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

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中长期生活着许多游牧部落,他们处于奴隶社会。由于水源和牧场十分稀少,他们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相互仇杀,整个半岛十分落后。不过到了六世纪后期,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两大帝国之间长期爆发战争,使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不敢再走两国相争的波斯湾和尼罗河一带,而改走南边的阿拉伯半岛。这些商人的活动使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其中,红海边上的麦加最为繁荣。
大清真寺 当时,麦加城内盛行多神崇拜,城里的古莱什贵族为了压榨百姓,一会儿搬出这个神一会儿搬出那个神让百姓交钱。但在610年,城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人,此人是一个商人,25岁时和麦加一个富婆结婚后不再做生意,而是天天跑到山洞里思考人生。他自称自己在山洞里遇到了天使,随后创立了一种叫伊斯兰教的一神教,说宇宙只有真主安拉一个神,并在城里进行传教活动。很快城内大量平民和少数商业贵族都信了这个教,成了“穆斯林”。但人家那些大贵族可是一直用多神教来收钱的,你现在成天宣传一神教,还让人家怎么赚钱?于是以倭马亚(伍麦叶)家族为首的贵族豪门们开始全面迫害屠杀穆斯林,穆罕默德的后台哈希姆家族也不保护他了。于是他只好拉上穆斯林们逃离了麦加,跑到了北方的小城市雅特里布城。由于穆罕默德被称为“先知”,所以他来了之后此城就改名为麦地那•纳比(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先知统一阿拉伯 到了麦地那后,穆罕默德调解了城内各部落之间的争端,建立了穆斯林公社(乌马公社),自任最高领导,全体社员都共同信奉伊斯兰教,严禁私斗。从624-630年间,穆斯林公社多次与麦加古莱什贵族的军队爆发冲突,穆斯林公社屡战屡胜,不断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渐获得了半岛上其它部落的支持,力量压过了麦加古莱什贵族。 630年,穆罕默德决定正式和麦加贵族做个了断,亲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投降,城里人主动皈依伊斯兰教。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宣布归顺穆罕默德的统治,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统一后的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帝国,尊奉伊斯兰教。632年,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穆罕默德去世,他生前没有规定怎么产生继承人,所以阿拉伯帝国初期采用了选举制。选举了穆罕默德的岳父艾布•伯克尔为首任哈里发(“哈里发”是对穆罕默德继承人的称呼,也是帝国专制政体的最高元首,同时掌控军政、税收和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指哪打哪)。为了巩固统治和扩大土地、商路,艾布•伯克尔一上位就发动对叙利亚的侵略战争,大获全胜。不过老艾在位2年就死了,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才正式发起了长达100多年的“大征服”运动。635年,阿拉伯大军同时入侵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阿军很快歼灭了五万拜占庭大军,拿下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638年又拿下了圣城耶路撒冷。占领叙利亚后,四万阿拉伯军队掉头东进,637年攻占伊拉克,继续向伊朗高原推进,642年卡迪西亚之战彻底击败了波斯军队,不久便彻底灭掉了萨珊波斯。同年,阿军在西线攻克了埃及。不过,阿拉伯帝国在灭掉波斯后反而迅速被波斯文化反噬。波斯贵族也在后来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得到哈里发大量起用,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包括萨珊波斯的政治体制也融入到了阿拔斯王朝的制度中。 欧麦尔死后,穆罕默德的女婿奥斯曼•伊本•阿凡成为了第三任哈里发,他在位时整理了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并先后攻占了亚洲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非洲的利比亚。还征发小亚细亚沿海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控制地中海。 不过,由于奥斯曼是倭马亚家族的人,其家族曾参与迫害先知的行动,所以当年先知的后台哈希姆家族对其担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应该由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当哈里发。这些人被称为什叶派,而其他承认奥斯曼合法性的穆斯林被称为逊尼派,两派相争,伊斯兰教开始分裂。 656年,奥斯曼突然被刺杀,阿里强行上位。但是倭马亚家族并不承认阿里哈里发的地位,他们的首领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与阿里数次冲突,双方僵持不下。就在这时,支持阿里的什叶派中的一部分激进派又对阿里不满,他们组成了一个哈瓦利及派,在661年刺杀了阿里。随后,穆阿维叶上位成为哈里发,他宣布用世袭制代替选举制,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将首都从麦地那迁到大马士革,用纯白色旗帜(不代表投降)代替原来的纯黑色旗帜(倭马亚王朝因此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白衣大食)。从此,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又称神权共和时代)结束。
四大正统哈里发 倭马亚王朝建立后,定阿拉伯语为帝国官方语言,巩固了统治,随后继续对外扩张。664年攻占阿富汗,直抵中国唐朝边境和吐蕃边境,还征服了印度西北部。阿拉伯人还三次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但被拜占庭用希腊火打得大败,只能撤退。在西线,阿军彻底征服了北非,使北非的柏柏尔人归附并绿化,并以他们为主力部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灭掉了占据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随后又翻过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但在732年被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击败,只能退回西班牙。 至此,大征服运动结束,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全国人口达3400万。为了管理这么大的领土,帝国向各地派出了军政官员(总督)、税收官员、宗教官员管理,当然这三样权力最终仍然归属中央的哈里发。
