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所亲历的车臣战争 作者的话 这是给杜达耶夫分子看的

2023-09-11 15:19 作者:双鹰和沙鹰  | 我要投稿

我的父亲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是个基干军官,空军飞行员。他在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航空学校毕业之后即派往前线。1945年5月,他在柏林迎来战争的结束。一年之后,他在格罗兹尼近郊的汉卡拉与来自捷列克的哥萨克纳佳﹣﹣我的母亲相识。 1958年,父亲遭遇了所谓的赫鲁晓夫裁军,解甲归田。当年,许多大尉、少校﹣﹣年轻、健康、精力异常旺盛的男子汉均遭此厄运。父亲因此耿耿于怀。甚至有一次,以他特有的直率,生硬地对我说:"你想参军,没门儿!" 我明白,他的心灵深处有着尚未愈合、折磨人的伤痕。这种事情不会不留下痕迹。他正当年富力强时即告别人世:那年才43岁。 我始终牢记父亲的嘱咐,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土地规划工程学院建筑系,然而,父亲去世后,我只得中断学业,回到家乡,因为家境困难。我参加了工作,帮助母亲和姐妹。不过,到了履行自己对于祖国的神圣职责、穿上军装的时候,我递上报告,要求进人喀山高级坦克指挥学院学习,这违背了我父亲的禁令。我相信当时这样做并没有错,我毫不怀疑,父亲如果活在世上,他肯定会为儿子感到高兴。决不是因为小特罗舍夫当上了将军,成了军区司令员。父亲酷爱军队,这种感情也传给了我。事实上我是继承了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我为此感到自豪。 时至今日,我仍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自己最初的指挥员﹣﹣班长索洛多夫尼科夫中尉,连长科尔泽维奇上尉,营长叶法诺夫少校,是他们教给我军事科学的人门知识。 时隔将近30年之后,在军校以及后来两所军事学院学到的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在战争中得到应用,这是一场各个方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战争。一场在我的家乡进行的战争。一场就其特殊面都很特殊的战争。一场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在本国领土上对付匪徒的规律而言,严格地说来并不符合任何经典的公式和规范的战争。 90年代中期发生在北高加索的悲剧事件,在我国社会中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且至今引起争论。 我也许永远不会提笔写自己的回忆录了。出来奇怪。直接和间接讲述车臣事件的书已经出了不少。说来奇怪,大部分作者离他们"创我也许永远就不会提笔写自己的回忆录了。然而,直接或间接地作"中所涉及的课题实在太远。对于战争、人物(书中倒是提到了他们的名字)、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军队,他们并未真正看见,也不了解。总之,由于某些作者如此轻率的态度,便制造出了有关北高加索武装冲突的一整套神话。 万事开头难。以文学界同行制造的这些神话为基础,关于车臣战争的童话便开始四处蔓延,一发而不可收。例如,在俄国社会中,所理。如今,又一代"车臣专家"依靠这一似是而非的论点,在歪斜的谓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军队平庸无能、软弱无力的论点几乎被奉为公基础上构筑着他们那同样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结论。除了畸形的结构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参加过同达吉斯坦瓦哈比教派战斗的人。我无法容忍平凭空臆测,更无法容忍关于我那些十分了解的事件赤裸裸的谎言。 还有一个情况也促使我拿起笔来。车臣战争使得许多政治家、军事将领甚至匪徒在我国和国外声名鹊起。其中大部分人我过去和现在都直接认识。有的人我曾经见过、打过交道,我曾经同有的人一起并肩战斗过,还同有的人进行过生死搏斗。我知道他们的底细,知道每个演员言行背后的东西。然而,媒体给他们塑造的形象或者他们给自己塑造的形象,往往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姑且认为我的评价过分个人化吧。但即使这样,我依然认为可以公开表示自己对于许多"车臣战争风云人物"的态度。甚至有责任这样做,哪怕是为了保持画面的完整性也好 促使我讲述北高加索战争的,还有这样一种愿望:让大家都避免重犯90年代的严重错误,包括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严重错误。我们应当吸取车臣的痛苦教训。而如果不对这个共和国近十年来所发生的全部事件进行清醒、沉着和深刻的分析,吸取教训就无从谈起。但愿我的回忆录在这方面有所裨益。 我曾经尽量坚持记日记,这些日记对于写作本书大有帮助。记忆是靠不住的东西,所以我有时将许多事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对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读者可以发现不少日记的片段。 在此,不能不对那些帮助写作本书的人表示感谢。他们是:弗罗洛夫上校(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作战局军官),中校阿尔乔莫夫(《南俄军事通报》编辑部分析处处长),军区报的其他同仁。我还要特别感谢军事记者阿列欣上校和秋琼尼克上校,他们实际上成了本书的合著者。 在构思这本回忆录时,我想到那些在车臣失去亲友的人将是本书的读者,他们肯定想弄明白,他们的儿子、丈夫、兄弟是为了什么捐躯、又是怎样捐躯的…… 命运使我在战争中与各种人打交道:其中有政治家,最高级别的将领,匪军的首领,普通的俄罗斯士兵。我曾在不同的情况下见到过他们。其中每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坚决果断,有人消极冷漠,有人则在这场战争中玩了自己的"游戏"。 我认为最好是从那些我亲自遇见、我实际见到的人开始讲起(比方说,杜达耶夫我就不写)。不过人物中有不少战斗在"战线"的另一面。当然,我也表示了自己对于那些声名远扬的著名人物的态度。如同任何一部回忆录一样,作者的评价是有争论的,有时甚至很个性化。然而,这是我的评价,我想我有这个权利。 在复杂的、极端的情况下,就像在X光片上将人的整个实质充分显现出来,谁的价值如何,一目了然。战争中一切都暴露无遗:这里有懦弱,愚蠢,军人不光彩的行为,指挥员的错误。然而,这些都无法与俄罗斯士兵的英勇无畏、英雄主义、忘我精神和高尚品德相提并论。我国军事史中所有最好的东西都应归功于他们。指挥员在地图上画出的箭头(进攻的打击方向)无论多么在行,多么漂亮,都得靠普通战士"用肩膀去拉"。应当向我们的俄罗斯士兵深深地鞠躬,因为他们挑起了军事考验的重担,而且没有垮掉,没有气馁。 那些曾经与我并肩走过艰难的高加索道路的人,本书中未能一一提到,殊觉遗憾,不过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始终牢牢记住我的那些(从士兵到将军)战友们,在新俄罗斯的困难时刻, 他们为捍卫她的完整挺身而出。对于在战场上捐躯的战友,我深深鞠躬,他们的英名永存!

我所亲历的车臣战争 作者的话 这是给杜达耶夫分子看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