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存在论讲演录1.2——王德峰
那么我们接着刚才的说,存在论前面有五种形态。第一种就是最初的存在论。巴门尼德开创,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是同一的。这个东西不能被思维,它就不存在。就这么解释啊。别以为荒谬透顶,不。先想想他的真理在哪里。我们知道巴门尼德跟赫拉克利特学说的对立吧,对吧?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的法则是变。宇宙的本源其实就是变,他称为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对不对?因此一个原则就来了,这个事物存在吗?我们来讨论存在问题啊。它既存在。又不存在。黄河存在吗。人不能两次踏入黄河。
他的一个弟子,更厉害了,人一次都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因为这个踏河的人本身也变你知道嘛。他彻底地这个对存在问题的否定了是吧?不能讨论存在,怎么讨论存在呢?但是赫拉克利特还是有意思,如果一定要讨论存在的话,可以的。那叫逻各斯——语词啊,你离开说话,谈什么存在?有道理的啊。人的感觉都是主观的吧。个体差异极大,那个水龙头打开来,这个水是烫的还是冷的?哦,这个水太烫了,这个水还不够热。同一个水,你说真理在哪里?
你要给它一样东西。它才确定。一个范畴,叫度。对吧?那么到热和冷的关系问题上这叫温度。你说这个水太烫了,那个人说这个水不够热。不要争论了。我们共同来回答一个问题,它几度。可以了吧?范畴上去了吧?
当然赫拉克利特没抓到范畴这个东西。但他已为此做了准备,在语言中,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讨论存在之道。就是逻各斯,逻各斯本义就是语词啊。
我们进入了语言的世界,我们才进入一个公共的客观世界。我们在自己个人的感受状态当中,我们永远是在讨论什么?主观的东西。这里存在二字是用不上去的。存在这个词用不上去。凡事你要说存在,一定又要说什么?非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了。对,就这样一个意思就来了吗?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讲了。这个人是个别的人啊,每一个个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读西方哲学史,这些片段啊,叫残篇,都读过的。所以存在问题,由于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这两派的争论。突出起来了。真要解决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提出来了。于是一个学说被开创了,开创者巴门尼德。其实他是在赫拉克利特逻各斯学说往前走了。以逻各斯学说作基础,就是从语词中寻找存在之根据。我们必须承认人不能两次踏入黄河,对吧?下一次踏入它就不是那条河。你说不,还是啊。怎么还是呢?
“河床没变”。
“河床也改道”。
“源头不动”。
“源头就是涓涓细流。很难说他叫河”。
总而言之让黄河成其为黄河的。是我们对他的言说。就赫拉克利特思想被他的对立面吸收了,被巴门尼德吸收了。我们也说(话)了,那么言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呢?产生一个事物的存在的规定呢?因为有一个词。这个德语嘛,叫sein是吧?英语嘛,叫to be,就那个词来了。就像我们刚才说巴斯喀尔对的,无论我们在想要确定一个东西的时候,确定一个名词的时候,我们总是从这是开始的。
所谓从这是什么——这是烟缸。这是开始就是用一个什么,is对吧?用英语来说,用汉语来说用个是。是就是什么,思维对事物的把握。你不能说to be这个动词是一个摹状词。把外部事物的某种状态放进去,用这个词来表达,不是吧?黄河的黄倒是摹状词,就水比较浑吧。河嘛,大概有流动的意思,对吧?就像我们的象形文字所表明的那样。但是你说是,是否的是,是用英语叫to be,用德语叫sein,它代表什么事物,它不代表事物,对不对?
