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权利要求,找到规避方向?

权利要求是专利规避的重点。为了避免专利侵权,进行规避的产品不得全部包含专利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大家要注意,添加一项额外功能或部件并不能防止侵权,因为专利权利要求里的每一项内容仍然可以在侵权产品中找到。所以权利要求的特征越多,我们能够改动的范围就越大,侵权专利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如何分析权利要求
专利规避和专利侵权一样,只考虑权利要求,需要借助说明书和检索历史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所以权利要求的结构和每一个limitation的保护范围都必须清楚。
在进行规避时主要针对以下3点:
(1)找出覆盖了发明重点的limitation,即Controlling Limitation,并着重分析,寻找突破口;
(2)对每个controlling limitation进行分析,尽可能清晰的知道它的保护范围,这一步需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3)关注专利的审查过程。很多时候在专利审查过程中,申请人会对权利要求进行更改,或者在和审查员答辩、会面时放弃了一些权利,原因是审查员找到了一些先有技术。这些更改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突破口,例如:原来的权利要求是“an elongate rod connects A and B”,后面更改为“an elongate rod connects A and C”,并说明之所以更改是因为先有技术就表述为A和B连接。这时如果我们的产品也是A和C连接,就需要进行修改,更改后侵权专利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还需要注意,申请人和审查员之间有没有激烈争论的地方,往往申请人最后做出让步的内容,就值得我们考虑加在自己的产品里。

二、如何找到规避方向
专利规避的重点是权利要求,通过阅读说明书来理解权利要求里每个element的含义,并把设计完的规避方案和权利要求进行对比,跳出专利的保护圈。那从规避的角度出发,应该更加关注专利的哪些方面呢?
1. 设备的结构,最好可以用图形表示。不要以说明书里提供的图形为准,要根据权利要求勾画出它所保护的结构。
2. 这个结构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模式)运作的。如果是机械类产品,如家居、玩具、汽车部件等,要看结构内部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如果是信号处理类产品,如网络、通讯等,那就要跟踪信号,找到它内在的逻辑。
3. 运作形式(模式)下得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成品的展示,并列举它的好处。
4. 说明书是怎样覆盖这个运作形式(模式)的? 是否可以得到和权利要求同样的结果? 是否有其它结果?
以上几点可以通过查看权利要求,参考说明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之后应当对专利的保护范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实践经验来看,改变结构是专利规避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