大征服运动 但是,倭马亚王朝对被征服地区实行残暴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并且王朝建立时曾对什叶派进行镇压和迫害,但是最后仍然没能把什叶派彻底镇压下去。加上晚期的倭马亚王朝贵族生活豪华奢侈,哈里发一代不如一代,残酷剥削人民。民族、宗教、阶级三大矛盾会聚,使反抗倭马亚王朝的力量越来越强。 747年,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玄孙,什叶派伊玛目艾布•阿拔斯联合什叶派穆斯林和呼罗珊地区起义军的首领艾布•穆斯林,于750年击溃了末代倭马亚哈里发马万二世的军队,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艾布•阿拔斯成为哈里发,他大肆迫害屠杀倭马亚皇室,又残酷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还下令将之前所有的倭马亚哈里发全部掘墓焚尸。他还自称为“萨法赫”(“屠夫”“放血者”),他又下令把倭马亚王朝的纯白色旗帜和白衣全部改回纯黑色旗帜和黑衣(黑衣大食)。如此残酷和暴虐的手段使很多地区都不承认新政权,骚乱不断。 751年,艾布•穆斯林率领15万阿军与高仙芝率领的两万唐军和一万葛罗禄番兵在怛罗斯交战。由于葛罗禄番兵突然反叛,阿军惨胜。 754年,艾布•阿拔斯因天花去世,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曼苏尔)继位。他继位后杀了功高震主的艾布•穆斯林,镇压了各地骚乱,稳住了国内局势。并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边修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他奠定了阿拔斯王朝全盛的基础。
刚建成时的巴格达 到了哈伦•拉希德和马蒙两位哈里发执政时期,阿拉伯帝国达到全盛。人口超过4000万,首都巴格达工商业十分繁荣,拥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和金碧辉煌的宫殿、清真寺。与中国的长安和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并列为当时世界三大城市。国库里的粮食和金钱非常充盈,农业生产十分发达,两河流域一片沃土。此外,帝国的对外贸易也十分繁荣,阿拉伯商人的足迹东至中国,西至北欧。830年,马蒙还在巴格达开设“智慧宫”,用以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招揽人才,翻译各国典籍。天文、教育、医学、文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如《医学集成》《医典》《一千零一夜》等,当然,还有咱们最熟悉的阿拉伯数字。
全盛时期的巴格达
巴格达的众多民居和坚固城防
中世纪插画中的阿拉伯学者 但是,繁荣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以哈里发为首的王公贵族们为了满足自己豪华奢侈的生活,不断加强对下层农民、工匠、奴隶的盘剥。下层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而上层的大家族、大官僚、富商等却过着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生活。由此导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引发了多次起义。 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发动“红衣军”起义,一度发展到30万人,控制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波斯西部的广大地区,坚持斗争了20年,沉重打击了哈里发的统治。直到837年才被镇压下去。 巴贝克起义失败30年后,又爆发了黑奴起义。没错,黑奴并不是在早期殖民掠夺时期才出现的,而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就出现了。从建朝开始,阿拔斯王朝就不断从东非抓捕黑奴运到美索不达米亚强制进行农业生产,黑奴的处境十分悲惨。869年,哈瓦利及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率领黑奴起义,很快发展到20万人。871年甚至一度打到离巴格达只有20公里的地方,但最终仍在883年失败。
猎捕黑奴 890年,伊拉克南部的库法又爆发了卡尔马特教派起义,势力迅速扩展到波斯中亚一带。并在899年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延续了200多年。 比人民起义更要命的,是帝国统治集团在政治上的分裂。 早在756年,倭马亚王朝皇室的幸存者就在西班牙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不服从阿拔斯哈里发的统治。788年,什叶派穆斯林又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了伊德利斯王朝。 同时,由于阿拔斯王朝大量任用波斯、突厥等异族贵族主持朝政,使原本为征服者的阿拉伯人的势力反而不断削弱。再加上哈里发推行军事封土制,使总督和军事将领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中央的命令,宣布独立。800年,大将伊本•阿格拉布在突尼斯建立了阿格拉布王朝。868年,埃及总督艾哈迈德•图伦建立了图伦王朝。而在亚洲的呼罗珊和中亚一带,又出现了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等多个小国。 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又在北非建立了法蒂玛王朝,使用绿色旗帜和绿衣服,被中国称为“绿衣大食”。法蒂玛王朝随后攻占了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哈姆丹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等多个亚洲小国。到了十世纪,就连老家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也脱离了哈里发的统治,哈里发能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了巴格达一带。945年,波斯人建立的白益王朝的统治者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将阿拔斯哈里发变为傀儡,反杀了曾经征服波斯人的阿拉伯人。从此,帝国彻底分裂。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1055年,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突厥帝国灭了白益王朝,又把阿拔斯哈里发变为了自己的傀儡。 12世纪中期,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落,阿拔斯哈里发终于乘机摆脱了控制,统治了伊拉克。但他们从此也只能守着这点地苟延残喘了。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崛起,横扫欧亚。1258年,在第三次蒙古西征中,旭烈兀的蒙古西征军攻陷了巴格达,杀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并屠城(一说屠9万,一说屠80万),焚烧城内宫殿和建筑,阿拉伯帝国灭亡。堆积如山的尸体在西亚的高温中迅速腐烂发臭,巴格达这座“智慧之城”被淹没在恐怖和烂臭中,曾经辉煌灿烂的伊斯兰黄金时代也到此彻底结束了。
伊朗《史集》中反映蒙古军围攻巴格达的插图,十分抽象。
蒙古军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和他的两个儿子关进金库:“你们不是喜欢黄金吗?吃了它们!”
形象的蒙古攻城部队 阿拉伯帝国灭亡了,但它留下的伊斯兰教依旧统治着比它全盛时期还大的领土,连摧毁帝国的蒙古人也纷纷被伊斯兰教反噬。它在吸收、创造和传播科技文化方面的贡献也是永不可磨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到今天也依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