这个不代表任何事物的,不是贴到外部事物上去的那个标签的词,叫to be,它不是标签。唉,正是这个to be终止了什么?所谓既存在又不存在,它(所)说的就是存在的。终止了一切感性上的变化。人对外部的所有感觉的变化、流迁都终止了。
因为什么,就像我说这是黄河的时候,我还没说出黄河这个摹状词的时候。我已经先断言它什么。这是。你把它句号句掉也行——这个存在。至于你称它为黄河,前提是什么?它先被保持为同一性了。就自身同一。你们尽可以争论黄河还是白河,我们换个词吧,没事儿,你这个规则这个没事。反正它什么?存在了嘛。说它存在这个词to be。这代表什么?这个词代表什么?它不是感性的。
不是对外物的感知。它是来自思维的一种判断,一种断言,于是思维被发现了。所以巴门尼德的功劳是很大的。我们……这个我们是指西方人啊,古希腊的时候。在巴门尼德之前不知道纯粹思维的,对不对?当然已经有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了。但数学总不脱离直观吧。你说数是个范畴,不对的。它是实际地被数了,你先小时候用10个手指数吧。总要有个数的对象啊。
但这个数、数目、number本身又不是那个对象自身的属性。但这个number这个数要用上去,总要用到被直观的东西上去。你数一数一根针尖上,有多少天使,这荒谬吧?经院哲学后来的荒谬。天使是一个、天使不是感觉的对象,对吧?天使是不可被直观的。当然我们在想象中画出它的模样来了。上帝有多重?上帝有多高?没有,它不是直观的对象,但数总是要用到直观的对象上去。
于是数number,它就特别有意思。它介于感性与超感性的东西之间。所以毕达哥拉斯,虽然非常厉害是吧。他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讨论说有一个不朽的世界,这很厉害。但这个不朽的世界仍然是直观世界。
说它不朽很有道理的。三角形,不朽的啊。世界上没有任何三角形的事物。决不妨碍三角形的存在,各位同意吧。你必须同意的。三角形是我们的idea。你在现实中找不到真正的三角形。就像在现实中找不到直线、纯粹的圆。所以当你思考直线、圆这种事情的时候,那是什么?摆脱了存在的偶然性。对吧?进入了一个什么?不朽的世界。所以心很定的,它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所以那个阿基米德是吧?叫罗马士兵,你等一下,等我把这道算术题几何体演算完毕,再动手杀我吧。这就是这个精神。毕达哥拉斯的精神。但是他还没达到本体论,哦,没有达到存在论吧。因为他总是还没有脱离,真正地摆脱感性直观。所以这时候思维尚未被发现。其实没有思维也就没几何学是吧?这是肯定的。所以柏拉图后来又讲一句话、写一个话:不懂几何学的不得入内。几何学不是依赖感性经验的对吧?不依赖感性经验是纯粹直观,但纯粹直观还是直观呐。
所以这个毕达哥拉斯学说的位置就在这里了。再往前走一步,纯粹思维被发现了,pure thinking。这个发现叫范畴,范畴发现了。to be乃是一个范畴。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范畴。所以巴门尼德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包括古希腊人在内,其实没有把思维跟其他心理活动分离开。剥离开,跟其他意识活动剥离开。我在思维你在思维,好像只是我们的意识活动而已。殊不知这个意识活动里边,可以把所有来自个人的感性的东西全部清洗完毕,找到了什么——范畴。
就是这叫什么,从具体的认识中、意识活动及其结果中剥离出什么,纯粹的范畴,纯粹的思维形式。这个纯粹的思维形式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个人,倒是规定了每一个进行思维的个人。你只要进行思维,你就是进入了范畴中去了。而范畴不是你创造的。这样呢,这样一个对存在的最初的一个规定就来了。于是也就是最初的存在论来了。所以黑格尔是非常感慨的。说了,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边讲。就通过巴门尼德我们知道一件事情。逻辑的范畴不仅是我们的人的思维形式。而且还是事物的核心。外部所有事物的核心就它。思维不仅是我们的思维。而且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巴门尼德告诉我们了,是事物的内在核心。我们中国人怎么听得懂这种话?对吧?事物嘛就是被我们感性所把握到的东西。你感性把握的东西根本不是事物的内在核心,思维的内在核心是他的范畴。思维的形式本身不仅是我们的思维的形式,而且就是事物的内在核心。中国人学西方哲学的困难。是我们中国哲学思想的特征规定的。后来我们多少能懂了,现在也懂得比较清楚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佛学。当佛学告诉我们,佛性无处不在。但是佛性又不能脱离事物单独拿出来给我们看,对吧?然后每一个事物的具体存在方式都叫相。你抓住这个具体存在不放叫着相,对吧?金子有种种:金戒指,金项链,金碗,金块,金条。一个真人看到的是什么?金子本身,对不对。但是金子本身又不能脱离金器单独存在,但金器之所以是金器,又是因为它是金子本身。这样一来中国人的一种接近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就被唤醒了。哦~可以这样看事情的。那种西方式的、形而上的态度来了。它就为我们后来的近代学习西方哲学做好了准备。
