的瞄准镜型号写的很清楚。来自施密特-本德:光学仪器公司。自我介绍:优质和精度,传统和创新。施密特-本德。基于激情和创造力,50多年后,施密特-本德仍然是一个家族企业。施密特-本德的创新产品深受其员工和客户的狩猎体验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队的影响。制造过程非常严格地符合ISO 9001:2000质量管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施密特-本德赢得了美国SOCOM精确狙击步枪白昼瞄准镜的合同。这个最负盛名的轻武器光学合同的授予,明确说明了施密特-本德的瞄准镜具有最好的性能。
这是16寸枪管的型号
重申一遍,这个枪托不能折叠。有一说一20寸枪管还是搭配这种大枪托瞅着均衡一些。
一把*****和皮卡汀尼导轨握把模块FN40GL  MK2/Mk13 EGLM(增强型榴弹发射器模块,Enhanced Grenade Launcher Module)是为FN SCAR配套研制的40mm多用途榴弹发射器。在与FN SCAR共同入选后,最初被称为EX13 MOD0,在FN SCAR正式定型Mk16/17后,才正式定型为Mk13 MOD0。而FN公司的商业名称是FN40GL。
Mk13 EGLM其实是基于为F2000研制的GL1下挂榴弹发射器进行改进的,发射管向前推出后可再向左或向右偏转以便装填较长的弹药,而且左右撇子都方便使用。为了适配SCAR,Mk13 EGLM有两种不同的扳机分别用于SCAR-L和H,Mk13 EGLM采用双动扳机,上膛后携带也很安全,而且随时能发射。


除了L,H和MK20 SSR(SCAR 20)上面简单说过了,SCAR还有一些其他型号:

FN IAR(Infantry Automatic Rifle):

FN公司参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IAR竞标的样枪在SCAR-L基础上改进而成,采用重型枪管,自带两脚架。FN IAR具有两种发射方式。半自动闭膛待击,全自动开膛待击。既能够提供精确的半自动火力,全自动射击时又能加快冷却速度,避免膛内温度过高导致故障。FN IAR空枪重10.4磅(约4.717kg),是入围样枪中最沉的,但仍在指标12.5磅(5.67kg)的范围内,可惜中选的是闭膛待击的HK IAR(M27)。👇

不是本篇重点就不多说了,可以简单理解成16.5英寸重枪管的HK416。然后配置的话下面表格写的很明白了,自己看吧。Trijicon:位于美国密揭根州威克索姆市(Wixom, Michigan),创立于1981年。最初的产品是把Armson公司在越战时期就已经生产的准直式瞄准仪O.E.G(Occluded Eye Gunsight)进行小型化。后来Trijicon沿用了它的双照明系统(白天光照足使用自然光,晚上光照不足使用氚光,所以也不用电池)。代表产品有TANS(Tactical Advanced NightVision System,战术高级夜视系统)激光夜视仪,ACOG瞄准镜,RMR微型反射式瞄准镜,ATWS(Advanced Thermal Weapon Sight,先进热成像瞄准镜)热像仪等。自我介绍:我们是一个创新,勤奋,善良,善于解决问题的团队。自1981年以来,Trijicon®产品和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它们将继续通过我们的理念和团队合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公司建立在信念,家庭,团队和好奇心之上,树立行业标准。👌🏿

FN HAMR(Heat Adaptive Modular Rifle,热自适应模块化步枪):

FN IAR的改进型。IAR落选后FN公司把IIAR改回了闭膛待击。但当弹膛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自动转为开膛待击,弹膛温度下降又会重新自动转为闭膛待击。新枪命名HAMR重新推出市场。


IAR和HAMR,除了一些销钉,快慢机形状和枪管之外基本看不出来啥区别,但是和普通SCAR相比没有护木上方的三组散热孔:👇

TFB

SCAR-PDW:

AUSA 2010上初次公开,超短枪管的SCAR。枪管长还不足7英寸(177.8mm)。因为护木也短了很多,为防止拉机柄打手PDW型把拉机柄设计成不随动。

可爱捏🥰

FNAC(Advanced Carbine,先进卡宾枪):

