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频配套 | 杜甫《客至》备课思路

2023-01-06 13:00 作者:高中语文-凝语素笺  | 我要投稿

一、课本原文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112页

二、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lǒng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并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寓居草堂的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安稳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据《杜诗详注》统计,寓居草堂这一时期杜甫留有两百四十馀首诗。而且杜甫这一时期的诗作也一改过去的凄苦沉重,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体裁上,都变得更加丰满,其中不乏清新明快的田园诗。为什么杜甫到成都后开始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要寻求答案,我们必须来到杜甫当年在成都的住所,杜甫草堂,关于这里的环境,我想让同学们通过成都杜甫草堂的美景图云旅游一番,这些图片都是我从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公众号上下载的,如果通过这节课有同学喜欢上了杜甫草堂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

三、杜甫草堂


四、生死之间,还好有个成都。

杜甫一生命途多舛,颠沛流离

他创作诗歌1400余首

大多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感

除了这些沉郁的现实主义诗作

杜甫还写了不少清新明快的田园诗

这些诗大多是在成都创作的

公元759年

为躲避安史之乱

杜甫携妻带子漂泊他乡

一年内辗转四次

终于在岁末风尘仆仆地赶到成都

他在《成都府》一诗中写道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从这句诗中我们不难看出

刚到成都时

客居他乡的生活充满未知

杜甫依旧满腹愁思

不过之后发生的一切

没有让杜甫失望

杜甫在成都期间写下200多首诗

其中大多是田园诗

记录了他在成都安逸闲适的美好时光

为什么杜甫到成都后

开始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

要寻求答案

我们必须来到杜甫当年在成都的住所

杜甫草堂

关于这里的环境

杜甫写道

已知出郭少尘世,更有澄江销客愁。

成都以西,浣花溪畔

这里远离尘俗,一草一木皆是风景

潺潺的流水似乎也带走了他

行旅怀乡的愁思

可见杜甫对这里的环境是很满意的

关于这里的视野

杜甫写道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真是风景如画

如果杜甫会说四川话

那他肯定要说

“啧啧啧,真叻有点巴适,嘎!”

但这里的生活也不是一点烦恼没有

一场狂风掀起了杜甫的茅屋屋顶

茅草四处纷飞

更无奈的是

他还遭到了一群顽童的戏弄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其实杜甫并不真认为一群小孩就是强盗

他只不过是对自己老而无力自嘲戏谑罢了

所以最后也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

虽说茅屋简陋又脆弱

但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发现

“小区”的绿化还是做得不错的

他看见池塘里的圆荷长出了细小的叶子

地里的小麦花正在轻轻飘落

他就写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抬头看到黄鹂正在柳树梢欢快地鸣啼

白鹭展翅高飞直冲云霄

他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丁香 松竹 蝴蝶 虫鱼 蜂 蚁等等等等

也都被杜甫写进了诗行

他赞叹春夜的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温暖又治愈

绿化做得好

这里的空气质量自然也不错

杜甫甚至感觉自己的哮喘病有所好转

否则他也不会说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可见,成都的草堂虽然简陋

但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

杜甫住得身心舒畅

其实杜甫在草堂的日子并不富足

甚至要靠好友高适和严武的慷慨相助

才能维持生计

但他依旧享受着这“隐士”般的生活

那这位“隐士”平时都干啥呢?

杜甫在《江村》一诗中

就对当时的生活场景有过描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陪妻子下棋,看幼子钓鱼

打开柴门邀请邻居一起举杯畅饮

在《客至》一诗中杜甫写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还会亲自务农

种菜、栽树、除草、培育药材

天气晴朗时与家人乘船野餐

他就这样打发着在草堂的悠闲时光

虽然杜甫在成都“隐身⼭林间”

却仍然心系庙堂上

他并没有忘却深藏于内心的家国情怀

还记得那个茅屋漏雨的无眠夜

杜甫屋顶被掀,茅草被抢

床头不干,被子不暖

如此窘境杜甫却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明明他自己都还是“泥菩萨”

却总惦记着能如何帮助别人

他继续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

如此胸襟和理想

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所以杜甫还是那个杜甫

无时不在担忧着天下苍生

虽说在成都的生活怡然自得

但好景不长

公元765年四月

好友严武病故

杜甫也失去了在成都唯一的凭依

于五月带家人离开成都

乘舟东下,再次开始艰辛的漂泊之旅

杜甫此后的日子

大多贫病交加

最终于公元770年冬天

病逝于他乡的一叶扁舟中

掐指一算

杜甫在成都草堂共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

这是他在乱世中难得的一段安宁时光

他在此期间写下的诗

被称为“成都诗”