所以一个对西方哲学、西方存在论比较清楚的人,认为佛学思想中的这种哲学思想是很容易理解的。你领会佛性呢就是领会行而上的东西啊。而领会者是心而不是感官。厉害了,感官看到的众相的差别了,戒指不同于项链,感官看到的,看到金子本身不是依赖感官啊,心啊,那么人类的心灵有一个不朽的一面。不朽的一面,他才能发现佛性啊,因为佛性不朽。于是这个心叫什么?本心。然后禅宗说即心即佛。我们平时那个心都不是本心,都是生生灭灭的心。在种种欲望、焦虑、希望、绝望之中活动的心,对吧?你通过对佛学的领会开始准备好,将来领会柏拉图。就这个意思了。
所以巴门尼德就为柏拉图做了准备,柏拉图给出了第一个存在的体系就是理念论。理念论、按照理念论,事物都是半存在。我举起一把锤子向全世界的人宣布,你们瞧,这才是真正的锤子。你们那个锤子不是真正的锤子,荒谬吧,很荒谬。
锤子的形态形形色色。其中任何一个形态都不能充当锤子本身。对不对?但是他们真是被称为锤子了。就像僧肇在宝藏论里面说这些金器都是金,它们都被称为锤子,锤子就是理念。它不是具体的形态。具体的形态终要变化,还生生灭灭。理念不朽啊——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锤子都毁掉,人类约好了。锤子消失了没有?没有,在我们心里,一旦需要,我们又把它创造出来了。
锤子以怎样的方式,对人来说它是怎样存在的?它是理念的存在。而不是形态的存在。你不能说这个不是……这是一个没道理的学说。对吧?我现在要把这个图钉敲到桌子上去。通常那把锤子我用了,但此刻不在场。我还是要完成这件事情,可以的。我拿手表。把图钉敲到桌子上去。这时候它是什么?锤子,对不对?锤子在我心中。因为它是我心中的一个理念。所以人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一个是感性世界,一个是心灵的世界。这个心灵的世界里面全是什么?理念——它超感性的。
好,我们再把感性世界中的事物。跟理念世界中的理念做一个比较吧。真理是谁?真理在哪里?柏拉图为什么要把存在规定交给理念?而只赋予事物以半存在。为什么?张三家里的那匹马是黄马,李四家里那匹马是黑马。无论是黄马,黑马白马都会死。马本身不会死。对不对?但中国思想没这一层,我们知道这一层是学了西方了,先是学了佛学了。我们认为只有一个世界。至于我们用马这个词,来说事物,它只是个名称。真实的东西总是被我们感官所把握的东西。
我们把这一类感官所把握到的事物,给它一个共同的名称,共名,叫马,它只不过是名称,它怎么会是一个世界呢。但是,按照柏拉图,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马这个名称是什么?是思维所把握到的东西。黑马黄马是感官所把握的东西。我们认为思维所把握的东西只是给这个事物以一个我们人类的语言所给他的一个称呼。中国人其实这么想,你怎么好说它真实存在的。个别的马都会生生灭灭。个别的马的死,表明什么?类对个体的胜利。类是感官所无法把握的。马类,类是思维的对象。个别事物是感官的对象。
思维却把握到类了。然后在类和个体之间,我们又看得非常分明。个别的消失不是类的消失。看来清楚了。思维把握的东西才是不朽的。概念的世界不是一个名词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我们中国人不愿意这么想,概念就是共同的名称。柏拉图说概念是个世界。因为它把握到的是不朽的类。这种存在论清楚了叫理论论。巴门尼德先说了这样的话,不要跟着你的感官走。感官给你的全是opinion,意见。意见还形形色色。你有你的opinion,我有我的opinion。所以它不是通向真理的道路,通向什么?意见的道路。对吧感官嘛,跟着你的思维走。它是通向真理的道路。这叫真理和意见的区分。在存在论上确立了这一点,就是理念论一定来。从巴门尼德走到柏拉图是必然的。我们细细地体会这一点。
我一直的想法就是西方哲学史的学习,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你别说:唉呀,柏拉图早期的、古代的甚至是比较粗陋的唯心主义。诶,那个按照列宁的说法叫野蛮的唯心主义,对吧。它就没真理了吗?只是它后来,按照黑格尔的语言走,它就是真理发展的一个环节啊。它后来又被后面的真理作为环节包含进去了。它并没有因此就可以彻底地否定掉。而且我们在实践上也没否定。不管你头脑的新学术多么新,在很多大的问题上、理论问题上,都还是暗中分享着柏拉图主义。甚至包括什么?自然科学。海森堡在他的那本书里面就这么讲。海森堡那本书叫《物理学和哲学》。他说今天物理学发展的目前的这样一个境界,其实没离开柏拉图学说半步。
