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w-Fi随聊第103期】“设计感“—Creative Aurvana Air简评

2021-04-08 19:43 作者:量产型旗天  | 我要投稿


在2009年的5月19日,来自于新加坡的厂牌creative(创新)所推出的耳挂式平头耳机斩获了德国红点奖中的产品设计奖,并随后宣布发售,售价为300新加坡币。

时隔多年,air成为了aurvana产品线中几乎最坚挺的一只产品,仅仅经历过一次大幅度跳水,并且之后一直维持在549rmb的价位左右。(个人记忆里是从14年跌坑到现在21年,这六七年的时间内air的价格都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而且因为其设计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创新名下的耳机产品中最著名的一只。而最近吧......

因为实在不知道干啥了所以总而言之就是冲动消费了


外观方面,全身的主色调其实是一个介于钛色和香槟金的一种颜色,比起官方的渲染图来说淡很多。全身除了正面的网罩以及耳挂部分全部都是塑料+电镀出色。配备耳挂时总体重量在13g左右,耳挂共3g,本体12.7g左右,还是比较轻便的。


耳挂前段是橡胶包筋,中段采用了镍钛合金的材质,也就是俗称的记忆金属,弯折后在一定温度下会自然还原。并且在这部分涂有一层涂料,以避免引起部分人群镍金属过敏,后段则是塑料材质承接固定了中段,外周有一个金属质外壳,外侧印有创新的logo,内侧印有左右标识。尾部则是一个转轴,旋转幅度目测在240度左右,也是耳挂部分唯一一个用于调整佩戴的机械结构。也正因如此,耳挂部分的佩戴体验并不是很好,能够固定,但始终或多或少会硌着。


耳挂与腔体之间的连接,依靠的是一颗螺丝和腔体背部预留的限位空间,松紧度适中,可以徒手拧下来以拆除耳挂,这一点还挺贴心的。卸下耳挂后可以看到腔体背部的一个出气管道,底部开有一个巨大的泄气槽。正面是金属网罩+塑料外环。腔体本体没有左右标识。


线材有一定的弹性,自缠绕现象略严重,分线处印有“Aurvana”字样,带有束线滑块,插头为3.5三极单端插头,分线器,滑块,插头外壳都为金属材质。单边线缆线径约1.3mm,总缆线径在1.9mm左右。


配备耳挂时体验一般,但好在非常稳定,去除耳挂后佩戴良好,个人体感依然比较稳妥,但是后腔因为有一层电镀漆壳,所以还是可能滑落。出于收纳考虑的话,去除耳挂会显得方便很多。

主观听感部分,虽然air总体非常好整,但他和pico都属于往上盘冲的类型...听着太累。所以前端这边依然是采用PAW6000,并且后文听感基于不更换海绵套的状况。

air非常明显的是一个偏中上盘的塞子,高频十分明亮,且有着相当自然的延伸。而低频无论是量还是下潜都十分......贫瘠。总体解析力一般,动态瞬态和分离度略差,声音密度偏低。总体素质我觉得...比较一般,甚至和之前提到的mx375并没有拉开多少差距。

虽然自身素质一般,但总体的声音取向还是比较亮眼的。具体表现在人声以及中高频段器乐的演绎上。人声总体结像略微靠前,且对于比较清亮的人声比如像最近大热的yoasobi主唱的嗓音,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并不是通过使人声发飘或者显得过亮来凸显,而是本原地勾勒出人声应有的亮点。女声自然总体比起男声来说亮眼许多,许多偏低沉的男声会显得缺乏一些气力。

器乐部分,尤其是弦乐表现比较突出,但总体泛音略微显得有一些多,使得像小提琴之类的乐器会缺乏一些锐度,但总体听感依然在讨喜的范畴之内。


总得来说,air我觉得更多是设计上的出彩,无论是主色调还是总体的外形设计。虽然本体大多都是塑料电镀,但依然透露出一股纤细精致的感觉。总体外观我觉得,还是很漂亮的,加上包装盒自带一个展架,哪怕长时间不听了放边上看着也还是比较赏心悦目的。

而总体的一个声音表现,主要是听感大体讨喜,本身的素质个人觉得确实比较一般,即便这么多年air几乎一直是创新名下价控最严的产品,但个人觉得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放在现在来看都不是特别能站稳脚跟,几乎和之前所提到的mx375是一个档次。比起近几年国产的几个塞子差距则更加明显。


虽然现在二手价在200上下波动,但是考虑到假货的问题,个人建议还是稳妥起见。如果是出于外观来考虑选购的话,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声音我确实没觉得和多数人传颂的那么优秀,所以如果是出于声音考虑的话,我个人比较不建议入手。当然,一切以自我想法为主,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借来试一下。


这一期鸽得确实很久了,因为最近临近期中,很多事情堆一块了,实在没空整这个23333。

总而言之,这一期也就到此结束了,后续手边依然有一些能够分享的素材,会尽快汇总整出来。有啥想问的欢迎私信评论或加群:602700938


感谢阅读。

【Low-Fi随聊第103期】“设计感“—Creative Aurvana Air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