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1

2021-04-27 05:44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在康德的最后一讲,是康德的目的论。康德的目的论在很多有关康德的教材里面都不是很受重视,以至于有的根本不讲。但是因为它跟道德、政治、历史这些问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最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批判我们已经讲过了康德的美学观,从审美鉴赏,康德找出了一条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说,审美是是人的诸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由于这样的一种自由协调活动,引起了一种情感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又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他的美学观是立足于人的情感能力的一条先天原则,就是人有一种共通的情感。这样一条先天原则既体现在审美鉴赏中,同时也体现在艺术作品里。那么,康德的目的论,就是从艺术作品这个概念引出的。

 一、从艺术品引出目的论原理

        我们之前有讲过艺术品和审美鉴赏的区别,我们简练的概括一下,就是审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一种主观为了满足自己的游戏;而艺术品就不可能是完全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了,我们称之为,对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一种模仿。因为艺术品的创作恰恰是以艺术品的完成作为它的目的的,但是艺术品又是要以自然的、无目的的作为最高的美来创作。所以我们说艺术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出一种纯粹为了审美体验的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现代的美学家就有下一个定义,艺术品就是有意识的自欺,明明是有目的,但是要把它当作是好像没有目的,这就是现代的美学家们给艺术下的定义。

        那么我们将这个对待艺术品的原则推广到自然界上去,就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本身。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无目的的,大自然能有什么目的呢?自从牛顿物理学之后,目的论就被赶出了自然科学,赶出了自然界。但是在一个抱有艺术眼光的人眼里,大自然看起来好像是无目的的,但是也许是某个造物主在冥冥之中有意识的造成的。就是我们假定有一个理智,在高高在上的把这个大自然创造出来,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

        但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原则有一个漏洞,就是我们在把大自然看做是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就要设想一个在自然之外的造物主,因为艺术品不会自己用材料构成,它必须有个外在的艺术家将各个部分加以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发挥他的创造性。但是如果你用这样一种眼光的话,你就要外化一个造物的上帝了,这在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批判里面已经被批判过了。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一个上帝存在,设定一个上帝存在是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自然界又像是一个和目的的,有目的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外化一个造物主来解释这样一种目的,那么只能说自然界本身有一种内在的目的,内在目的论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外在于、强加于它,而是自然本身有一种目的。就比如有机体,你不一定要设想有什么东西造成了它,你也可以说它本身有一种目的,它利用一切外部条件来实现它,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维持自己的生存。

        所以康德就把这种内在目的分析出来,他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自然物的各个部分都应该是互相产生的。艺术品就不一样,艺术品损坏了不会修补自己,这就暴露了它只是一个人工制品。而有机体作为一种自然目的,就是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组织的关系。就像有机化学,有机的,“有机”这个词就是因为它们有一种自行组织起来的能力,我们才叫它们有机的。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目的论)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