所以诗人冯至曾说

“人们提到杜甫时

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

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生死之间

还好有个成都

五、诗歌朗诵

客    至

杜甫

shè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六、诗歌鉴赏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hān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颈联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七、内容总结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对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颠沛流离的杜甫来说,成都草堂落成,终于能有一处安定的居所想必心中足够欣慰,《客至》一诗便作于此时。正是春日好时光呀!草堂外面春水高涨,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江河早已按捺不住开始活泼起来,屋外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只是屋内似乎热闹不足而冷清有余,只有那同样活泼的鸥鸟能够穿过围墙偕同春日的消息来此相访,或许是群鸥来时这里实在过于安静无人惊扰,又或许是始终无人接待,于是它们便乐此不疲,天天来访。每天都能有一群美丽的小生命相伴固然令人欣喜不已,只是这不免也让杜甫产生了些许寂寞、孤单之感。于是,当终于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杜甫的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因为人迹罕至而荒于打理的小径早已是杂草野花丛生,这时候诗人才想起该好好打理清扫一番了,无人来访而始终紧闭的门扉今日也终于有机会因为迎接客人而打开。此时客人未到,而主人早已是喜出望外了,毕竟欣欣向荣的春日,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适宜的,一次“乘兴而至,兴尽而返”的访客之旅是值得期待的,当然在家待客来访也同样是值得期待的。杜甫的待客之道是在朴素之中见其真诚。客人未到,所能做的只是打扫将要走过的小路,打开简陋的门户等待客人的到来,而当客人终于来到的时候,杜甫所能拿出来的也只是简单的菜肴和旧酿老酒。难得有客人来访,这本有“招待不周”之嫌,可是杜甫却好像一点也不介意,反而落落大方地解释了起来:未能备多菜肴只因市集太远,只有旧酿之酒则因家中贫寒。其实宴请客人又何必用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来彰显自己的热情好客?能将自己所拥有的都拿来招待客人不也是一片真情实意?朋友相交贵在知心,一杯清茶便足以畅叙幽情,更何况此时有酒有菜,想必客人与主人都是心满意足的。诗人并未直言席间欢乐场景,既然诗人如此盛情准备,主客之间自然感情深厚,二人把酒畅饮、推心置腹的场景读者不难想象。【尾联】当他们都沉浸在这其乐融融的宴席中时,或许也想将他们的欢乐与人分享,于是杜甫发现还有酒没喝完,不禁征求客人的意见,想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加入宴席。事实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毕竟宴席已将结束只剩残酒,此时再邀请似乎不太妥当,而杜甫并不见外,甚至隔着篱笆便招呼其过来,如果不是邻里之间亲密和谐又怎会有这样的“随意”?而这或许就是杜甫与客人、与邻居之间深厚感情的体现吧。一次再简单不过的宴席,杜甫用自己朴素而真诚的待客之道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实也应该是朴素而真诚的。朋友来访,杜甫十分欣喜,他热情的邀请隔壁的老翁来饮酒……由此,杜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客至》。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安居后的杜甫,接待一位来访的朋友,即使是粗茶淡饭、陈年浊酒,依然不能掩饰此时杜甫的欣喜。

八、理解性默写

九、复习回顾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草堂的南北都是绵绵的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径,不曾为迎客打扫过,今天为你打扫干净;一向紧闭的柴门,不曾为迎客大开过,今天第一次为您而大开。

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

【译文】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隔年陈酒来招待你。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客至》第二课时

一、《客至》《宾至》比较阅读

宾至

杜甫

幽栖qī 地僻经过少shǎo,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 lì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jǐ ,乘兴还huán来看药栏。

【词句注释】

1.幽栖:独居。经过:这里指来访的人。

2.人扶:由人搀扶。再:二次。此句表客气尊重。

3.文章:这里指诗歌,杜诗中习用。如《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漫劳:劳驾您。江干:江边,杜甫住处。

5.竟日:全天。淹留:停留。佳客:尊贵的客人。

6.百年:犹言终身,一生。作者《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屏迹三首》之三:“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粗粝:即糙米。《后汉书·魏霸传》:“(魏霸)为钜鹿太守,常服粗粝,不食鱼肉之味。”这里是形容茶饭的粗劣。腐儒:迂腐寒酸的儒生,作者常用自指。

7.野外:郊外,指自己住处。供给:茶点酒菜。

8.乘兴:有兴致。药栏:药圃栏杆。这里借指药圃中的花药。

【白话译文】我栖身的这地方过于偏僻,很少有人来,我年老多病,需要搀扶难以多拜,请您担待。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你远来看我,车马停在江边,让我感谢又感慨。尊贵的你屈尊停留这破草房整日,让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你,我这腐儒没钱没能耐。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诗中的来宾,大约是个地位较高的人,诗人对来访的贵客表示了感谢之情,言辞较为客气。