FN在SCAR-L STD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参加美国陆军2011年开展的单兵卡宾枪(Individual Carbine)招标。FNAC的新机匣取消了SCAR的枪管固定螺钉限制块,回到了第一代SCAR样枪的样式,取消了导气箍上的准星座,改成安在顶部皮卡汀尼导轨上的折叠准星,当然SCAR配套的后准也给换掉了。但导气箍下面增加了刺刀座,于是消焰器的样式也被限制成北约标准22mm接口消焰器了。另外FN AC的拉机柄不随动,但当枪机没闭锁到位时,可利用拉机柄进行辅助推机。

没有SCAR的黑枪托底板,护木上也没有那三组散热孔,机瞄和SCAR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SCAR-SC(Subcompact Carbine,紧凑型卡宾枪):

FN公司在PDW型基础上,把枪管从6.75英寸(171.5mm)延长至7.5英寸(190.5mm),推出了SCAR-SC,拉机柄依旧不随动。为减少对侧导轨干扰,FN公司设计了一种略弯曲的拉机柄,可以上翘安装或者下弯安装。

SCAR-SC首先在2017年的巴黎Milipol军警装备展上展出,当时展览的枪是5.56 NATO口径,但同时展出了.300 BLK口径的枪管。

2018年德国纽伦堡警用和警戒设备展览会(Enforce Tac 2018)上,FN公司展出的SCAR-SC配了用了一种新的枪托,枪长进一步缩短,枪托伸出全长507mm,枪托缩起时全长462mm。

两年后,FN公司推出了10英寸(254mm)枪管的SCAR-SC,另外还推出一种新的上机匣,把3点和9点方向上的皮卡汀尼导轨改成KeyMod附件安装孔。

下面这俩都是老款枪托,但是上面这张图用了新款的Keymod上机匣。👇

Holosun,国内叫昊阳,谐音叫葫芦孙。美利坚受众极多的红点品牌,代表作507C。自我介绍:自Holosun于2013年创立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最终用户带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我们通过研制有意义并且有效的科技来提高和创新我们的产品,并为之不断坚持和努力。在下面你可以找到关于使Holosun在无数品牌中脱颖而出的科技的更多信息:1.太阳能失效保护™(这个功能通过太阳能板使你的红点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仍然能通过太阳能持续工作,Holosun的一个主打技术)2.摇晃唤醒™(这个在下面的解释是在开机状态长时间静止时瞄准点会熄灭,摇晃即可激活。)以上两点应该都是专利功能。3.多瞄准点切换4.超级LED(官网介绍此功能可以在强光到无光环境下均能提供各种距离下最佳的观测强度。)5.多层镀膜6.钛合金(官网介绍此材料使产品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其5级钛合金相比于7075铝合金拥有两倍多的抗拉性和五倍的强度。(以前用过的资料直接复制拿来用了👌🏿)

新款:

枪托底板缩短了,枪托前面那个块也更短更翘了。

咱来看看FN自己的罢。

SCAR-SC和SCAR-L MK2:👇

左侧SCAR-SC:👇
5.56×45mmNATO或7.62×35mm(.300Blackout)
源自经过实战检验的FN SCAR步枪的紧凑型号
非常紧凑,适合密闭空间中使用
标准伸缩枪托
额外的枪托配置:短伸缩枪托
可折叠和调节的对接座(凹或凸对接板,就是前面那一块)
可折叠和调节偏置枪托,用于防暴或防弹面罩头盔
仅半自动或多选项的火控模组
可逆,非往复,弯曲翘起拉机柄
在整个FN SCAR家族中,高部件通用性和相同的操作人员/军械人员培训可将培训时间和维护成本最小化
可提供RFID标签/FN Smartcore射击计数器,配合升级的轻武器管理
射击训练解决方案
                   全系列配件和弹药可用                       右侧SCAR-L MK2:👇
由世界上最严苛的战斗单位测试和使用
半自动/全自动
可提供多种枪管长(10/14.5英寸)
可折叠和调节的枪托(凹枪托底板),允许2档位托腮板高度调整和6档位长度调整
可提供额外的枪托配置:可折叠和调节的枪托(凸枪托底板,就是上面SCAR-H PR 20''图里的那种)固定可调节的枪托(凹枪托底板)可折叠和调节的偏置枪托,用于面罩/配备夜视仪的头盔
伸缩枪托
3,6,9,12点钟皆有皮卡汀尼导轨
翻转机瞄
在整个FN SCAR家族中,高部件通用性和类似的操作人员/军械人员培训可将培训时间和维护成本最小化
额外的RFID标签/FN Smartcore射击计数器,可配合升级的轻武器管理
FN专人进行射击和战术训练
全系列配件
全射程的弹药,包括最近推出的FN PERMAXTM 5.56 EPR(增强性能弹药)和FN PROPASSIM 5.56 AP(穿甲)