所以我们在哲学系学习的学生很了不起的。你们就用短短的几年啊。完成了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诶,终于还走到福柯和德里达那里去了。厉害吧?不过黑格尔赞许了我们。他说人类的思想在它最初阶段所做出的非凡的努力和成果到了今天变成儿童般的游戏。就我们学习哲学史的好处就在这里。就人家费尽气力弄出来的,比如巴门尼德发现pure thinking是吧,纯粹思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理念论,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好。我们去学逻辑学了,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人类思想的伟大成果,在今天是我们随便玩玩,对吧?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你会吧?怎么不会呢。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对吧?很简单,在今天是游戏,你知道吧。儿童必经的游戏。哎,你用短短的一点时间浓缩了什么?一部西方思想史呢。所以黑格尔告诫我们要相信自己。真理已经放在那里了,到他那里大全了是吧?你就学一遍嘛好了,就懂了呀。所以每个人要有哲学修养,就这个意思。这哲学修养呢,比如说我们经过4年本科,有修养了,但其实很累。很痛苦的。
你要么不进去,进去就痛苦。进去还要走得出来。走不出来嘛,别精神病是吧?这是多产的嘛,哲学系、数学系,精神病多产的系嘛。他就没走出来,对吧?这就要看老师的引导,老师嘛还保持着他的平庸。然后帮助你健康的出来,这很重要。诶,我当时就差点出不来了。后来我还比较幸运,八字比较好。那个学到休谟哲学这一段的时候我是痛苦万分的。我知道他肯定讲出真理了,但是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因果关系有没有必然性啊这个事情。有因必有果了,哪有必然性的事情。那么休谟问题问你的必然性在哪里呢,你能不能论证它的必然性?后来发现不能论证。真不能论证,理性中毫无根据。对不对?你傻掉了,然后就跟他挣扎了一个学期呢,叫著名的休谟难题。是蛮痛苦的。所以别的系很羡慕我们。你们玩呐。哲学也没什么功课,对吧?一天到晚胡扯,听完课回去睡觉打球。他们要做许多作业呢。我说你们搞错了。硕士研究生我就跟他们讲,在我们表面的懒散中掩盖着内心的紧张。你们从来没尝过这滋味。
好不容易懂了柏拉图了了。理念论啦,懂了,接下去干嘛,批判。你试试看怎么批。终于不得了,懂康德了你知道吧,结果康德被后面一个人骂的,这个人叫黑格尔,黑格尔是这么骂康德的,它那个学说,说我们在认识事物之前先要把我们的认识工具检查一遍啊,听上去很有道理,这种想法曾经赢得了普遍的赞许,在你没搞清楚你的认识工具是否能够担保你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之前,你先别去认识啊,你先认识你的工具吧,康德学说就做这个事是吧。道理很简单,你要翻译一本英文文献,你要辞典吧,那个英文对你来说是外语对不对,假如辞典是可疑的呢,你翻了三十年全翻错了,所以你必须检查辞典你知道吧,这是多么好的想法,然后黑格尔笑他了,就好像一个老学究跟我们讲,你没学会游泳之前,切勿下水。
完了,你刚刚是康德的崇拜者你知道吧,然后黑格尔来了你迎头一棒,你又傻掉了,想想黑格尔蛮有道理的嘛,那么黑格尔有道理,康德的道理你就把他扔掉了吗,有的人就这样的,一路扔下去的,后来黑格尔又被扔掉了,因为马克思又批判过了,又有人批判马克思,又扔掉,最后结束了,一部哲学史他一点都不懂,全部发现后面扔前面的对吧,没懂过。我们以为海德格尔把前面西方哲学史的理论全扔掉了,根本没扔掉,海德格尔著作浩大吧,其实海德格尔整个一生的哲学努力就是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自我忏悔,就它的毛病是吧一一把它说出来,但这些东西都很了不起,这是海德格尔是很清楚的事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里都有现象学你知道吧,海德格尔讲得很清楚的。刚才你看还把托马斯阿奎那引出来了,只是说他这个贡献后来没人继承你知道吧,我海德格尔看清楚他对了,是吧,就这个意思了。所以,学哲学就是学哲学史,学哲学史就是一场一场思想革命是吧。那么今天我讲的这个东西呢就是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的一个序言,就我们知道存在论,但后面几个形态还没讲呢,第三组叫做存在就是物质是吧,叫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主义。存在就是作为主体的实体,黑格尔。下次再讲,讲了以后我们再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因为它是革命。好,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