【作品赏析】《宾至》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直叙情事,描写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而竭诚款待情事。上半写宾至,四句诗开合断续、错综照应,极尽变化之能事。下半写留宾,语意明快俊爽,温醇得体,豪放中自见殷勤之意,其间也明显流露出作者那一种文人高士的清高性格。“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写惊讶之情。从上句看,此宾当是耳闻杜甫文名,特通报相访的。“岂有”“漫劳”四字,在这里起了宾主对称作用。“我岂有文名,您徒劳过访”,运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很能体现杜甫七律诗的特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相重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言下之意: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此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从强调“幽栖”少客,迎“宾”为“难”到表明“岂有”文名,漫劳垂访,到如果不嫌简慢,还望重来看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传达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在杜甫笔下,一为自谦之辞,一为自伤之语,也是诗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写照。杜甫有理想有才华,又是名门之后。可是如今妻子儿女一年到头跟自己挨饿挨锇,自己一事无成,无官无钱无粮无自尊。穷人少有朋友,地位低下的人少有朋友,杜甫又穷又地位低下,所以,有朋友远道而来看望自己真是又惊又喜,难以自已。他的激动、他一辈的压抑、他长久没有说话的朋友以至于突然语无伦次,都是可以理解了。这首《宾至》比《客至》的情感更浓烈。《客至》是喜,《宾至》是悲,这一“喜”一“悲”,都反映了作者的潦倒与孤独,与伤感的关系只有先后之别。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客至》与《宾至》都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创作出的以待客为题材的七言律诗,这两首诗不仅题材相同,写作时间相近,还都记录了诗人迎客、待客的过程,但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却是大相径庭。我们从诗题入手,同为待客诗,却“宾”“客”有别。许慎《说文解字》:“宾,所敬也。”“客,寄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宾、客异议。”明代张綖xíng也曾在解题时指出:“前者《宾至》诗,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亲之之意。”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宾”较之于“客”,多了一分敬重,少了一份亲切,诗人刻意以“宾”“客”区别,定是来者身份有差。肖涤dí非先生在《杜甫研究》中指出:“《宾至》诗中的‘不速之客’,大概是杜甫所不乐见的‘俗物’.......诗的话气也很傲岸,带嘲讽。”是否“不乐见”,我们难以深究,但我们可以从诗歌描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诗人对待来客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诗人在《客至》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尽管我们不清楚崔明府究竟何人,但“喜”一字足以表现诗人开门迎客的欢愉心情。而《宾至》却只字未提来者何人,或许这并非是诗人无意疏忽。《客至》首联从草堂外的景色着笔,“皆春水”三字既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草堂绿水绕舍、春波荡漾的环境。下句写诗人日日与鸥鸟相伴,进一步点明草堂环境的清幽僻静。而“但见”二字则是诗人暗示自己因避乱隐居于此,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能日夜与鸥鸟作伴的孤独寂寞心情。诗人寓情于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朋友到来的欣喜之情做足了铺垫。颔联由草堂四周外景转向内部庭院,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诗人反复强调无客,不仅是说客不常来,还有诗人不轻易迎客的含义。杜甫一生珍视友情,不管是文豪诗友还是野老村夫,都能与他交友,但他始终坚持内心方正,不胡乱交友。此句的“开门”与“扫径”互文见义,“不曾”“今始”表现佳客来临,主人热情款待,足以见得此客在诗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诗人对客人的竭诚欢迎,也使得后文主客两人酣畅欢快有了着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客至》前两联花费大量笔墨刻画草堂环境【展示图片】,于写景中叙事映情,而同样是作于草堂、同样是描写“客至”的《宾客》却是通篇无景,仅以“幽栖地僻”一笔带过。《杜诗详注》中评《宾至》说:“直叙情事而不及景。”诗人在此诗中只是将景致当作是“宾至”的一个背景,开篇直接切入与主客之间的互动。诗歌以工整对偶起笔,“拜”字可以看出来客地位之高,而透过“难”字,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丝诗人对来访者的态度。“老病人扶再拜难”,明代钟惺xīng评曰:“惫语,尽傲尽狂。”清代吴兴祚更是直白地指出:“老病人扶,再拜尚难,不欲人来也。”但不管诗人是真实的身体无力还是心理抗拒的托词,我们都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宾客是庄重有余而热情不足的态度。这一态度在颔hàn联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虚写主客对话,以“岂有”反诘之语回应宾客的恭维,以“漫劳”见外之言回应宾客的到来,如此客套的话语是我们在《客至》中不曾看到过的。两诗结构相似,《客至》到颈联笔锋一转,紧承“客至”,描写诗人的待客情形。黄生评《客至》:“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盘飧sūn 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ēi 。”诗人以一种与客谈话的口吻,将“无兼味”“只旧醅”的理由同客人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窘迫之感,语言朴素自然,读起来如闻其声,感受到主客二人交情深厚、不拘小节。尾联另出一笔,征询客人意见请来邻翁一同畅饮,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兴致盎然的待客场面:尽管没有好酒好菜招待,主客二人却仍甘之如饴,凸显出诗人与崔明府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更将此次对饮的气氛推向高潮。诗歌后两联借叙事家常以抒情达意,整个叙事过程颇具张力,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以问而未达作结,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言有尽而诗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样是写到待客吃饭,但诗人在《宾至》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竟日”一词暗示客人在此停留时间之长,“佳客”则表现同客人关系的疏离,将“敬而远之”的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主客二人对坐无言,诗人提出看药栏的建议,颇有与客人拜别之意。《客至》与《宾至》同样是待客诗,但诗中所表现出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却不尽相同。诗人以微妙的笔法,细致地表现自己对待两位来客情感上的亲疏远近,彰显出杜甫无骄无谄chǎn的交友原则和天真率性、清狂傲骨的个性品格。