SCAR-H MK2和SCAR-H PR 20":👇

左侧SCAR-H MK2(除了枪管以及配件那些就和L MK2一样了,直接看上面L MK2的就得了)👇
        可提供不同长度的枪管(13/16英寸)           多种弹药和配件可供选择(可以看出确实是                                    L优先)                                  右侧SCAR-H PR(也有很多重复,挑一些重要的):👇
利用了在FN SCAR中发现的成熟操作系统和模块化结构
睾精度
双段竞赛级级扳机(据说是Geissele家的)
长一体式顶部MIL-STD-1913 皮卡汀尼导轨可安装长瞄和夜视瞄准镜
下侧MIL-STD-1913 皮卡汀尼导轨

FN40 GL MK2:👇

可以安装在任何FN SCAR突击步枪上或使用一个合适的的枪托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射器
使用扳机适配器和双锁紧钳杆,与快速无缝安装到步枪上(不增加整体步枪的长度)
两个扳机都可以不改变主手的位置使用
可伸缩枪托使榴弹发射器单独使用时仍保持轻便紧凑
叶片式瞄准器可以安装在主武器的任意一侧,以获得较高的精度
拆装速度快
自动抽弹(v.)弹壳,便于检查弹膛

FN:比利时FN赫斯塔尔国营武器公司,全称Fabrique Nationiale d'Herstal,位于比利时赫斯塔尔。FN的原意是法语Fabrique Nationale d'Armes de Guerre,即国家武器公司,成立于1889年。当时在比利时军方的要求下生产了15万支毛瑟M89步枪,1897年,公司和著名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老爷子达成合作,所以很多勃朗宁手枪都是FN产的。FN的代表产品有M1910手枪,勃朗宁HP手枪,Five seveN/FN57手枪,FNP系列手枪,P90系列个人自卫武器,SCAR,即SOF Combat Assault Rifle系列战斗步枪,M240和米尼米M249通用机枪系列等等。

然后今年SHOT SHOW,FN展出了官方重制版Hi Power(多少有点急眼了)

国防和安全领域的独特投资组合
我们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一系列最先进的的,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围绕小口径枪支和相关弹药开发。我们的产品被配发到世界各地的军队,救援队和特种部队中。
我们的产品包括低杀伤力系统,小型武器,应用于空中,陆地和海上的综合武器系统,远程遥控武器平台,小口径弹药,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终端用户能力的前沿解决方案。
全球连锁公司
自1889年成立以来,该公司总部一直位于比利时赫斯塔尔,这是欧洲,欧盟和北约的中心。比利时总部的设施拥有负责设计,开发,制造,测试,营销和销售FN解决方案的部门,FN赫斯塔尔是三个全资子公司的母公司:
-FN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 FNH英国(联合王国)
-Noptel(芬兰)
FN 赫斯塔尔还依靠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为国际客户提供本地支持。

(上一篇才刚用过就复制来又用一遍,这人多少有点……😅)


2.GIAT FAMAS F1

FAMAS意为“轻型自动步枪,由圣埃蒂安生产”(Fusil Automatique, Manufacture d'Armes de St. Etienne)。即由法国GIAT集团(Groupement Industriel des Armements Terrestres)下属的圣.艾蒂安(St. Etienne)兵工厂生产。

