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大叔的幸福生活》,最近内卷这个词挺火的,我也来说说
中国的文字很有趣,虽然只有几万个汉字,却可以组合出很多词语。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有时候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比如最近挺火的这个词“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网上查了一下,词条解释如下: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看了这词条解释我还是一头雾水。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人来解释什么叫“内卷”,比如有一个解释:在电影院里,当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电影,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这就叫“内卷”。这个比喻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同样的收益,却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成本。
我试着从职场的现象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内卷”。比如现在的“招工难”现象,根源就是职位收益太低,却要劳动者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获得,所以就出现了干一段时间就“提桶跑路”的现象,企业不断地上演招人到“提桶跑路”的死循环而不能破解。而企业之所以给不到劳动者满意的薪资待遇,则是受成本制约,为了使产品具备价格优势,而不断地降低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支出,来保持价格优势,这样的竞争环境又是一个不断恶化的死循环,直到企业撑不下去倒闭为止。
再来说一个“职场35岁定律”,也就是超过35岁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被裁员风险,而35岁以上的失业者也很难再就业。这也是一种“内卷”。
我目前42岁失业在家三个多月,投简历无数,面试机会寥寥,至今未能找到工作。而我从毕业到现在18年来未曾间断过的工作经历,到现在也戛然而止。至于对职业前景的担忧,我其实一直都有,特别是从前几年开始,虽然工资待遇在不断地攀升,而我的担忧却越来越强烈。我几年前就给自己下了结论,在私企打工是不可能干到退休的。这个结论我认为也适用于所有在私企打工的职场人士。
之所以会出现“职场35岁定律”这种问题,其实也是企业的“内卷”,因为随着职场人士的年龄增长,他对企业的“性价比”会越来越低,也就是工资待遇越来越高,但是工作能力和付出却在下降。企业为了破除这种“内卷”,就要新陈代谢,新人换旧人,所以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被“职场35岁定律”制约,在工资待遇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就是即将黯然离场的时候。
正处于失业之中的我,也处于“内卷”状态,获得和以前一样的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降低期望值,为了维持生计,获得足够生活的收入,我却要比以前付出更多的成本。至于怎么破解自己的“内卷”状态,我目前想不出来办法!
大家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