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斯科1941(鱼鹰社)翻译

2023-02-28 21:36 作者:爵总座  | 我要投稿

战役背景

尽管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种种线索都预示着德军即将入侵,但当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军跨过边境线时还是打了苏联红军一个措手不及。德军的三个主要战役集群——即北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迅速突破了苏联的边境防线并深入腹地。而在空中,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便给予了苏联空军致命的打击,夺取了制空权。正当北方集团军群在波罗的海地区狂飙突进时,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的攻势却进展缓慢,至于中央集团军群的首要任务则是确保明斯克—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走廊的安全,以便在下一阶段对莫斯科发动攻势。希特勒及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OKH)预计,苏联的军事力量将在1941的战争中迅速崩溃,只需在1942年进行局部扫荡即可。

陆军元帅冯.博克统率的中央集团军群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周便取得了重大成功,苏联西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被包围在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地区。在短短七天之内,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就向前推进了325公里,历尽了十余天的艰苦战斗,成功于明斯克汇合,苏联西方面军损失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2500辆坦克,另有30万人沦为战俘。在战争爆发两周后,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被召回莫斯科并执行枪决。

正当德军着手处理明斯克包围圈时,斯大林命铁木辛哥元帅接管西方面军并着手在斯摩棱斯克周围组织一道新的防线。铁木辛哥的任务并不轻松,他只能将西方面军的残余兵力重新整合,同时匆忙部署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1941年7月15日,当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重新进攻时,德军几乎复制了此前的战术;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再次从侧翼包抄,几乎要与从另一侧进攻的第二装甲集群汇合,就在灾难几乎要重演的时刻事情却出现了转折,德军的两个装甲集群在收拢口袋时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是苏军的拼死抵抗,另一方面则是德军高层的战略分歧导致的。古德里安让麾下主力继续向东挺进,至7月17日,他的装甲先遣队攻占并守住了距莫斯科仅300公里的叶利尼亚(也是杰斯纳河上重要的桥头堡)。但在7月23日铁木辛哥发起了反击,突破了德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薄弱的包围网,此举令许多苏联军队得以逃脱。得知此事的博克勃然大怒,强硬地要求古德里安停止东进;可直到7月27日古德里安与霍特部才最终收紧包围圈,至于包围圈内的战斗则一直持续到8月5日。苏军在为其两周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战损率高达百分之81,损失了3200辆坦克,另有31万人成为战俘。

至七月中旬,中央集团军群两度粉碎了苏军的防线,一些德军先头部队甚至距莫斯科只有不到300公里。然而苏军对于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反击力度越发加大,另两个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也在逐步放缓。同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状况也相当堪忧,急需休整并为下一阶段的行动做好准备。1941年7月19日,希特勒在《第33号元首令》中做出了那个饱受后世诟病的建议,即将当前阶段的进攻重心由中央转移,支援侧翼尤其是南翼的进攻。命令中还明确了摧毁盘踞于基辅及列宁格勒周围的苏军部队为优先事项,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的两个装甲集群被调离以支援邻部。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希特勒认为苏联西方面军已然失去战斗力,因而其命令博克“继续以步兵向莫斯科方向进行有限推进”。霍特的装甲集群和一个步兵集团军将向北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至于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将与魏克斯将军的第二集团军向南包抄基辅。如此一来,克鲁格的第四集团军是中央集团军群唯一一支实际上还位于作战序列中的部队(但其主要兵力和资源基本都用来保护叶利尼亚的桥头堡,几乎无力向前推进)。

虽然许多历史学家至今仍对希特勒将进攻矛头转向基辅的做法提出批评,但事实上从军事角度而言这个决策是合理的。基辅周围的苏军是斯大林在1941年所保有的最强大的一支重兵集团,根本不可能对他们坐视不理;如果博克所部继续向莫斯科推进,而基辅还在苏军手中的情况下,那么苏联西南方面军的44个师几乎肯定会对古德里安所部的侧翼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如果第二装甲集群不南下,仅凭自身实力南方集团军群很难在基辅方向取得进展,这本质就是失败。此外这个决策也符合德军作战的优先级目标:第一是摧毁苏联军队,第二是夺取关键的经济及资源地区,第三才是攻占莫斯科或列宁格勒这样标志性的城市。古德里安的行动造就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苏军在基辅战役中损失了616000兵力,西南方面军几乎被完全消灭,南方集团军群得以得以迅速攻占乌克兰及克里米亚的大部分地区。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辉煌的史诗大捷。

随着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态势,苏联获得了重整部队、组织新防线的宝贵时间。但是比起在莫斯科外围组织防线,斯大林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战术,致使预备队在过早的反击中被消耗殆尽。朱可夫将军受命指挥最高统帅部的预备兵力对斯摩棱斯克地区进行反击试图摧垮已经被严重削弱的中央集团军群。自1941年8月28日—9月8日,苏联西方面军发动了一系列笨拙的攻势,非但未能突破德军防线反而使自身蒙受了重大损失。唯一称得上胜利的是消灭了叶利尼亚突出部,德军在蒙受重大损失后于9月6日放弃了该地区。朱可夫位于叶利尼亚的反击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第一场战术胜利,但过早地将兵力投入反攻使得尚在重整的西方面军又一次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在南面斯大林命令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向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发动进攻;斯大林下令“古德里安所部必须被粉碎”,然而叶廖缅科为其五天的反攻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损失10余万人的灾难。事实上斯大林过早的在夏末进行反击是其军事指挥上的一个重大失误,此举严重削弱了苏军的后备力量。

1941年9月初,基辅的战斗已然达到高潮,到那时为止除了北方集团军群未能按计划夺取列宁格勒外,希特勒对于巴巴罗萨的整体进程相对满意。苏联的大部分陆军和空军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关键的资源地区都在德国人的掌控之中。希特勒曾考虑在拿下乌克兰后整体战线转为防御态势,至于列宁格勒则用围困的方式使其屈服。事实上希特勒从未将莫斯科视作第一阶段作战的重点,他认为比较稳妥的方案是让德军在冬季重整后第二年再行出兵攻克。然而这一次希特勒被他手下的将领说服了,包括博克、凯塞林、古德里安和霍特在内的高级将领劝说希特勒,他们认为鉴于目前苏军已遭重创,拿下莫斯科将易如反掌。虽然希特勒希望在41年给予苏联致命的打击,但事实上德军高层已经着手制定了大量将在1942付诸实施的后续计划,并且希特勒清楚地认识到即将到来的冬季将给德军的攻势带来极大困难。在夺取基辅后,希特勒曾认真考虑暂停作战行动,但以博克为首的高级将领劝说他攻占莫斯科是可以实现的,这个险值得一冒。



莫斯科1941(鱼鹰社)翻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