1967年开始研制,主设计师是轻武器专家保罗·泰尔。法国研制该枪的指导思想是既能取代MAT49式9mm冲锋枪和MAS 49/56式7.5mm步枪,又能取代一部分轻机枪。 法国人认为把7.5×54mm弹改进一下就可以现代化了,因此在步枪小口径化时,法国人还在摆烂。早期FAMAS仍设计成7.5×54mm口径。但1970年法国最终也将FAMAS改为发射雷明顿M193弹🏳。1971年圣埃蒂安提交了10支样枪供法国步兵团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后对某些部件做了修改,并增加了3发点射控制装置后,于1979年向法国陆军提交了第一批FAMAS F1,并首先装备伞兵部队。法国军方原定采购40万支,但后因军费不足缩减至28万支。只是除法国军队还在用M193外此时北约各国都将弹种改为SS109。

FAMAS自带两脚架,整体式瞄具提把也很有特色。事实证明FAMAS虽然基线较高且短但是100米内点射精度极高,而且两脚架有依托射击对于精度提升也很明显。FAMAS采用无托结构,抛壳方向可以左右两边变换。有单发,三发点射和全自动三种射击方式。FAMAS不需要安装附件即可发射枪榴弹,而且GIAT为其研究了有俘弹器的枪榴弹,因此不需要专门换空包弹,即插即用。

FAMAS的枪机就大致说一下吧,因为 FR5.56是个缝合怪,枪机压根就不是FAMAS的。

FAMAS采用闭膛待击,延迟后座。类似HK G3。事实上FAMAS最初的原型甚至是用G3的刺刀,不过FAMAS的延迟枪机和G3的滚柱闭锁枪机完全不一样,是直接取自法国AA52通用机枪(1952年开始设计,采用延迟后坐式原理的弹链供弹机枪,并命名为AAT-52/AA-52。AAT-52被法军采用为制式的通用机枪。该枪采用枪机延迟后坐式工作原理,借助枪机上的闭锁杠杆延迟枪机开锁后坐。AAT-52采用德国MG42通用机枪的弹链供弹机构,伸缩式枪托,枪管可以快速更换通用机枪的闭锁杠杆延迟枪机)延迟杠杆有两个平行的L形臂(延迟杠杆),通过十字头销(插销)连接。两臂将枪机连接在机框上,十字头则控制击针位置。两臂的下端抵压在横于机匣中的一根淬过火的钢销上,上端则顶住枪机/机框的尾端面。膛压高的时候,膛内压力作用到机头端面,使机头,延迟杠杆,机框闭锁端面紧紧地挤一起,延迟杠杆不能转动,机框不能向后运动。当膛内压力下降到延迟杠杆可转动时,机框才能向后运动。此外,它还带动保险阻铁以控制击发机构。

枪机有不到位保险,如果没有完全闭锁则不能击发。

FAMAS部分拆解很简单,只用一颗子弹,弹壳撬和弹头顶就可完成,但是进一步分解比较困难。

FAMAS的枪机上面大概给看了,这次离近点。

未击发和枪机完全后座。注意那个杠杆

点射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

击锤上装有一个称为“撞杆”的部件,每当击锤被机框压倒时,撞杆便压在连杆上,后者又带动棘轮转动。

棘轮上的一个棘爪将其转动幅度限定为一个齿,另一个棘爪则阻止反转。当撞杆完成向后运动之后,便解脱连杆。随后,连杆本身又重新定位,压在棘轮上。在第三发枪弹击发后,撞杆就不再解脱连杆,射击停止。松开扳机后,已经转动到位的棘轮又回复到开始射击的位置,击锤为击发阻铁挂住。


FAMAS除F1以外各型号:

FAMAS G1/G2:

因为F1价格太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1989年底GIAT集团要求FAMAS在保持原步枪的质量的前题下降低成本。于是,在1990年5月FAMAS G1步枪正式出台。

与有200个零部件的F1相比,G1的零部件减少近50个。

F1步枪的护木和提把都是在玻璃钢骨架上浇铸树脂,而G1步枪则是喷射环氧物降低成本增加强度。同样,F1的枪托底板采用粘贴,G1则采用复制模浇铸以改善武器与射手肩膀的附着。G1步枪的提把比F1的要便宜5倍。

G1步枪取消了两脚架改用传统的背带。而F1步枪的两脚架的铰接处可安装枪背带,COD16在这里就有体现。因此,在G1的提把的两端必须开两个槽口,以便通过枪背带。不过,应用户要求,G1也可以配备两脚架和使用F1步枪的多功能枪背带。

