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个人向)和谐高效讨论的黄金原则
1.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对人不对事,对事不对人。
意思就是评价一个人本身的时候,要和他做的事情,产出的作品分开看待。包括讨论也是,随随便便上升到个人进行人身攻击非常不友好,且容易产生只发泄了情绪却没有实质性观点内容的无效谈论。(俗称对喷。)
2. 学好语文。
字面意思。此处不包括文学性才华,仅指对于逻辑性词汇和语句的理解。尤其对于限定性、修饰用语,诸如“一般”“个人认为”“也许”“通常”“据我所知”等词汇,意义重大,不可忽略。中文是十分博大精深的语言,随意忽略修饰成分,与断章取义无异。
3.观点与立场和身份分开。
讨论观点就是讨论观点,不应该随意猜测发言人的个人立场和动机。每个人或许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动机,也会有认知偏向性,但理智的讨论不应该随意把观点本身和对方的立场挂钩,尤其不应该随意猜测对方有恶意动机。此项可联系第1条。
举例:“你这么说,我真的要怀疑你到底是什么成分了。” (我是什么成分和我的言论有没有道理有什么必然关系吗?)
4.单个观点可商议,断章取义不可取。
议论是论点、论据、论证的有机结合,每个分论点和单个论据都有适应的范围,有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单个论据和论点的对应关系,与整体论证有关联但不等同。
并列式论证,单个分论点有争议,则该分论点结论有争议。但分论点只影响一部分,不一定整体论证和结论不成立。
递进式论证,中间环节有争议,会影响最终结论可靠性。但中间的阶段性结论不可单独拿出来抛开最终结论看待,因为推理论证过程不完整。
从集合关系和逻辑关系的角度讲,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是两种不一样的体系,可以共存,但要明确区分和分别对待。
5.非数理,无绝对,不扩大原则。
论点,论据,资料等等,都有适用的范围。引用资料或他人言论式,既不代表发言人认同资料(事件)的全部内容,也不代表发言人认同所引用观点出处的全部内容和立场。只有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才会存在“绝对的对错”概念。随意扩大发言的指代范围,与随意上升至对方本人相似,都是不尊重且低效的表现。此项可结合第2条。
举例:
“牛顿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不等于
“牛顿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不等于
“我同意牛顿这个人是个好人。”(当然也不等于“我同意牛顿这个人是个坏人。”)
6.理智区分情绪输出和观点陈述。
讨论中带有个人情绪是很常见且很难避免的事情,甚至于,合理利用语气强烈的句式,如祈使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可以增强个人色彩,但本质上并不会令观点显得更有说服力。
所以,结合第123条,理智辨别个人情绪成分与观点成分,会让沟通变得更高效。
举例:
“抽卡概率说暗改就暗改了,屁话不讲,客服装死,你在逗我?”
“抽卡概率说暗改就暗改了,也没有任何通知,问客服也没有有效回复,这个操作实在是不合理。”
↑上面这两句话其实都在说“抽卡暗改”这件事,都是在表示这个操作有问题,只不过第一句加了一些个人色彩,表达了一下笔者的愤怒之情而已。
如果只是看到一个“你在逗我?”就认定是在无脑喷,而忽略了核心的“抽卡暗改”观点,那未免太粗糙了。
(可以对比一下,我只是换了个说法,评论区的反应很有意思。)
7.批判性思维和原则。
批判思维和“批评”思维,完全不是一回事。或者说,“批评”一词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批和评”,分析好的和坏的,一种是“只针对坏的进行指责”。如果是“批和评”,那当然没问题。
如果因为这是大佬说的,所以就无脑认为一定是对的;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一定是对的等等,这非常武断。所谓权威性、众性等,只能说代表“更大可能是有道理的”,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另外就是,即使是“合理的”——合乎情理的——也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存在即合理”,是指“合乎情理”,从发生原理上通顺,起因过程结果都有迹可循,并不是指“好”这个“合理”的意思,这是中文里“合理”有多重意义的锅,结合原文就更清晰明了了。这句话经常会被误用,特别是在反对一些针对诸如劣质流行事物的批评声音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搬出“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这句话不是这么用的。
无论何时,保持独立思考,这点非常重要。否则就很容易轻易被煽动,尤其是文字这种有巨大修饰空间的东西。情商高的人不仅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表达出特定的情绪,来达到对应的目的。抒情和煽情,一字之差,表现和目的性却有巨大区别。翻译君标注了“杂谈”而非“随感”的文章,就是评论为主的,偶尔也会用到抒发个人情绪的手段,用于一定程度表达一下翻译君个人的态度和立场,但评论文一定是端正议论为主的。(当然联系第1、3条,翻译君会表达个人的观点,也会表达个人的立场和态度,都可以讨论,但将翻译君的观点和立场联系起来再演绎一番,尤其是恶意揣测就不太合理了。“杂谈”和正式的“评论文”也有微妙的区别,毕竟没有那么正式,也不需要处处保持绝对严谨和面面俱到。但翻译君绝不会因为是“杂谈”就胡扯,或是随意没有根据地无脑吹或黑任何人和事物。)
翻译君不反对甚至乐于有价值的辩(si)论(bi),也不喜欢删反对翻译君的评论(甚至觉得有道理的我很多都点了赞)——只不过并不太会过多关注和在意单纯只看到了我抒情或者(极少数时候)煽情的部分就跳起来指责,进而根本没有看完也没有看懂我说的观点核心,就直接误解进而对我人身攻击的人和评论。
8.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前面讨论这么多,都没有哪一条是绝对正确的,只是更多时候作为一系列翻译君自己坚持贯彻的原则,或者说一种翻译君心中理想的状态和愿景。翻译君一直认为,尊重和礼貌,乃至道德准则,只能用于律己,这也是标题标注了“个人向”的原因,因为翻译君没法强行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虽然根据翻译君个人的观察,这样做通常可以更高效更和谐而已。)但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若非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保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底线也就足够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能聊就聊,聊不了,就随他去吧。
翻译君于
202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