【对接高考】在《客至》和《宾至》中,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①《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②《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至》一诗,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这首诗歌中的待客描写,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宾至》一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

二、杜甫待客诗拓展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bǔ 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yí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 gé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wéi 情亲。 

《过客相寻》

杜甫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guàn zhì,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 xì舟楫 jí ,及此问吾庐。

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精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三、“客至”诗拓展

以“客至”为题的诗歌拓展阅读

客至

唐·许浑

得路逢津更gèng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 yī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许浑的朋友来访,他也十分高兴,在自己的书斋里,与朋友言谈欢笑,十分开心。朋友相聚是开心的,可想到要离别就总是让人伤感。

客至

宋·陆游

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

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客人来的时候,陆游说自己的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与友人下棋、谈论、作诗,十分开心。有友人相伴,生活总是好过一些。

客至

明·张承

茅屋三两间,草草避风雨。

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两三间茅屋,仅仅避避风雨。有客人来了,没进家门,却被门前的古树吸引,一起细细观赏。不以艰苦的环境为意,总是留意身边有趣的事物,诗人和朋友果然是志同道合。

客至

明·何景明

野外逢迎少,柴门落叶稠。

人闲不扫室,客到始梳头。

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

登临如有兴,更上水边楼。

诗人的生活过得十分闲适。因为住在野外,人际应酬少了,门前的落叶都堆积了很厚的一层。家里也不常打扫,有客人来了,才重新梳头装扮。友人来访,坐而饮茶,观赏院中的竹子。如果再有兴致,我们可以一起去水楼观赏一番。

客至

明·廖liào孔

说不向红尘去,闲眠日几回。

余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

共言西涧jiàn水,经夏起枯埃。

诗人远离喧嚣而居,想睡就睡。山槿花谢了,海棠花开了。当客人来的时候,一起看水赏花,好不乐乎。

客至

宋·张九成

客有叩门者,冠剑何巍wēi 巍。

登堂各就坐,酬答好言词。

中席客轩眉,扬袂mèi论是非。

纷纷乱我耳,扰扰败人思。

主人默无语,仰看孤鸿飞。

须臾进盘馔zhuàn ,劝客酒一卮 zhī 。

谓言西山好,爽气入吾扉。

客思亦沈寂,炉熏自霏霏。

张九成的客人有些特别,一个冠服执剑的严肃的人来拜访,登堂各就坐后,聊了起来。中途客人几度扬眉,挥着袖子高声谈论,听到耳中觉得十分烦躁。主人默默无语,看着天边飞过的大雁。为什么看到这一幕,诗词君好想笑,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客至

宋·李弥逊

客至旋盥栉guàn zhì,出门惊两翁。

山川十年隔,风雨一轩同。

人事等飘瓦,生涯各转蓬。

时危命如羽,忧乐酒杯中。

客人来时,诗人刚刚梳洗完毕。两人十年未见,今天相聚在一起,百感交集。人生无常、世事飘零,今日重聚,不要想那么多,让我们举杯同饮,所有的悲喜都在这一杯中了。

客至

宋·姜特立

冻云垂地寒峥嵘,故人访我邀晨烹pēng。

旋烧姜子金丝酒,却试苏公玉糁shēn羹。

这是冬天,客人来的时候,天寒地冻。故友来访,我们一起做早饭。烧了姜子金丝酒,做了芋汤羹。这样的冬天,有酒有友一起做饭,真是乐事一件。

【网课实录 | 杜甫《客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哔哩哔哩】 https://b23.tv/MrlyYUi

视频配套 | 杜甫《客至》备课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