G1取消了扳机护圈,改为握把护圈。

G1取消了连发限制器的弹簧按钮而保留了弹簧,扳机调整系统也进行了简化。G1也改进了机匣上的护木固定系统。F1更换护木需要30分钟,而G1仅需3分钟。

G1取消了枪管上的枪榴弹发射装置,改为加挂M203榴弹发射器(虽然FAMAS F1也有挂M203的),刺刀的刀柄和固定方式也做了改变。

虽然G1改了这么多但是也只是一个过渡型号。不久,GIAT就又推出了FAMAS G2。

G2相比于G1,仅仅是把弹匣改成了STANAG弹匣,有一点点类似95和97的关系(就一点)。


FAMAS FELIN:FAMAS FELIN是FAMAS的设备升级型,原本是法国研究中的未来单兵战斗系统ECAD的武器平台,最初在2001年公开,现在ECAD改称为FELIN,因此这种改进型的FAMAS又称为FAMAS FELIN。

以FAMAS G1为基础(注意弹匣井),取消提把,增加各种包括电视摄像观察/瞄准装置,激光测距仪,火控设备等等一系列光电仪器。在外形上有了更大的改进,而且光电设备了得到更新。COD16中很多FR 5.56的改模蓝图都是FELIN的裸枪改来的。包括COD7,COD17里面那些FAMAS,FARA83都多少沾点。

这俩图不知道为啥同一型号有这么大不同。👇

注意这里的G2 Shorty型号。F1和G1也有过Shorty型,但是都从未装备军队。


3.克罗地亚VHS:

HS Produkt研制。早在2005年4月16日曾经对公众展示过原型枪,当时它的外形稍为有点像以色列的Tavor(塔沃尔)突击步枪,不过总体来说其设计是比较有特色的,但在2007年的时候就改成像法国的FAMAS,量产型在2008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

2013年HS Produkt推出了VHS-2,个人认为目前无托颜值天花板。

VHS重量非常轻,原型枪空枪仅有2.3kg。可能是用了新材料。

VHS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自动原理,但一开始,枪管上还有另一个导气孔,会把一些火药气体引到枪机的后面。当枪机向后运动时,这些气体起到气垫的作用,使枪机的后坐速度逐渐放缓,最后在气体缓冲下停止,而不是撞到枪尾或机械缓冲器上停止。这样的设计使VHS步枪降低后坐力,射击时容易控制。不过这种把气体直接导入枪机的做法也失去了活塞式导气枪机不易脏的优点,就像AR那样把枪机喷得很脏,弄得到处都是(

于是2008年最终型号这个装置被取消了。

快慢机和保险柄在扳机护圈内,位于扳机前面,样子也像一个扳机,在保险位时保险柄就会落下来挡在扳机前面,看起来像是倆扳机。

VHS的提把的形状也是和FAMAS类似,两侧有护翼,内有机械瞄具和瞄准镜导轨。后来又出了一种类似G36的双瞄具整合提拔,里面有一个红点和1.5倍镜。

这个弹匣也是。一开始用的是STANAG弹匣,后来也用了类似G36的弹匣。包括后来的很多东西,比如机瞄等等都非常类似G36,所以很多人都认为VHS和VHS2是无托G36。

VHS-2:

看图就行了。

这是安装了CT-1.5×瞄准镜整合提拔的版本。可调节5cm的伸缩托,扳机上方的拨杆快慢机,可在1分钟内切换抛壳方向。曾经参加了2015年法军招标的未来单兵武器(Arme Individuelle Future)计划的招标,确实很有未来感。
D2是标准枪管长度,此外还有K2,即短枪管,类似FAMAS的Shorty型号。其下挂的榴弹发射器是
下面的榴弹发射器是VHS-BG,下挂模式。HS Produkt官网介绍:双动单发40×46mm榴弹发射器。VHS-BG配备锤锻枪管和高耐久聚合物,可以发射市场上所有40x46mm型号的榴弹——烟雾弹,HE、CS,橡胶弹等。
VHS-BG能被用作独立榴弹发射器或作为枪管下榴弹发射器。用我们的一个销钉式的快速安装系统可以简单快速安装在VHS-2步枪上。
VHS-BG的机械瞄准具安装在发射装置的一侧,根据用户需要可安装左侧或右侧。还配备有MIL-STD皮卡汀尼导轨导轨,用于安装不同的瞄具。使用可伸缩枪托,我们可以根据任务要求优化整体长度。
低后座,轻而紧凑,VHS-BG是不同任务的理想选择。👌🏿
左上角是短枪管.K2


4.HK433

这是一把还在发展中的新枪,所以资料可能不是很全(也可能我自己不会找),我也就该咋是咋的多找一些资料整合着说吧,能到哪是哪吧(自己就开摆了属于是😅)。

先来张图,嗷。

肯定能看懂

在2017年3月,HK在纽伦堡国际安全战术展览会上,展出了一款名为HK433的新步枪,并参与到德国陆军新一代步枪招标计划中。

鉴于现在的步枪核心机构基本都不做改变了,都在往各种模块化或者一些人机功效之类的地方使劲,所以就先说说HK433的特点吧。👇

可更换的枪管,带有三叉消焰器(短枪管)或鸟笼消焰器(长枪管)。N/S两档气体调节器(S即安装消音器模式,N即正常使用),以及带有HKey(不是keymod,虽然大同小异但因为间距不同所以完全不通用,导轨和其他配件都要买专用的HKey系统适配的,黑坑不愧是你)接口的下护木,扳机护圈前端的空仓挂机释放钮,两种双侧弹匣释放装置样式,上护木可切换左右侧的折叠式不随动拉机柄,不过我们现在常见的以及游戏里的HK433的拉机柄都像ACR和G3一样很靠前,最新版本好像已经向后挪了。双面快慢机拨杆(👴上面基本都有说过了。忘,上,看,懂)

HK433给人一种缝合怪的感觉,既有G36和ACR风格,又结合了HK416,甚至是G3的一些特点。

目前HK433步枪采用5.56mm口径但未来将衍生出发射7.62×51mm NATO枪弹的HK231,发射.300 BLK(7.62×35mm Blackout)枪弹的HK437和发射7.62×39mmM43弹的HK123。

依旧是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枪机回转结构,这都老熟悉了。不过其活塞杆比G36短一些。活塞头部有一根细闭气杆向前伸出,堵住泄气孔,当活塞受到火药燃气推动后,闭气杆随着活塞一起向后运动,打开泄气孔,排出多余的火药燃气,这个设计也不稀奇了。HK433的枪机框在G36基础上向前延长了一段细杆状结构以配合HK433的超小活塞,但这段延伸结构并不像SCAR一样增加枪机框导引行程。其细杆两边还各有一个凹槽,用来安装拉机柄。

枪管最初有11英寸(约279mm,无刺刀座),12.5英寸(约318mm),14.5英寸(约368mm)、16.5英寸(419mm)、18.9英寸(480mm)和20英寸(508mm)等6种长度可选,后来又增加了13.5英寸(343mm)枪管。而且HK也从头开始设计了一个快速更换枪管的系统以实现快速更换枪管。(枪管上面放过图了,别到这就忘了)而对应空枪重分别是3.25kg(约7.165磅),3.3kg(7.28磅),3.4kg(7.5磅),3.48kg(7.67磅),3.5kg(7.72磅),3.6kg(7.94磅)和3.65kg(8.05磅)。

HK433采用铝合金机匣+钢制枪机框导轨的配置,以解决此前G36将节套直接卡在工程塑料机匣上造成的种种问题。

HK433的上机匣设计比较类似ACR,我觉得优于SCAR。首先是上机匣和上护木一体式的设计,顶部全长皮卡汀尼导轨能直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装在护木上方的诸如PEQ15,DBAL以及NGAL等等的镭射指示器不会失去归零点。关于这个问题以前的枪AR就是更换一个护木,或者是枪管过后就要重新校准镭射指示器,这就比较麻烦。不过SCAR的问题是如果想更换下护木样式,那整个上机匣都要换掉(比如我上面说了SCAR-SC推出的船新keymod上机匣版本)于是民间很多第三方厂家推出了SCAR上机匣的各种改件来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之下HK433这个就比较好。然后其上护木并没有完全遮盖在铝合金下护木上方,也就是铝合金下护木向前端上部延伸了一部分。此外就是枪管依旧保持浮置,这也没啥好说的,基本要求了。(关于这个护木你去COD16或者CODM换个枪管配件一眼就看明白了。但是如果你把镭射指示器安在下护木上了,那上面我说的归零问题就当我放屁)

至于枪托啥的,上面我都说了嗷,这里不多赘述。


下面这俩图受限于专栏格式我实在是不好翻嗷,你们有能力的看字理解一下,没能力的看枪乐呵一下,就这样吧,嗷。

然后我还找到了一些外网的资料,我节 选(注意是节选)一些放出来。不过就是这些资料和我上面介绍的基本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过换了种语言罢了。我也就不翻译了。然后不想看这瞎g8节选想看完整版的话一找也就能找着,非常建议自己去看原文章(反正👴已经看完了,挺好的👍)

HK,Hekler&Koch/黑坑。即德国赫克勒·科赫枪械公司,目前世界上最nb的枪械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奥伯恩多夫。起源是1945年身无分文的艾斯蒙德·赫克勒回到故乡奥伯恩多夫,即毛瑟兵工厂所在地。在此结识特奥多尔·科赫和亚历克斯·塞德尔。1949年12月28日注册了赫克勒·科赫责任有限公司。1950年他们以造缝纫机零件开始业务,1952年建起厂房,初具规模。1955年买下伯尔工厂。1956年西德政府为了重建武装力量开始向比利时,瑞士,西班牙购买步枪。HK公司参与改进西班牙CTEME步枪的弹药并于1957年试射成功,借此机会HK开始制造枪械,1958年5月,改进型的CTEME步枪被命名为G3,HK就是从这里开始一步步做大的。(又双叒叕用了一遍)


既然都这么长了,那既然要追求刺激,就贯彻到底力。然后这正好也是步枪篇第一篇,做个纪念罢。

公司简介
半个多世纪以来,HK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为执法和军事闹剧设计和制造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领先企业。HK亦为体育和商业市场制造一流品牌的枪械。其质量,创新和安全的声誉使HK成为技术先进产品开发领域公认的领导者。所有HK产品的长期耐用性,使其在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时特别具有成本效益。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HK有一个简单而又苛刻的愿景——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轻武器系统公司。
通过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业务,我们继续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要求。作为几个北约国家的轻武器的主要供应商,HK在其几乎所有主要产品类别的市场地位上都是世界领先。
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基础是始终不渝地追求卓越。这是通过技术领导,深入的产品研发,负责任的市场营销来创造和塑造市场的战略实现的。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不妥协”不仅仅是一句格言,更是我们公司理念的核心。

结束力。

以上资料绝大多数都是我在在网上查找然后自行整理来的,外网的资料是自行翻译。大部分原文贴出来(现在这就已经已经到100张图了,再多不能放了😢),主要是做个对照。然后为了方便理解以及尽量简洁概括,可能会有疏漏和错误,有知道更多资料以及水平更高的带佬欢迎补充和指正,一些图片注释里没有放出来的外网翻译资料的原文案会在动态里补上🙏


还是金句放送嗷:我认为客观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指出,而不是藏着掖着,掩饰问题不会对游戏质量进步有任何好处,指出问题以及与与其他游戏对比实际上是一种促进,是为了让游戏做的更好。但是现在的某些**它就是分不清二者的关系,看见指出问题的,那就是在黑,我并不认为一味偏袒和庇护能有什么好处,当然**就是**,它们不会改变的,它们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所以对于游戏,该夸就夸,该骂就使劲骂就完事了,就事论事,嗷。

彳亍,那以上就是这次的CODM和MW2019的冲锋枪对比和原型,附带相关内容介绍的第一篇的全部内容了嗷。至于剩下的啥时候写,我不到啊。因为新赛季我还没有打,这两天得抓紧时间追了。

那如果觉得我整挺好,有道理,嗷,那就点个赞,嗷。想看更多的话,嗷,那就给个关注,嗷。对我帮助很大,感谢大家的支持嗷。👌🏿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再见。✋😇


目前最全最细的CODM对比原作的细节勘误以及原型和相关内容介绍(NMW突击步枪篇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